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2022-02-14 00:33:58刘逢彦永靖县刘家峡川北小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 刘逢彦(永靖县刘家峡川北小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学生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依靠学校就可以做到的,还包括学生的家庭教育,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同体。当今时代,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教育完全不同: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学习知识与能力,并将这些知识与能力不断深化加以应用实践,为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而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习惯,家长的言谈举止、道德水准、待人处事等都在影响学生,尤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就是模仿力极强的阶段,所以说学生自身素质与习惯这些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主要因素家长更该重视,知识不会可以再学、能力不足可以再练,但是素质低将会直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优势,给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协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高素质、高质量的成长与发展。

一、协同育人的基本概念

新时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核心都是围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展开,旨在通过改革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升华学生的道德素养,最后才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早在20世纪后期“协同”教育论就已经被提出来,以家庭、学生和学校这三个密切联系的系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努力。自“协同教育论”传入我国后,我国的教育系统就开始不断变革,如何发挥协同育人的价值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内容。

二、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

(一)指导家庭教育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教育经过不断完善早已形成规模化的体系,但家庭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从教家庭过少,家长忙于工作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已无从下手,且大多数家长由于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教育经验也严重匮乏,加之网络时代一些不法分子宣传所谓的“家庭教育”理论,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家长们的主观判断和参考标准,进而直接影响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帮助家长构建一个正确的、系统化的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设班级生态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班级中所学的知识、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整个班集体中,每一位学生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如某些学生喜欢看书、学习认真,那么其周边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改变习惯;如某些学生不喜欢遵守课堂纪律,其周围的学生受到影响也会养成坏习惯等。班主任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劣势合理管理班级,并同学生家长积极沟通,共同纠正学生的坏习惯,从而建立班级新生态,为学生创建优质的学习环境。

(三)提高专业素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将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结果。如某些班主任重利,追求利益所带来的直观享受,而出现特殊待遇的情况;有些班主任过于重才,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和颜悦色,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多是批评教育。这些班主任可以说专业素养严重不足,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应多开展交流会,让班主任多学习、多借鉴,提高自身素养,对学生一视同仁,在教育中以引导、鼓励的方式为主,恩威并施,确保学生不会因为班主任的错误教育方式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

近年来我国愈发追求高精尖人才,其本质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还保证道德素养的优秀。德行的教育原本是家庭和学校都应重视的,但很多时候这种教育却无法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实现,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教师过于疏忽道德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家长和教师都应提高重视,二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实施道德教育,完善教育体系,为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班主任家校协同育人的策略

学校和教师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主导者和主要实施者,在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求和建议,这就需要班主任精准定位和自我审查,避免因客观因素而影响自身正确的判断,同时多开展一些交流会,相互借鉴和学习,打开教育的视野和格局,为家校协同育人方法的开展做准备。

(一)努力调整同家长之间的距离

家长和学校一直是教育界的矛盾之一,在信息化时代中,很多班主任出于多种因素考虑而不断给家长发送班级教学实况、学生基本情况等,不论大事小事全部发送给家长,而家长迫于生活、工作和学生学习问题等多重压力,难免会同班主任之间产生矛盾,这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而某些班主任为避免这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干脆采用不联系或少联系的方式来躲避家长,家长对于学生的基本情况一无所知,甚至家长主动问询情况时,班主任都会以“学生学习很用功、状态良好”等一系列套话来回答。这种无效的沟通从本质上来讲最受影响者是学生,因此,班主任如何把控好学校同家长之间的度是非常关键的,既要保证家长能够清晰了解学生的概况,又要避免喋喋不休的理论而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确立二者之间边界的情况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新型教育方式的作用和价值。

(二)精准定位家长同学校的关系

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家长同学校之间的关系也是重中之重,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家长和班主任在这种教育方式中的身份和作用,班主任为主导者,家长为辅助者,只有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此外,就沟通技巧而言,班主任的言辞要更侧重于理性的判断,并给出综合性的建议或评价;家长的言辞则要突出重点,一切与学生教育以外的话题不做拓展和延伸。在相互协调后,班主任要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对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做出及时调整和规划;家长则要根据教师的建议与评价,有针对性地去辅导和教育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坏习惯。由此,二者之间明确关系、通力配合、有效沟通、积极实践,为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教育打下基础。

(三)正向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校协同育人方式的核心在于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得以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但现实中,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工作,将学生交给教师,其他一概不管,认为学生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德行的教育都同自身无关,这些都源于家长的认知不足、重视不够。对于这类现象,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同家长沟通家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单方向的教育所能够保证的,家庭同样会直观影响学生的判断。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寻求社会性教育机构的帮助,如家委会,由教师辅助,家委会进行宣传和普及,提高家长的认知能力,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共同为建设学生教育平台做出努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拓展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成效

1.家庭访问

家庭访问作为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最初方法,主要分为四种:初防,在教育前期,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有限,经过短暂的磨合,班主任为提高对学生的精准判断,需要走访学生家庭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调查,从而为后续的管理、教学规划做准备;细访,有选择性地进行家访,访问的内容更具体,主要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在家长处了解更深入的情况;重访,对重点对象的家访,其主体主要为后进生、学困生以及班级干部,前两者主要是自身原因而造成的学习不积极、工作不配合,后者主要是兼顾学习与教师发放的工作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和矛盾,需要同家长交流,搞清楚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辅导策略;特访,常指学校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大型活动出现意外状况,考虑到家长不了解实际情况会出现学生情绪不稳定等,要及时家访向家长说明原因、情况和细节,缓解家长的情绪,避免家长同学校之间的关系因未及时沟通而出现隔阂和矛盾。常规来讲,家访作为学生教育中常见的且规模化、系统化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还能够通过家访来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问题,以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2.家长讲堂

家长讲堂是家长参与正式学生教育的主要途径。家长会作为家长讲堂开展的渠道之一,班主任可以同家长就学生近来的学习情况做深入探讨,并对教育问题展开积极辩论,一方面能够提高沟通效率,另一方面则能够更清楚地把握家长的家庭教育质量,以及学生离开课堂后的实际表现。家长则能够通过家长会来更深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此外,在其他类型的家庭教育研讨会上,家长能够正式、直观地了解教育情况和细则,并由学校发表客观、标准的演讲来把握问题的本质,打破家长的思想束缚,重构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如开展“心有爱、父母心”,能够让家长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变教育方式,更关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而非一味采用“我认为”和“对你好”的强制化教育方式。再如“如何做好考生的家长?”很多学生都会有考前综合征,或心理压力大,或知识掌握不牢靠,或家长期望过高等,而通过研讨会,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而改变教育方式,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诸如此类的家长讲堂,并非要家长去发表长篇大论,而是要通过不同的研讨交流会,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家长将目光从成绩、分数上转移到学生的内心、精神上,从根源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3.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作为非正式的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于学生而言某些时候比理论教育效果更显著。不论在哪个阶段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同实际学习是完全相反的,是意愿相悖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但很多家长因为学生成绩差、分数不理想等,即便在休息时间也会压缩学生的娱乐时间,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这种高强度、高期望值下而被动学习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教师、对家长都会心生怨念,产生隔阂。而通过亲子活动,家长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在娱乐中的情绪和心理特征是同被动学习完全不同的状态,因此家长更该反思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教育初衷是否符合教育结果,班主任则要及时就相关问题为家长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如在某一阶段的高强度学习后,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去爬山,参与团队游戏等,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中不同的美,并通过游戏来拉近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续更深入、更理性、更灵活的家庭教育奠定基础。

(五)共筑未来梦,实施生涯教育

学生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在未来更高学府毕业后,能够收获一份不负于十几年付出的工作。因此,在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中,家长同班主任可以着力于对学生实施生涯教育,鼓励学生对未来有所规划,设立目标,并向着目标而不断前进和探索,让学生能够长久保持积极性,让学生为自身创设一个动力源泉。如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法定假日,学校可以组织活动或者由家长自主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去电视台、科研研究所、大型商场、行政管理企事业、建筑建设、农业种植、工业研究、医学服务等领域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在参观后让学生们在心中选择好自己所属意的领域作为目标,接着带领学生体验自己属意的岗位,了解岗位需求,了解自己需要做出哪些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来筑造学生的未来梦,并为了这个梦想和目标而努力学习。

综上所述,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前景可期,且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都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育人
家校距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