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社团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3 17:32滕乐乐龚宏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双减校本社团

滕乐乐 窦 淼 龚宏波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含山实验小学 安徽马鞍山 243000)

社团活动作为延迟服务的一种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赞许、社会的认可,也逐渐融合到校园文化生活中,在学校的校园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舞台,更为团队合作提供了机会,让学生有了锻炼、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特点,我校将起初的社团活动发展为社团课程,社团课程具有独特的个性特色,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成为学生必修且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以走班教学模式对社团课程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

走班教学模式就是打破原有班级的授课界限,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课程。学校从社团的师资保障、学生选课、评价与激励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使走班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运作模式。

一、校本社团与校外社团两结合,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有组织地教学、练习、巩固成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校本社团课程与校外社团课程两结合,使社团课程更加科学高效,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社团活动课程化是学校社团建设的一大难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发和建设好社团课程,将提升学校知名度。教师的专业素质、社团的管理水平是学校社团建设的软基础,学校功能室的布置、设备的齐全、场所的规划是学校社团建设的硬基础。

学校在实践中得出,建设好软硬基础是保障,开足、开满社团课程是根本。如果一周只开设一两节社团课程,表面上学校社团课程丰富,但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技能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提升。只有每天都开设社团课程,一学期下来,学生才能有扎实的收获,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才能为培育出更多具有综合发展能力的接班人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校本社团课程的开发

校本社团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师生,教师是最了解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也是最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挖掘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的校本社团课程也最能够被学生认可和家长接受的,实施的效果也一定是最为理想的。因此,校本社团课程的开设必将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更有利于学校造就一支专业素养优良的教师队伍;同时,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也必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以弥补常规课堂教学中综合性、实践性的不足。

鉴于学校下午的延时服务是作业辅导,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承担,因此学校在校本社团建设中,提出“小学科教师(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人人带社团,学生人人有社团”的目标。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自主申报社团,在社团课程开发中,实现自我成长。带着这样的思路,乒乓球、篮球、足球、田径、古筝、电脑绘画等校本社团应运而生。

(二)校外社团的引进

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满足学生艺术考级的个性需求,学校引进校外机构,开设校外社团,开展富有自主性、灵活性、社会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拓展和补充,其也成了延时服务的必然组织形式。

校外社团课程,初始于以往的兴趣小组,但又区别于过去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层面。它是学生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的全新天地;是拓展素质、活跃文化的新型舞台。加强校外社团课程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对学校的校本社团课程进行补充。学校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社团课程的优势,把校本社团和校外社团有机结合,利用社团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去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的形式,让社团课程成为校内教育的发展和延伸,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实践中学校对校外机构引进提出了以下条件。

1.专业素养高。校外社团的师资来源是学校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不断筛选、补充、调整录用的外聘教师。校外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专业的教学机构和社会专业性人才,指导教师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是佼佼者,是社会认可并具有权威性的知名教师,他们都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2.组织能力强。校外社团课程的负责人,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具有专业的教学业务能力,更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活动组织中,要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组织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能为学生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考级需求,更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展览、演出、比赛、汇报等活动,为社团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机会。

3.具备创新思维。社团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遵循专业发展标准,更需要社团教师运用创新思维做实每一个环节,不断采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把课程逐步引向深入。只有这样,社团才能长期持续发展,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基于以上条件,结合学校区域文化特征,学校通过考核筛选,引进了航模、创意美术、国学诵读、机器人编程、无人机、象棋、拉丁舞、民族舞、优学写字、少儿武术等校外社团。鉴于学校中午实行统一配餐制,从用餐结束到下午上课,其间有两个多小时,因此学校实行走班制,将校本社团课程与校外社团课程结合,共开设了16个社团。

二、教师走班与学生走班两条轨,实现选课优化

学校始终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念。“以生为本”是走班教学模式的生命线。在实践中,我们把社团课程的选择权全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利和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教师走班与学生走班两条轨并存。不同年龄层、不同知识技能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社团课程,学生因共同的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学校实行一师双岗,即教师是学科教师又是校本社团教师。教师不再是固定在某一班级,而是根据学生的选课进入相应的社团。课堂采取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多的是采用分组、分层的教学策略。

实行选课走班制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走班上课这种途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在实践中学校采取了以下策略。

选课前,学校通过学生访谈、家长问卷、微信群、QQ群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社团项目的决策,促进社团项目的有效开展。

选课中,为了让每个社团的学生数量差不多,同时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把社团课程简介、授课教师个人简介、社团报名表,发放到每个学生手里。“项目像超市,选择凭自主”,当学生选择社团产生抉择困难时,班主任可以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学生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充分了解各个社团的情况之后,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社团。学生合理填报选课志愿,选课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有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选项可选。学校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对课堂设置进行微调。

选课后,根据最终确定的社团项目,固定各个社团位置。首先把功能室作为相应的社团活动室,部分教室一室双用,既是学科教室,又是社团教室。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学生用餐后,全校师生进行走班。每个社团的领队教师,举着社团牌子,不同班级的同一爱好的学生组成小分队,在社团队伍中集合,再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相应的社团,学生结交了新朋友,体验新项目带来的愉悦。

三、规范社团建设,以管理机制促发展

机制是运行的保障,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社团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一)建章立制保障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没有约束。学校在实践中规范了社团项目申报制度、社团活动记录制度、社团评价考核制度、社团经费审核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社团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二)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

组建学校社团管理委员会,其由校长室、教科室、大队部及家委会等组成。社团管理委员会整体把握、部署学校的社团工作。委员会下设两个中心组,社团课程管理中心组和后勤保障中心组。社团课程管理中心组负责课程计划、课表安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实施等相关日常管理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学生安全、设备维护、器材购买及学费收缴等日常管理工作。分层管理模式让社团的管理更细化和专业化,促进社团持续性发展。

(三)家委会代表纳入社团管理

学校充分利用家委会资源,由家长自愿申报,每天一位家长代表,负责对学生考勤、班级纪律维护、上下楼秩序维护、材料分发等协助性工作。学期结束,由社团课程中心组考核,对此家长的孩子的学费做相应的减免。

四、建立评价机制,以成果展示促激励

(一)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可以从课程开发、运行管理、社会价值等角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建立社团评价机制。

首先是学生对教师、对社团进行评价。每天社团活动后,由学生在活动记录上对当天的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便于社团教师知道学生所需,优化教学策略。

其次是社团对学生的评价。针对学生在本学期内参与社团课程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及不足,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更利于教师对本社团课程进行必要的优化。

最后是学校对相关社团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宜采用不定期检查及学期总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对教师教学态度进行监督,也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对各社团的考核评价常用的是激励法。各个社团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并且在评价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评价考核能够有效地促进社团高质量发展。

通过以上的评价方式,我们深刻领悟到,评价不是千篇一律的“套模子”,而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强心剂”;更不是分辨成绩高低的“过滤器”,而是鼓励学生成长的“原动力”。

(二)成果展示促激励

首先,定期展示。每学期期末,全校都会开展“我的社团我做主”活动,展示各社团的风采和学习成果。学校利用展板、宣传栏、文化墙、美篇等加强宣传报道,通过展示汇报活动,各社团都能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丰富性,并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天赋得到发展、身心得到愉悦、梦想得以实现。其充分体现了学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活力,不断扩大社团的影响力,使社团“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次,活动展示。校园体育艺术节、校园科技艺术节、“六一”儿童节、县电视台文艺汇演等大型全校性活动与各社团的特色活动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使社团之间的节目可以创编融合,社团的成果增加了新的生机和亮点,社团师生通过文艺汇演或成果展示找到满满的成就感。

最后,考核激励。根据社团活动的成果、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取得的成绩、社团开发的课程价值等,学校每学期期末评选出“学生最满意社团”和“优秀辅导教师”。

在“双减”政策下,充分利用好延时服务,使社团建设常态化、系统化,并形成学校的特色,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我校社团课程的开设,仅仅才一年的时间,已经凸显了旺盛的生命力。社团课程的开设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勇往直前,我们深知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双减校本社团
缤纷社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