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02-14 00:33杨祖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初中语文文章

■ 杨祖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

就目前来看,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对文本具体段落、词句、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的解读,而忽视了对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受了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在语文考试中,绝对不会出现诵读的考题。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诵读是语言文字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有效的诵读,学生就难以深刻领会语言和文字的魅力。因此,在新《课标》之下,我们要重视诵读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有效诵读学习语文知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一直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个别教师只重视固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讲语文和学生写语文为主,完全缺少对于诵读习惯的有效养成。

诵读是一种具有较强综合特点的阅读练习方式,在诵读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耳、口、目、脑,在共同作用力下,聚精会神地对诵读内容进行学习,并感受文章当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与情感态度,通过诵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表现能力,这种表现能力中涵盖着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一般在展开诵读教学时,教师更多会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章,这类的文章更具综合性并且寓意深远,在文章表现能力与学生理解方面能够形成共同体,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兴趣。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关于经典的阅读指导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于诵读教学的正确引导和评价。可以说,有效开展诵读教学,能够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会丰富学生的思想,不断扩充他们的想象力,而选择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文章,能够更好地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接触到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要重视将经典作品用作诵读指导的关键,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培养、激发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就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反复研读探讨,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并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诵读的有效措施

1.有效挖掘教材价值,评价诵读状态

一般而言,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诗文都是一些较为经典的佳作,有着较强的文学内涵,可以说这些诗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在课堂学习中会更为显著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品鉴,在整个诵读鉴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诗词的认识,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的内涵,评价学生诵读的状态,给予指导的同时,要做出纠正,目的就是能够将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实际运用到日常写作过程中。

此外,语文教材当中的经典内容一般是教学任务当中的重要部分。因此,面向那些不同的知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关键点,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而作为教师,必须要针对教材当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更为透彻的研究和探讨,并整理出有衔接性的单元教学模式,对每个单元内的诗文进行筛选并反复学习,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诗文进行讲解,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感受诗文中的内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借助多媒体,展开经典作品诵读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作为教师,应当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生动而形象的故事作为辅助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文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经典作品中隐晦和难懂的内容,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不断让学生对于经典作品进行理解和深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文章《花木兰》时,就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与文章相似的内容,并在播放过程当中,以引导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含义,并在课余时间滚动播放关于花木兰的动画片,以此来巩固学生的记忆,也能够让其很好地将文章进行温习。

再如,《三峡》一文,学生对三峡山和水的特点描写并不能十分了解,我从网上下载了《话说长江》纪录片视频,和三峡电站的图片,并将不同季节三峡水的视频、图片,结合文字进行播放和讲解,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对文章重难点的解决也有了破竹之势,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快、更深刻了。学生读到对三峡不同季节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读到结尾引用一个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又是如此的低婉深沉,学生不但学会了朗读,也在情感理解中提升了自己。

3.展现创作背景,激发朗读潜能

创作背景的展现可以是走近作者的一部分,更是走进文章的一部分,当我们把握住文章的创作背景之后,便可以知道文章的整体基调、中心。而创作背景的展现,我们若借助视频手段,效果会更加明显。

《少年中国说》一课,为了更贴近当时的创作背景,我设计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民族被压迫,有憎恨、有悲愤。当带领学生观看抗日战争胜利视频片段时,学生体悟到民族团结击败外寇、国家的顽强奋斗换来新时代的生活,有自豪、有团结、有积极向上,朗读时由深沉变得高昂,或深恶痛绝或热泪盈眶。对比两组不同的情感朗读,唤醒学生潜在的心灵感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从朗读中感受学生情感的变化,实现人生的成长。

4.借助导学案,开展晨间诵读

晨读时,中学生读不下去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读、读什么,而这正是教师该教、该引领的地方。针对预习性的晨读,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三步走的要求:第一步,读课文前,首先将本课的作家作品用“人、时、地、事”的形式整理在标题下面,边读课文边在课下注释旁边抄写生字新词,在课后练习空白处记录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第二步,边读课文边标注优美词句、修辞句,将课文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在题目上边。第三步,每篇课文朗读后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标注在相应文段。这样便实现了读思结合,动口与动脑、动手结合。

导学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很有益的尝试,也不失为实现少教多学的一种途径。晨读中,同样可以引进导学案,对学生晨读过程进行引领。设计上可粗线条一些。如可以从时间运用上提建议:10分钟朗读,解决生字词;20分钟背诵文言文名篇、现代文名段;15分钟小组成员互查、检测。也可从朗读、背诵方法上进行指导,向学生梳理朗读思路,提出快速记忆的方法,如分时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分级记忆法、分段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适时的方法指导是受学生欢迎的。还可以从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方面进行指导,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如学生朗读《孔乙己》一文,可在学案上做这样的提问:为什么文章最后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他该死吗?他为什么要死?为什么又会说“大约”?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研读全文,收获会比自己反复读几遍要好得多。

晨读的导学案要提前交给学生,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头天放学后由小组长板书在黑板上的方式,这样学生提前明确了任务,为第二天“入室即读”提供了保证。晨读内容的选择可以着眼一课一篇,也可以是相关内容的组合朗读,如《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组合朗读,同一个作者,不同的生活感悟,似乎相近又各不相同的情感传递,一定会让学生对鲁迅作品有更深的理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作品的对照组合朗读,学生于豪放与婉约间的跌宕起伏,潜移默化地体味到了宋词风骨。还可以课内篇目与课外相关篇目组合朗读。如朗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可以再读他的《乡愁四季》;朗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可以再读他的《游拙政园》《假山》;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再读他的《儿女》《给亡妇》。课内外结合,既是朗读内容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对作品、对作家认知的升级。晨读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既要有酣畅淋漓的放声朗读,也要有低吟浅唱的赏读;既要有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也要有名家出神入化的朗读示范。在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变化中引领学生快乐地参与。

5.活用教学方法,展现传统经典

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必自我局限,要灵活、要勇于创新。在我国古代的教学中,就已经形成了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不妨从古人那里取经,将经典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现代语文的诵读教学中。比如,在古人看来,“诗”与“画”是一体的,“词”与“曲”也是一体的。透过这种思想,我们可以对诵读教学进行以下尝试。

比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配乐,让学生听一听这首优美的词是如何唱的,在音乐声中,在动人的歌声中,一种美的意境自然就出来了,学生也能够深刻感受到词句的美、韵律的美、情感的美、意境的美,从而极大凸显文本的价值,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也能够更深情、更专注,从而受到更加良好的熏陶。

再如,在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我们可以用电子白板给学生展示和诗词内容相关的插图,配以FLASH动画与音频,在诵读的过程中,一句词配一幅图,诗词与画作相应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词的内容。这种现代化的手段能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强诵读时的画面感和代入感,快速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这种现代化的诵读方式,既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渗透了传统的诗词理念和思想,可以说实现了现代与古代的交融。

6.创设诵读环境,推动成长发展

传统经典吟诵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相对有益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而语文课堂作为一个获取知识的平台,更好的环境、更舒适的空间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对学生的求知方向形成指引。如利用吟诵机,在早晚读的时候播放经典诗文的读诵、吟咏音频,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

诵读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这份环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来营造。在学校里,可以在大课间,在开学和放学的时间段里给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诵读音频,让琅琅书声飘荡在校园的每一处角落。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好示范者和引领者的角色,教师自身要具备专业的诵读能力,能够切实示范和指导,除了给学生示范课内文本的诵读之外,也可以在空闲的时间为学生诵读课外的文学作品,从而在班级里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使学生喜欢上诵读。在家里,家长也要做好榜样,可以培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一起观看一些优质的诵读类电视节目。这样一来,在学校、在课堂、在家庭中,三位一体进行诵读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受到了熏陶,有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

7.搭建网络平台,促进个性朗读

平台很重要,什么样的平台决定什么样的高度。对于学生的朗读,我们有必要为其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可借助网络的力量。在班级举办“朗读大赛”,通过多媒体的有效引领,搜集和整理美文,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朗读风格的文章,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篇文章;可以是合作朗读;可以是话剧式朗读。基于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在这里有个性化的展示,呈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的积累和感悟。

朗读的形式是多样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发展成熟,可以以班级为基础,建立朗读社团,合理使用APP配音软件,练习适合自己的朗读作品,选定周五下午读书时间展示作品。录制成视频音频发到家长群里,或在学校广播站进行广播。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引领下以读促学,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面对课内外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只是无声阅读,而应该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出来,诵读出一片深情,诵读出一份精气神,诵读出一份文人的风骨。作为教师,要做好示范和引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以及诵读能力,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究有效的诵读方式,使诵读教学更加有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诵读中来,在文学作品中涵养自己的灵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初中语文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