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节气的智慧和价值助力中职德育*

2022-02-14 09:16吴艳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节气德育中职

吴艳洁

(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401)

引言:中职德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符合中职院校学生需求的教育。对中职学生开展德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有效途径[2]。运用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中节气的智慧来进行德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领悟力,发挥节气这一中华特色文化的价值,助力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熠熠生辉的节气智慧

智慧一: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时空的演变。从史前社会到秦汉王朝,无数先人持之以恒地观察、推演,最终完善了二十四节气的体系。在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编纂的《淮南子》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

二十四节气确立的过程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千变万化、难以完全把握的,而发展是一个运动的、永恒的过程,人不应静止和片面地看待事物,而应当全面、运动地认识事物,从过程中,看到事物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同时,防止以偏概全、夸大原因和结果的错误思维。

智慧二:人的一切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告诉我们,自然界有它属于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人类唯有遵循它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存活下去。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融天象、物候、时令等知识为一体的系统,不同的节气反映不同的内容。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昼夜长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表现天气现象,小满、芒种是对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结,惊蛰、清明反映的则是自然物候的变化。

我们的农事活动必须遵循节气规律。对古代普通民众而言,二十四节气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时间表”。每两个节气之间规律地相隔15天左右,知道了立春的日子,就可以推知剩下的23个节气,古人能很方便地安排生产劳作。

智慧三: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

1.以自然为本

二十四节气对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我们很早就产生了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

节气,阐述了先民立身处世和安身立命的原则。立春节气是“天下雷行而育万物”,这是提醒人们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植物、动物都生发繁荣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不能伤春的。如果了解到雨水来临,就知道农民和生物界不仅“遇雨则吉”,而且都在思患预防。如果了解到大暑期间河水井水浑浊,天热防暑,此一时空要义不仅在于消夏和获得降温纳凉防暑一类的物资,更在于提高公共认同,“劳民劝相”。这都表明我们先人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

2.应时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生命节律与节气时令紧密相联,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养生之道。比如,《黄帝内经》提到的四时养生法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为春夏时阳虚于内,秋冬时阴虚于内。大暑时节冬病夏治、冬至时节夏病冬治正是中医运用节气规律辨证论治的体现。

智慧四:过一种诗意浪漫的生活

杏花烟雨,草长莺飞,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人有着自己与物道合一的恬淡惬意生活。二十四节气展示的美,是中国文化之美。春来冬往,四季相承,大自然在时间的循环中,为我们展示出生命的魅力——从萌动、生长、凋零到沉潜和等待。

天行有常,四时佳兴。每一个季节都会如约而至,每一个节气也会按时到来,依然会让人们满怀期待。每一节气都有丰富有趣的风俗习惯、节令美食,透漏出我们古人对生活的真切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24届冬奥会,恰逢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以二十四节气开幕倒计时,辅之以诗词民谚,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二、中职德育的意义和现状

学生之所以会进入职业学校,原因复杂多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原因

中职学生由于个人在学习早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无奈选择了职校。许多学生因为本身有厌学或者学不进去的想法,加之成绩不理想,只能被迫选择中职院校;有的学生因为考试的一时失力不得已而选择中职院校。

2.家庭原因

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异、重组等一系列原因让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帮助,更是影响了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削弱了学习的动机,造成孩子日常行规,甚至是思想上的偏差。

3.社会原因

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想充斥在学生的周围,很多学生沉迷于追星,或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最终选择了职校。

总之,进入职校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失败者。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给我们的中职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中职学生常被贴的标签是:成绩差,行规差,失败者等等。家长的不满意,社会的不认可,让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失去自我认可。

而我们的德育现状是:

教师没有把德育作为一门需要专业能力的课程去研究,还是重复的以往的简单说教批评;教师很不愿意去亲近学生,想学生所想;教师个人的修养不高,也不能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中职院校的老师有的专业素养不够,没有对于如何开展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模式陈旧无创意,让学生难以专注学习。

许多学校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象征性地开设了几门德育方面的课程,没有专门研究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没有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没有系统的思路,缺乏完整规划,没有将德育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中。

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郁。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导致班级学习氛围差,大家都抱着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态度,对于学习时常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阻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学生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学习都缺乏兴趣,更不要谈及德育这样的非基础类科目,更是熟视无睹。德育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兴趣匮乏,不认真学习,也不严格以德育教学的内容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整体散漫。

但是,我们的中职生同样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部分学生都会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性行业,有的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如,快递员、服务员、工厂里的工人等。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关系重大。

三、节气在德育中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但可以指导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友等,而且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使中职生能更加珍惜时间,学好技能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四季轮回,春种秋收,告诉我们的是时间如滔滔江水一去不复返;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易逝,容颜易老,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当下,只有现在,不要等老了,才去感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悲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中职生,不能以暂时的失败为借口去虚度光阴。去努力,珍惜每分每秒,学好技能,时间会告诉你你有多优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历史文化的浪漫。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才华、有创造性的人们,正争分夺秒地吸取知识,加强自我修养。引用一句话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2.使学生能感受美创造美,发展美育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有开始的意思,蜇虫始振,天气逐渐转暖。打春牛、戴春胜……人们以此迎接春天到来。“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节气前后,春意更加明显,有“占稻色”等习俗。“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惊蛰意味着仲春时节开始,人们开始为春耕忙碌。民间讲究要在惊蛰时吃梨,或者吃炒豆。“节令到春分,栽树要抓紧。”春分时昼夜平分,习俗包括“竖蛋”、送春牛图等,农耕的大幕进一步拉开;“立夏不热,五谷不结。”立夏以为真孟夏时节开始,“斗蛋”“称人”验肥瘦等民俗颇受欢迎等。一个个节气给我们展示了自然景色之美,把时间用图像进行刻画,大美江山现于眼前;生活之美,那袅袅炊烟,是真实的人间烟火之气。二十四节气歌,是先人最有诗意的历法,一年四季,与我们邂逅二十四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更是与节气遥相呼应,是最美的中国文化。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最后10秒,倒计时加快,画面中是中国山水的盛景,节气流转,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里春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这些美,感恩于先人的馈赠,用这些美去滋养我们以及学生的灵魂,让我们变得有趣而真实。

3.使中职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邃,增强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二十四节气最独特的教育价值在于它的综合性。它不只是抽象的思想理念,也不只是具体的技术或活动,而是一个文化体系,包含了中国文化中天、地、人、物的生命关联,涵盖了天文、地理、气候、农事、文学、艺术、仪式典礼、生活习俗、饮食养生等诸多方面,是我们了解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和生活最好的窗口。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用二十四节气和与其有关的诗词,表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和辉煌。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间白天长了、黑夜短了;什么时间冰化了、河开了、风来了、雨来了;什么时间昆虫苏醒了,大地可耕种了,庄稼要生长了……正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所说“全世界可能没有人这么数数字”,但我们有底气自信,这是一种深沉的文化自信[3]。

4.使学生精神世界更丰富,爱生活会生活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岁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的群体。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尽管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孩子心灵上的荒芜,很难再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他们的生活是单一的,没有生命力的。不能感受生命在时间里流淌,而知晓二十四节气之美,品阅诗词,体验民俗,感受舌尖上的美食,这一切一切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定会让我们孩子的生命丰富起来,立体起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崇尚和谐、珍视生命的重要表现,是珍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曹旭将二十四节气形象地比喻为人在一年中要走过的24个车站。长途汽车一年要开365天,经过24个车站。4个大站即春天站、夏天站、秋天站、冬天站,这4个大站,又被细分为24个小站,每15天左右就到达一个小站。每一站的时令、气候、物候、风景等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正如我们人也是有节气的。少年耕耘,青年成长,中年茁壮,老年凋敝。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浓缩了传统文明的高度智慧,它有着丰富的德育内涵,我们不能选择漠视,而是应用来滋养我们的学生[4]。

结语:节气文化中渗透出的古人的处世智慧,值得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学习和传承。利用节气文化来开展德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节气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对中华民族产生归属感,对中华文化产生文化自信心。

猜你喜欢
节气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