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康复操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2-02-15 14:10贾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步频节律步行

贾晖

(枣庄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枣庄 277100)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对其发病确切原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晰,常认为和氧化应激、遗传、年龄老化及环境等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帕金森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基数增加,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也逐渐上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异常、运动迟缓等临床表现,且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加重,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1]。临床调查发现[2-3],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运动功能障碍,日常活动时易摔倒,部分患者表现为慌张步态、难以及时止步等,严重者还易出现构音、表情及心理障碍,甚至可出现冻结步态,引发骨折等并发症,故需采取有效治疗。现阶段,临床对于帕金森病仍无根治性药物,多采用多巴胺前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步态运动障碍[4],但难以彻底解决患者步态姿势异常等问题,且随着时间推移药效会逐渐减退,还会导致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运动功能改善。帕金森病康复操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手段,通过加强肌肉的牵伸与平衡运动刺激神经中枢皮质联系的重建,从而改善患者的平衡和运动功能[5]。相关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以和健康人相同速度的步频进行康复训练时,辅以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能提升其运动能力,改善步速、步幅和步频[6]。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 年4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4 例为对象,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康复操对其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4 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第3 版《神经病学》[7]中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Hoehn-Yahr(H&Y)分级Ⅰ~Ⅲ级;认知功能正常,无视听障碍,能独立行走;自愿参与研究;依从性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存在认知障碍或语言交流异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存在骨折或下肢病变;患有精神疾病。本研究经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2 例;年龄55~83 岁,平均年龄(68.77±5.77)岁;体重指数19.15~28.4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53±1.97)kg/m2;病程5~43 个月,平均病程(23.71±8.33)个月;H&Y 疾病分级:Ⅰ级有6 例,Ⅱ级有18 例,Ⅲ级有13 例。观察组中男27 例,女10 例;年龄56~81 岁,平均年龄(69.01±5.40)岁;体重指数19.38~28.33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61±1.88)kg/m2;病程4~45 个月,平均病程(24.16±8.15)个月;H&Y 疾病分级:Ⅰ级有6 例,Ⅱ级有16 例,Ⅲ级有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多巴胺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MAO-B 抑制剂及COMT-抑制剂等。

对照组进行康复操训练。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带领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康复操,以观看视频、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学的方式确保患者掌握动作;出院后将康复操训练视频发送给患者及家属,嘱患者继续训练。具体如下:(1)第1 节即热身运动。①深呼吸:深吸气,待腹部、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再逐渐呼出气体,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反复进行,共3 min。②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屈膝,足平踏于床面,完成伸髋、抬臀。③仰卧起坐:患者平躺在海绵垫上,屈膝,足平踏于海绵垫上,起坐身高停留在45°角维持30 s。④下肢运动:患者仰卧,膝盖伸直,两腿交替抬起、屈伸。(2)第2 节即牵伸运动。①躯干牵伸:患者仰卧,下肢屈膝并拢,足平踏于床面,左右摆动,使双膝尽量贴于床面。②下肢牵伸:患者坐位,下肢伸直放在床面,双手向脚趾方向尽力触碰,护士或家属可适当协助其向前轻压。③双手抱膝:患者坐位,抬头、吸气,一侧腿屈膝屈髋抬起,双手抱膝,低头、呼气,两腿交替进行。④下肢牵伸:患者站立位,两腿前后分开进行弓步压腿。⑤上肢牵伸:患者站立位,双手十指交叉,牵伸放松腕关节,之后双手对掌,一手下压,一手上托。(3)第3 节即协调平衡训练。①原地踏步:身体直立,眼睛平视前方,两脚交互上抬。②原地转腰:身体直立,双手叉腰,腰腹部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画圆。③击掌运动:身体直立,双手上下、前后击掌。④直线步行:选择一条平直道路或走廊,患者沿直线往返步行。⑤绕圈步行:右脚向内扣,适度向左转头,眼睛平视圆圈中心点,以10~15 步走完1 圈为宜,换方向交替进行。⑥交叉触碰:双脚分开站立稍比肩宽,弯腰,左手向右脚方向触碰,右手向上伸直,两手交替进行。训练时由责任护士喊口号、拍节拍或患者居家放音乐,于服药2 h 后进行,30~45 min/次,1 次/d,4~6 d/周,训练强度逐渐增加,以患者出汗为宜。持续训练4 周。

观察组进行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康复操训练。具体如下:(1)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使用Beatwave音乐创作节拍软件,在第1 次听觉注意刺激前,根据患者步行的基础速率制作相一致的节拍,正式听觉注意刺激时播放相应的节律性听觉刺激音乐,要求患者按照音乐节拍步行,训练30 min/次,1 次/d,4~6 d/周,每周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患者的步行速率,重新制作音乐节拍,作为下周训练的基础速率。(2)康复操:训练内容、方法、频率与对照组一致。持续训练4 周。

1.3 观察指标

(1)步行能力:训练前后,采用美国Motion Analysis 公司研发的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测试,要求患者在步行道内以匀速直线向前行走,通过系统自带软件自动生成相关参数,包括步频、步速和步长。

(2)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前后,分别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中的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对患者进行评估。UPDRSⅡ共13 项,包括语言、穿衣、书写等内容,每项均计0~4 评分,得分越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UPDRSⅢ共14 项,包括面部表情、手指捏合、僵硬等内容,每项均计0~4 评分,得分越低运动功能越好。

(3)下肢功能: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共17 项,评分范围0~33 分,得分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高。

(4)平衡协调能力:训练前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进行评估,共14 个测试条目,评分范围0~56 分,得分越高平衡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步频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疾病分级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步行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的步频、步速及步长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的步频、步速及步长均较训练前改善,且观察组的步频低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长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步行能力对比()

表1 两组步行能力对比()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P<0.05

2.2 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的UPDRSⅡ、UPDRSⅢ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的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P<0.05

2.3 两组下肢功能及平衡协调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的FMA-LE、BBS 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的FMA-LE、BBS 评分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FMA-LE、BB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FMA-LE、BB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训练前比较,*P<0.05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200 万[8]。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确,临床无彻底根治方法,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逐渐下降,最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现阶段,临床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以多巴丝肼片等药物为主,虽能缓解症状,改善病情,但患者需长时间、规律性用药,依从性较差,加之长时间用药可出现严重的耐药性问题,导致疗效和预后不理想。因此,为达到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等目的,辅以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有研究发现[9],康复训练可通过针对性训练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障碍,延缓失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平衡障碍可能与身体内部时间节律、运动节律协调机制受损有关[10]。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步频,可改善其步态平衡能力,减少冻结次数[11]。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作为新型康复训练方法,能通过节拍性节律刺激听觉,将患者的注意力由关注变异性步态逐渐过渡到关注音乐节奏,达到步频和音乐节拍结合、降低步频、促进步态稳定性恢复等效果;同时,该训练还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担忧等不良精神状态[12-13]。基于此,本研究就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与康复操联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后的步频低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长长于对照组,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LE、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康复操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机体平衡能力,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其原因可能在于,帕金森病康复操是由帕友网携同帕金森病康复专家及运动障碍专家共同研发的一种针对性运动控制训练法,以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对性牵伸及平衡训练,反馈性刺激大脑神经中枢,改善患者本体感觉,进而减轻肌肉僵直及屈曲症状,提高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有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14]。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基底核内部节律紊乱,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以声音作为刺激源,患者根据节拍提示进行步行训练,能够加强听觉感知和运动行为之间的联系,节律性刺激逐渐替代受损的时序功能,从而改善步行过程中的节律异常,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帕金森病患者还具有步态异性大的特点,使得步行平衡能力降低[15]。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可产生谐振效应,弥补患者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缺陷,降低步行变异率,纠正异常步态,增加步行时的稳定性。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训练还可促使患者集中注意力,从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使其能够更为放松地进行步行训练,持续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康复操训练,能提高运动功能及平衡协调能力,促进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由于选取病例数较少,干预时间较短,未就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与康复操联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可能难以排除偏倚性,后期仍需完善。

猜你喜欢
步频节律步行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苏炳添60米跑全程节奏研究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从步行到奔跑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