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中医证候及肌力恢复的影响

2022-02-15 14:10张燕马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中风

张燕,马帅

(1.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山东泰安 271000;2.泰安市中医医院介入科,山东泰安 271000)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一种突发且进展迅速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卒中[1-2]。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中风患者均能够得到成功救治,患者生存率显著提升。但大多数中风患者会遗留各种后遗症,以偏瘫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降低其生命质量,这就要求临床开展有效的康复护理。中医护理是我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见效快、创伤小,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4]。中医康复护理强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依据其病情及身体状况采取对症康复措施,以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为了解中医康复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 年2 月—2022年4 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6 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86 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20 例;身高158~189 cm,平均身高(172.41±2.33)cm;年龄42~74 岁,平均年龄(56.52±5.11)岁;体重45~82 kg,平均体重(61.05±2.11)kg;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12 例,阴虚风动型10 例,风火上扰型6 例,痰瘀阻络型15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身高158~188 cm,平均身高(173.44±2.36)cm;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50±5.07)岁;体重45~83 kg,平均体重(61.06±2.15)kg;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12 例,阴虚风动型10 例,风火上扰型5 例,痰瘀阻络型16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中中风的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存在肢体偏瘫症状;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状态异常者;其他原因所致肢体活动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区环境,嘱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应保持清淡,并注意营养均衡;正确摆放患者偏瘫侧肢体,帮助其进行被动、主动活动,包括肩、肘、手指、膝盖及脚踝等关节的屈曲、伸展等;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床上翻身、起坐、床边站立等运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针对存在负性情绪者,给予其恰当的心理疏导,以缓解负性情绪。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病情辨证施食,给予气虚血瘀者山楂、大枣、桃仁等益气活血的食物,建议食疗方为大枣枸杞瘦肉粥;给予阴虚风动者绿豆、淡菜汤、面汤等养阴清热的食物,建议食疗方为百合莲子薏仁粥;给予风火上扰者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滋养肝肾的食物,建议食疗方为莲子百合煲瘦肉粥;给予痰瘀阻络者荸荠、黄瓜、梨等祛风化痰的食物,建议食疗方为白芷鱼头汤,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2)情志护理:结合患者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采取多种情志护理措施。①言语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嘱患者之间寻求共同话题;鼓励家属给予患者陪伴、支持与安慰,使其感受家庭温暖;②移情易志:结合患者性格、喜好等,协助其通过玩游戏、听音乐、看电视等娱乐手段,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以此转移注意力,减少其对自身疾病的过度关注;③五行相胜:应用五行制约法则对患者情志进行调节,包括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情志调节过程中需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过度刺激而引发新的身心问题。(3)中药熏蒸:以益气养阴活血方作为熏蒸方剂,组方:黄芪50 g、麦门冬3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川芎12 g、桃仁10 g、红花10 g、地龙10 g,上述中药煎煮取药液,对偏瘫侧肢体进行熏蒸,熏蒸温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20 min/次,1 次/d。(4)经筋推拿:上肢推拿沿经脉经筋循行方向进行,先健侧后患侧,从肩前到手腕,再沿手臂背侧向上推拿至肩背部,以按压手法为主,按压力度以患者感受疼痛为宜,各部位按压时间3~5 s。下肢推拿依照经筋走向分前、外、后、内4 个部分进行,前部沿腹股沟向下经髌骨到脚背,外侧从髋关节外缘向下,依次刺激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踝关节外侧等部位,后部从患者的L4、L5腰椎旁开始,沿臀大肌、大腿后肌肉群进行推拿,内侧从内踝开始,沿内三阴交回到腹股沟下,各部位沿经筋进行按压刺激。(5)穴位按摩:针对上肢偏瘫者,取双侧肩井、曲池、合谷等穴位,针对下肢偏瘫者,取双侧环跳、风市、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2~3 min/穴,1 次/d,按摩力度以患者出现酸胀麻痛等感受为宜。

两组均持续护理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风病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患者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疲气短及眩晕耳鸣,各症状均采用0~6 分评分法进行评价,0 分为无症状,6 分为症状严重,分数与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肌力恢复: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四肢肌力水平,指导患者最大限度活动肢体,以了解其肌力恢复情况,共分为6 个等级。0 级:肌力完全消失,无肌肉收缩;1 级:仅存在轻微肌力,肌肉能够收缩,但无法带动关节活动;2 级:存在肌力,肌肉能够收缩,能够完成不抗地心引力的关节活动;3 级:肢体肌力能抗地心引力,但不能抗阻力;4级:肢体能够完成关节活动,且能对抗部分阻力;5级:肌力正常。(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6]对患者进行评价,共包含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能力呈正相关。(4)神经功能:护理前后,采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对患者进行评价,满分42 分,共8 个项目,分数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呈正相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中医证候积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2 两组肌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对比[n(%)]

2.3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ADL、NIH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ADL、NIHS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ADL、NIHSS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血液循环突发的缺血或障碍引起,临床以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偏瘫是中风的常见后遗症,以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同侧肢体感觉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相关研究表明[8],中风后的6 个月内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对改善其神经功能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给予中风后偏瘫患者以有效的康复护理成为当前临床关注重点。

常规护理的内容简单,仅能满足患者基础性的护理需求,在促进其症状恢复等方面的效果不够理想[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低,肌力水平较优,ADL 评分较高,NIHSS 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获得较好效果,利于提高其神经功能,促进临床症状与肌力恢复,还可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中医角度而言,中风的发生是由饮食不节、劳倦内伤、正气虚弱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11]。相较于侧重于提供基础性护理服务的常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强调在评估患者机体素质、病情及证型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因人施护,给予患者对症护理,以提高护理的可行性和易接受性,最大限度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中医康复护理依据患者证型,采用辨证施食的方式给予膳食指导,不仅能满足不同患者的营养需求,达到补气、养血、滋补等效用,还能减少机体损耗,加快身体机能恢复。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与中气、中忧、中恶有类似之处,情志不畅可造成内伤而诱发中风。中医康复护理以此为基础,采取移情易志、五行相胜等中医特色情志护理,帮助患者调养情志,减轻各种负面情绪,使患者保持“恬淡虚无”的心境,利于机体恢复。中医康复护理还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在结合患者病况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经筋推拿、穴位按摩等方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沿患肢经脉循行及气血运行方向进行操作,能够帮助患者行气活血、通利关节、疏通经络,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并改善机体肌肉营养,利于促进患者肌力与神经功能的恢复,减轻其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屈艳芳[12]的研究表明,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肌力水平,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中医康复护理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中医证候与肌力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中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World Integrated Medicine Master SHI Xuemin (石学敏)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