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 吕龙德
黄埔文冲中组立(块体)智能焊接生产线
数字经济是今年的热点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信息网络为依托,是基于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经济。很明显,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建设数字强国的重大举措。这也是全球未来竞争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滚滚潮流。造船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非常必要且迫切。国内船企必须抓紧时机补短板,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切实通过转型升级提升管理、运营、生产和决策等方面效率,为我国实现造船强国目标作出努力。
造船业具有建造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中间产品种类非标件数量多等特点。目前,世界数字化造船风起云涌,我国因此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欧洲、日韩等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造船效率和综合实力远高于我国。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建造成本高等问题严重掣肘。我国造船业亟需推行现代造船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打好数字化这个基础。推进数字造船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帮助行业优化生产流程、有效配置整合资源,又能改变现有的传统制造模式与商业模式,改变传统产业格局。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发展速度迅猛,取得的进步惊艳世界。同样,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具备了一定基础,现阶段推进全行业数字转型完全可行。首先,信息化推广应用基本全面铺开,许多船企、设计院在虚拟样机、产品数据管理和企业内部并行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其中,三维设计软件已经普遍应用于造船,为船舶制造实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其次,我国造船业较早就进入了国际市场且拥有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尤其是,我国已成为造船大国,三大指标连续多年占据世界首位。这些成绩取得不但展现了实力和影响力,也彰显了吸收和创新造船技术、模式和理念的突出能力。
此外,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以来,我国造船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以骨干造船企业为主导的现代总装造船模式开展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行业迈向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造船业具备了数字转型的基本条件,但相较于很多制造行业要更难,这是由造船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目前,我国造船业总体上仍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各船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关键工艺环节仍以机械化、半自动化装备为主,基础数据缺乏积累、信息集成化水平低等问题较为突出。概括地说,我国造船数字化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生产上难点。造船业是典型离散制造行业,产品研发设计涉及部件多、研发涉及部门多且产品研发数据应用环节多,因而普遍存在研发效率偏低、设计返工率较高和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断点的瓶颈。另外,生产过程存在非标件数量多、遍布全生产流程、物理尺寸差异大、供应链环境复杂、物品繁杂、作业环境恶劣、计划多变等诸多难题。
二是管理上难点。虽然我国船企基本建立并应用财务、人力、资产、项目等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但大多数船舶企业的管理系统仍处于“孤岛”状态,全流程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程度不高,难以为运营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三是产品上难点。船舶产品具有单件形体大、同型号产品批量小、工装种类多、作业面广等特点。这就使得造船数字化不管是在设计制造、物流采购,还是流程把控等方面都要增加难度。更为重要的是,智能船舶已成为了未来船舶发展的方向之一,数字化、信息化的功能本身就需要赋予到船舶上。而我国的一些船企在智能船舶装备制造技术、智能船舶能效管理技术、智能设计技术和机电设备综合管理数字化等方面还能力不足。
沪东中华安装5G 采集盒的数字焊机
面对数字化转型大势,我国造船业必须立足实际,找准差距夯实补强,结合企业战略和效益目标稳妥推进数字造船建设。我国已有一些船企成功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取得不俗效果,如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建成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20 条,数字化制造水平位居行业靠前位置。我国造船业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解决的困难还很多,要走的路也少不了崎岖曲折。那么,未来之策是什么?
首先,国家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示范引领作用,鼓励船企改变观念,加大数字化应用和建设投入。近年来,我国已对此出台了系列政策,给予了一定财政扶持,但这些还不够。随着二十大召开,相信国家未来会继续推出更加有力的支持政策。
其次,要补好“三课”。“第一课”是厂所协同,构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基于统一数据库的三维模型,在设计前端打通数据流;“第二课”是厂内协同,让三维模型所包含的造船各专业数据直接传输到生产现场;“第三课”是船舶检验的协同,实现船厂内检与船级社检验的一致性,提升统一数据模型下检验的效率。
再次,要立足船企实际,明确转型方向和重点。船企要基于优势领域和政府政策指引,努力推动适合自己又有特色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要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分工合作,如科研院所和船舶设计企业要率先普及数字化研发工具,总装造船企业要着眼于生产制造数字化,大型船舶央企要重点培育数字化管理能力。
最后,要汇集行业上下游力量,甚至开展跨界合作,形成携手共创数字化转型新局面。船舶龙头企业要起到牵引带动作用,大型先进船企要打造数字化转型试点船厂;造船行业要联合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配套企业等多方力量,合力攻克核心技术短板;行业协会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龙头企业加速制定行业数字化标准,引导和促进造船数字化转型不断取得新突破。
当前,我国造船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转折性关口,造船企业只有顺应趋势,主动作为,努力实施数字化造船并实现能力提升,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造船强国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