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事热点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环节的策略研究

2022-02-14 00:33:58荀湾湾古丽君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洛阳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时事热点语文课堂

■ 荀湾湾 古丽君(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省洛阳市)

一、时事热点相关概述

时事热点可以拆分为两个概念来界定,即“时事”和“热点”。《新语词大词典》中对时事的定义为近期一段时间内发生在国际或国内的事件;对热点的定义为在某一时期的一定区域当中,吸引人们眼球的话题中心,在此可以指具体的地点,也可以指较重大的社会问题。《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事的定义为最近期内的大事、适应潮流的事。热点定义为国际上矛盾冲突激烈的地区和人们普遍感兴趣的地方或事情。时事热点作为校外课程资源,通过纸质传媒、电视媒体、互联网、手机等大众传媒传播,具有覆盖面广、时代气息浓、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当下的时事热点或时事政治,尽可能将其融入导入环节中去,不仅能够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和时代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变好学为乐学。

二、时事热点导入教学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适当融入时事热点,既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教材中有效的内容传输给学生。当学生在听教师讲富有趣味性的热点话题时,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还可以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当学生对其有了想要主动探究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随之学生的成绩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仅仅靠课前的游戏或者唱歌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部分。将时事热点巧妙引入教学的起始部分,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而且会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加深学生的理解

相比枯燥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事例,既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时事热点的相关内容,让课堂变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4.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时事素材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学生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教师在解读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也会得到锻炼。由此可见,将时事热点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全面提高。

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对导入不够重视

虽然很多教师认为将时事热点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个别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将时事热点融合在导入过程中的重视力度不是特别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对其进行精细的设计和系统的安排。例如,对于一些语文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有限,教师讲解起来也比较吃力。如果教师能够将时事热点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全面落实“以人为本”。

2.导入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喜欢用固定的模板或套路进行导入,在所有年段或所有课型中只采用一种或者几种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激发,积极性难以调动,以及课堂互动性不强等。例如,有的教师觉得“猜谜游戏”比较有效,在导入环节反复使用,无论是低段还是中高段。形式上过于单调重复,会使学生没有惊喜,注意力不集中,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具体特点、学生的年龄差异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导入部分,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使其高度集中,形式新颖且多样,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3.导入时间过长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在课堂上保持注意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前10分钟左右。如果教师课堂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者导入的形式过于复杂,会占据小学生的最佳学习时机,使其注意力转移或者分散,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度。作为一堂课的过渡环节,导入部分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力求用最少的语言,学生感兴趣的新颖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导入偏离主题

课堂导入部分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所以教师应选择与课堂内容关联度高的内容进行导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文本的特色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就会导致切入点出现偏差,无端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如果课堂导入与之后要教的新知识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不能有效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选择导入内容时,一定要与新课的主旨相关,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时事热点进行导入的有效策略

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南》对不同课程教材作出安排。中小学阶段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艺术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教材有机渗透。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有机融入当今一些时事政治或热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导入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道:“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最近在科技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进而引出我们要学习的科学主题的文章,将科技成就与所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也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向新的征程。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大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边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样,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科学主题的文章《蝙蝠和雷达》,看看科学家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并如何解决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的。

此环节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牢牢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蝙蝠和雷达》的讲授中,教师通过引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在此过程中渗透了科学态度的培养和创新。文中,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进而保证了飞机夜间的安全飞行。

2.聚集时事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东京奥运会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了人类的共同发展,也展现出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将文本与当今的时事政治联系起来,不但有助于了解时事,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大家一定都在关注东京奥运会吧。大家看一下大屏幕,屏幕上的这两位奥运健儿大家都知道是谁吗?——没错,左边的就是东京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同时还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在读本科生;右边的这位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00后”小将孙颖莎……同学们,虽然屏幕上的这两位运动员都是“00后”,但她们已经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披荆斩棘,勇夺佳绩了!真是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位英雄的故事,大家打开课本,翻到课文《小英雄雨来》,看看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吧。

在东京奥运会决赛中,“00后”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刷新该项目奥运会决赛纪录,同时,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该届赛事的首枚金牌,与此同时,“00后”的孙颖莎也于2020年获女乓世界杯女单亚军。同样,今天要讲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贡献。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无论是杨倩、孙颖莎还是雨来,她们都无限热爱祖国,为祖国增光,值得我们学习。

3.整合时事热点,突破教材的局限

语文教学应该紧扣时代脉搏,体现出对社会的关切。特别是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将文本与时事相结合更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引发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从而为未来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时代使命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国家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新冠肺炎疫情。有没有同学可以谈谈,在这场疫情中,有哪些人或事让你印象深刻?(学生可能会回答:医护工作、各行业抗疫英雄等)——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觉得这些抗疫英雄的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大家说得都很好。其实,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这么一位英雄人物,他为了人类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他就是“普罗米修斯”(板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就《普罗米修斯》一文而言,为人类盗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本身就具有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而通过联系新冠肺炎疫情,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找到了现实的载体,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种牺牲奉献的精神。课堂结尾处可再次回扣时事,起到呼应开头、深化情感的作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厚度、高度。

4.运用时事素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选取贴合课文的时事热点,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讨论,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学到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

同学们,2022年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队战胜群雄,夺得金牌。作为“王牌之师”的一员,范可新年少成名,却差点因为贫血症再也无法回到队中训练,此后又不断跟伤病作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后,才获得参加本次奥运会的机会。最终,苦心人天不负,她一举夺冠,圆梦北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身上有着与短道速滑英雄相同的精神品格,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一艘名为“玛丽”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一艘名为“诺曼底”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入大海……青船沉入大海的故事赞扬了浩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如、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所以,真正的勇者,会把荆棘丛林看作铺满鲜花的原野,步履坚定往前走,即便身上伤痕累累,也会咬牙坚持,绝不回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时事政治导入新课的方式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践。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导入环节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目的所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教师可以通过时事政治“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综上可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满足如今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制定更加适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其中将时事热点与语文课堂导入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可以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猜你喜欢
时事热点语文课堂
热点
时事半月谈
小康(2022年20期)2022-07-20 02:34:20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热点
车迷(2019年10期)2019-06-24 05:43:28
时事政策
结合热点做演讲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2:00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热点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