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晓梅(淄博市张店区铝城第一小学/山东省淄博市)
在小学教育改革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越来越明显,语文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要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也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批评,忽视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导致学生只知其然。在新时代,语文教师必须采取行动,通过分析和研究基本知识,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向,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虽然目前小学教育在不断发展,但在教育质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有效构建语言体系,在分析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框架内,通过句法和词法的学习,使学生更多地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熟悉成语,掌握其规律,从而实现活学活用。此外,小学的基本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思维完善息息相关,教师必须以基本理念为依归,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下,逐步发展阅读和理解的技能。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小学的基本语言知识,可以看出这些知识对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着眼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研究语言符号学的实用性,更好地体现语言科学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通过认识汉字的魅力和精髓来感知中国文化,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归属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水平会明显提高,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语言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语言不同于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更注重感性感知而不是逻辑思维,学习语言不能走捷径,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不断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
学生读了文中的字、词、句之后,就能从中提取有用信息,了解文中的基本思想,它要求学生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要注重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发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而教师则充当着学习中的助教角色。
语言又是艺术学科之一,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培养,注重对学生审美潜能的开发,让其获取审美能力以增强学习动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一点。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向学生阐明文章的意义,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自主思考的空间,不能达到小学阅读的教学要求,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制度中,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正确方式。但是,有些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没有把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纳入课堂。对学生来说,这种阅读是非常枯燥的,这会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第一,教师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研究,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路清晰的阅读教学,以利于实际教学效果。
第二,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模块的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针对不同模块的语文元素和人文元素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和适当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前,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分析学生的阅读技能,制定符合学生能力的教学计划。比如,在讲授《四个太阳》一课时,教师要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在教学中多做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创新,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展现自我。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读、看、画等方法,编排一些阅读段落,增强阅读感悟和鉴赏能力。
第一,要使学生领会文章大意。学生读书时,教师要允许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探讨,让他们深刻反思,使他们掌握相关语法及学习方向,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如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要细致地说明夸张的手法,抒发作者热爱自然之情,再说明“绝句”,使学生能分析二首古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其中的情感色彩,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第二,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教师要在反复研究、合理运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语言素材要与学生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比如学生在学习《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之后,比较这两篇文章中情感表达的相似性。《匆匆》侧重于直接抒情,《那个星期天》通过描写事例、人物、景物间接地抒发感情。当学生懂得如何借景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两个熟悉的、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环境和事物,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分析,关注重点,各抒己见,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对小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与提问技能的培养对其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中学生全面了解文章主题并剖析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对于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主动发表不同观点,从而创造出一个较好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受到激励。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中的阅读资源,还需要结合课本中的阅读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通过扩大阅读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扩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例如,本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因此,在学生阅读本文后,教师可以扩展教育资源,即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抗日英雄故事。这样,学生就可以扩大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学习抗日战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这也是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体现。
小组阅读是指让学生阅读一组风格相似的文章,以便学生比较风格相同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欣赏和理解文章的能力,目的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此外,目前中国小学教材中的文章种类丰富,这也为小组阅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正如在《四季之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该课程中运用小组阅读,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本文主要是描述场景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与同一主题的文章联系起来。例如,《海上日出》和《燃烧的云》都是描述风景的文章。通过将这些文章的主题和风格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比较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其他内容。这也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发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使小学生从小培养分析、评价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培养。
如《腊八粥》的教学。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讲述腊八节的起源和相关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让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此外,在开展《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春节期间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全面了解春节的习俗,这不仅扩大了教学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阅读的顺利展开,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良好习惯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可以让小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这不仅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学生来说,学习是每天面临的主要任务,但他们对学习的意义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是基于兴趣的,只有当他们真正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时,才能开始思考和研究。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与教师或周围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越来越愿意积极阅读。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后,教师的教学工作通常会更顺利。
现阶段,许多小学生阅读困难,主要是因为他们不够重视,也不认真对待,导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理解词义和作者的思想形成知识框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技能,因为学生对文字和思想方面的兴趣,而在实践中提高了理解水平和可操作性。他们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会因意见分歧而质疑,在学生和教师共同研究问题时,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成效会大大提高,所以基本技能的培养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正面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备受关注和赞赏,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师应根据现代教学手段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学科难点问题的解决。教师充分呈现各种阅读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使他们在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应的阅读技能。许多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和音频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进行自我分析和提升。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使他们更加自信和乐观。教师应结合基本的教学条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以及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实施。语文教师要主动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将部分自主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勇于想象。在克服传统育种模式的局限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语文学习基本要求的同时,使他们产生一种新的感觉,即在阅读的海洋中真正自由地徜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一般技能和才能的差异,教师应尽量避免简单直接地运用现成的教学手段,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面临的困难,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育策略和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课堂。
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断改善阅读教学过程,探索教学新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以达到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目的。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核心技能的引导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能力,从而获得较多知识和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