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士辉(平阴县教师进修学校/山东省济南市)
新时期,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的社会道德体系也出现了与现代社会不符合的情况,时代的变迁、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变都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成长中很容易出现价值观念偏差、心理不健康等情况,严重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实践中,如何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确保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在中学阶段,受高考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以分数论英雄”的情况,很多教师及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理论课程学习上,成绩是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中学教育阶段的关键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上很少关注德育内容,并且也不愿意参与到德育中,虽然中学阶段设置有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很多学生会感觉思想政治内容十分抽象,学习主动性不高,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德育的效果。同时,在以往的德育体系中,大多是以教师“纠错”为主,在人们的认知中,德育就是在学生行为失范后,教师按照正确的道德标准对学生进行纠错,但是教师并没有深入分析学生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如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社会因素等,这就无疑会弱化德育效果。
首先是中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中学生虽然在生理上有良好发育,但是在心理上却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学生对自身的判断、行为都不太成熟,没有形成清醒、正确的自我认识。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及时间用在备考上,同时教师、家长也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成绩上。学生在学习上大多是围绕具体的学科进行,很少关注与学科知识无关的内容,同时在平常学生也不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缺乏客观、理性、正确的认识,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是未知事物,难以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不会做出最科学的选择。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在德育中作出指引,给予学生帮助。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中学德育应该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比较全面,但是在实践中对于学生德育却缺乏良好的指导作用,内容比较空洞,没有真正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确立德育内容,造成了德育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同时在当前的中学德育中,从课程编制、教学等方面,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思维特征、逻辑水平,德育存在教条化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学习以聆听为主,主动参与热情不高,师生之间缺乏良好互动,造成了课堂活力不足,德育效果不理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教育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上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从当前教学实际看,教师还没有完全达到现代教育要求。如现代教育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德育活动,但是在实际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现代化教育操作能力,这种情况下,德育就会与教师的实际相脱节,从而对德育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德育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的,而在实践中,由于师生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这就会影响到中学德育效果。首先是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在现行的中学德育中依旧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在德育中没有与教师开展良好的沟通交流,而教师也无法充分了解到学生的真正需求,不能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其次是学生对德育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中学德育效果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自身,有的学生会认为德育并没有太大作用,既不会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也不会帮助自己考上好的大学,学不学都可以,加上家长对于德育重视力度不足,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自身对德育的态度。
中学德育情况与学校氛围有很大关联,同时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法治意识的形成也与周围环境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实践中,应该特别注重良好德育氛围的构建。学校要注重优化育人环境,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从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学校标识、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校园形象,形成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德育的宣传路径,在校园内可以设置专门的德育专栏、名人名言,并注重校园绿化建设,形成环境优越的校园学习环境。
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应该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人才的方针,将德育看作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转变教育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立足于未来,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做人,更好地适应新社会的挑战。中学教师在平常应该树立德育无小事、德育无闲人的思维,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借助校园平台优化德育路径,促进学生健康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中学德育中,需要确保德育内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中学教师应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德育观念,教师要解放自身的思想,将德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目标中,结合时代特征,优化调整德育内容,关注学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注重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确保德育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思想、生活。
中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德育并不是为了构建相应的道德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产生道德行为,使得学生可以成为有道德的优秀人才。德育是学生个体人格、品德素质构建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个体需求与社会对接的关键点,在实践中,中学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同时,中学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在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下约束自身行为。在中学生德育中,只有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学习对自身的影响,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在生活中实现对德育理论的内化。此外,中学教师还应该注意德育的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良好结合,引导学生撰写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根据家乡变化写家乡文化宣传稿,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强化德育的生活化气息。
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并指引学生对我国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现象进行正确的认识、理解。班主任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这就要求班主任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高度重视班级的舆论作用,通过舆论监督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有效发挥舆论的鼓励和指导作用。
因此,应该加强建设德育基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场地,让学生在这一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基础上应该全面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从社会认同感方面尊重他们的地位,并形成尊重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让德育工作者因为自身的工作产生一种自豪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工作。同时,还应该让德育工作者加强自身的理论实践学习,中学德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进行这一工作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经验,以便于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学德育活动较过去有了变化,传统的德育模式大多是停留在口头说教、书本灌输等层面,教育活动强调“管教、纠错”,对“引导”不太关注,造成了德育效果不理想。在今后的中学德育中,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创新,要将理论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相应情境,或者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地基、现身说法等,改变学生的德育态度,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价值观判断、辨析讨论、道德评价等互动式手段,改变以往的家长式教育体系,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自教活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此外,在中学德育中,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从中判断社会价值。在平常的教学中,中学教师还应该对德育模式进行创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德育,让学生更愿意接受德育。
一是学校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通过无言、无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通过校史教育、校园文化周、教师节尊师月、升旗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是借助榜样示范对学生进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开展中学德育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比较喜欢的榜样,塑造先进人物形象,将抽象的道德理论、道德规范、人生价值等变成具体形象的人物,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三是行为训练法。中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时候,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对学生的自我教育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重视,使得学生德育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中学德育中,橱窗、广播、板报、壁报、团校以及中学生党校等均为教育阵地。艺术团、学生会、联谊会、文学社、兴趣小组以及集邮协会等社团对学生的素质和集体观念的提高、增强均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干部值周制、书评、班风班容评比制、书画、影评、读书赛、演讲比赛、摄影和征文等,对学生的自主、自律、自理和自辩能力具有有效的培养作用。
另外,应该对僵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突破,提倡个性化教育。青少年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这样可以对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品质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同时,中学德育需要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将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对每个学生都给予充分的重视,坚决避免采用灌输式、训斥式和保姆式教育,要注重引导,提倡暗示性教育。具体来说,要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充分的重视,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观。如,一些学生喜好足球,教师也可以尝试参与其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包容,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理解和宽容学生,让学生朝气蓬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最后,对中学德育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让其具有一定的立体性,并从内容的接受性和目标的层次性上对中学德育进行完善。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实际状况,其目标为高层次要求,侧重点为低层次的普遍实现,进而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德育的内容应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并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形成梯田效应,最终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道德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学教师来说,在平常工作中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灵活地渗透德育,全面提高德育效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由于当前中学生德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中学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现实情况来优化调整中学德育方案,切实提高中学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