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向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英语教学要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教育部 2020)。教材是英语课程最重要的资源。虽然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多种多样,且都经过多次打磨、修改,但是每一种教材因版面限制所涵盖的课程资源有限,这与语言学习需要大量丰富的课程资源,尤其是完整的语篇资源相矛盾。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教材以外的资源并进行有效应用。
语篇的呈现形式是多模态的,有口头的、书面的,也有音频的、视频的,还有文字的、图示的。书面的阅读语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载体。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张献臣 2018)。单一的教材中的阅读语篇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满足阅读教学的实际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开发和应用教材以外的阅读语篇资源。然而,教师在选择拓展阅读语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主题不一致、目标不明确、趣味性不强等问题。下面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应用拓展阅读语篇资源。
首先,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增加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阅读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英语课程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应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在初中毕业时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教育部 2022)。其次,教材中一些语篇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激发其阅读兴趣和动机。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 Section A 3a是关于美猴王的语篇,因为学生对《西游记》及其中的主要人物角色美猴王非常熟悉,所以阅读期待不强、阅读兴趣不高。最后,教材中的一些语篇内容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有些语篇的生词较多,阅读难度较大,容易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不利于发展其阅读能力。
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语篇资源,而应积极、合理地开发与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的阅读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从而巩固阅读教学成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拓宽他们的眼界,发展其多元思维。
在选择拓展阅读语篇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语篇,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语篇的主题,确保所选择的拓展阅读语篇与教材语篇的主题语境一致且难度相当。然后,教师应围绕What、Why、How三个方面展开文本解读,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梳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成有逻辑、有层次的多元目标。《课程标准》列出了24个主话题及涉及的85个子话题。以外研版(新标准)和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为例,24个话题在各册单元话题的分布情况如下(见表 1、表 2):
表1:外研版(新标准)初中英语教材24个话题分布情况表
(续表)
表2: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24个话题分布情况表
(续表)
拓展阅读语篇的主题与所学单元的阅读语篇一致,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获取新的信息,还能使他们在多样的语境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的单元重点语言知识。
教师须选择内容健康、思想积极的语篇作为拓展阅读语篇,引导学生通过挖掘这类语篇的文化内涵,体验各种情感,丰富人生阅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拓展阅读语篇应文体多样,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阅读兴趣,增强其应对各种阅读材料的能力,还能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文化意识,为其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能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拓展阅读语篇的选择上必须以趣味性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阅读内容与其兴趣、特长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贴近生活实际,从而引发其共鸣,激发其阅读欲望。
在选择拓展阅读语篇时,教师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差异等。比如:七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数量较少,教师应选择对词汇量要求较少的语篇资源;班级中学生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在语篇难度的选择上作出合理调整;在选择课外阅读语篇材料时,教师应优先选择分级读物,确保所选的阅读语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课外是相对于课堂而言的时空状态,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根据时空的不同,将英语阅读划分为英语课内阅读和英语课外阅读两个范畴。课外阅读既是课内阅读的延续,又是课内阅读的补充。
我国初中生的英语学习长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英语能力的提升。另外,还存在忽视课外阅读的情况。
课外阅读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必要环节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周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 500词,总量不少于4.5万词。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一起开发更丰富、更有价值的阅读资源,鼓励他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简称 SSR)最早是由帕特丽夏·曼西(Patricia Muncy)在《为书痴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的活动和设计方案》中提出的:为确保学生热爱图书和阅读,有两种方法最有效:每天为学生大声读书;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普通图书(非课本或练习册)。后一种方法就是持续默读的简单说法。她在书中还特别强调:如果你希望把你的学生培养成终身热爱阅读的读者,那么每日安排时间进行持续默读是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绝对必要的事情。持续默读的时间必须限定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在教室阅读的时间通常是10分钟或15分钟。持续默读活动注重学生阅读行为、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活动中期,组织学生做阅读笔记;在活动后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好书荐读及SSR评价等。将持续默读和分享阅读相结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拥有愉悦的阅读体验,激发其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其阅读品格。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文本的一种类型,具有文本的基本共性,但在语言和结构的组合上又区别于其他文本形式(陈丽曼 2020)。一般包括图表、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有很强的概括性,学生在阅读时耗时短,易获取信息,阅读效率较高。非连续性文本也有缺点:信息呈现碎片化,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图片,阅读难度低,容易削弱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其产生阅读长语篇的畏难情绪等。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并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还要高度重视并指导学生阅读连续性文本。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阅读语篇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一方面充实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渠道寻找优质的英语阅读语篇,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的英语学习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帮助其提升阅读量、拓宽知识视野、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