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30 m 级海事巡逻船优化设计

2022-02-07 13:04蒋玉文黄培波赵大军
广东造船 2022年6期
关键词:休息区主甲板会议室

蒋玉文,黄培波,赵大军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梧州 543000)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珠江流域航运日趋繁忙,给海事部门的巡航执法和救助带来新的挑战。执法部门期望研制一型吃水浅、操作灵活、舒适性好,能常年航行于珠江

水域执行日常巡航执法,且具备夜间、雾天等恶劣工况下实施搜寻救助作业能力的海事巡逻艇。为了缩短周期,降低风险,决定以原30 m 级D 型内河巡逻船为母型,开展新船的研制工作。

2 主要尺度及线型优化

为满足海事部门进一步提升船舶救助人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要求,针对珠江水域西江段洪水季节水流湍急、救助作业频繁的特点,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以原30 m 级D 型内河巡逻船为基础,开展主尺度和线型的优化工作。

本船为高速船,在保证航速和稳性的同时,还需兼顾适航性、操纵性,综合考虑总体性能。通过对母型船性能的分析,决定保留母型船的线型,尽量保持水线以下线型不变;在满足内河B 级航区干舷、稳性要求的前提下,对母型船的型深和吃水进行优化,降低干舷,使救助人员更好地执行救助任务。

原船型和优化船型主尺度对比,如表1 所示;横剖面线型图,如图1 所示。

图1 横剖面线型

表1 原船型、优化后的船型主尺度对比表

(1)为避免首尾甲板上浪,仍采用首尾甲板升高的形式,增加首尾甲板的高度;

(2)船东提出主甲板两舷外走道需设置栏杆,但增加栏杆后外走道较窄不足0.7 m,行走不方便,也不利于快速反应及实施救助。经与船东和船级社沟通,在不改变型宽的情况下,将护舷材向外延伸100 mm,栏杆安装在护舷材上,保证主甲板外走道宽度达到0.8 m,满足船上作业人员通行顺畅的要求。

3 总布置优化

该型船常年航行于珠江水域,船东希望在保留母型船各项性能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船上乘员的舒适性,因此从舱室布置、设备布置及减震降噪等方面对母型船进行优化设计。

3.1 舱室布置优化

舱室总体布置方面,总原则是船员工作活动区域尽量远离振动噪音主要来源的机械处所:船舯后部为机舱区域,机舱上部为露天开敞甲板;船舯后、舯前部主甲板下均为空舱,对应主甲板以上的甲板室为乘员工作活动区域。

优化后总布置图,如图2 所示。

图2 总布置图

(1)休息区

母型船的配餐间不具备烹饪条件,将配餐间改为储物间;为拓宽休息区域空间,将主甲板上原设在左舷的配餐间改为盥洗室,取消原右舷的卫生间,相应位置合并为休息区。优化后的休息区,兼备存放行李、配餐、人员临时安置及休息等多种用途,整体布置更合理、宽敞。优化前后休息室布置,如图3、图4 所示。

图3 优化前的休息区

图4 优化后的休息区

(2)机舱顶篷甲板区域

机舱顶篷甲板由FR17 向首延伸至FR20,左右对称布置的CO2室和配电室从主甲板缩至机舱顶篷甲板,宽度保持不变,高度由主甲板与驾驶甲板层高的2.4 m降为机舱顶篷甲板与驾驶甲板层高的1.2 m,长度由原来的1.0 m 调整为1.5 m,并将右舷CO2室的门由侧壁改至后壁,左舷的配电室优化为向后甲板开放式,优化后增加了机舱前部的高度空间,改善船员的工作环境;机舱顶篷甲板开孔和菌形透气头后移约2 档肋位距离,大小保持不变;主机与发电机排气由向上改为向尾排气的形式,取消设置在顶篷甲板尾部的左右两个烟囱结构;主甲板尾部上机舱顶篷甲板楼梯由直梯优化成斜梯并设置扶手。优化前后布置图,见图5~8所示。

图5 优化前的机舱顶篷甲板

图6 优化后机舱顶篷甲板

图7 优化前的机舱顶篷甲板侧视图

图8 优化后机舱顶篷甲板侧视图

3.2 机舱布置优化

借鉴母型船机舱设备布置的成功经验,尽量保持设备布置不变,仅对主机与发电机位置作优化调整,即在满足轴系布置基础上主机尽量靠船尾布置,远离休息区和会议室,同时也缩短了轴系长度,有效提高轴系传动效率,降低成本;发电机布置在主机前面;主机、发电机排气方式,由机舱顶篷上方烟囱排出改为向船尾排放形式。

母型船仅设置一根直通水管作为江水阀箱,设备冷却效率较低,优化后在左右舷各设一个江水阀箱,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扩大了油污水舱舱容,提高储污能力。

3.3 减振降噪优化

(1)机舱区域结构

母型船在主机怠速工况时,船体中前部局部振动异常,优化重点是消除局部振动异常。通过在机舱适当位置增加支柱,减小板格支撑跨距,对应机舱顶篷的强横梁结构随支柱优化相应调整;在机舱左右侧壁窗以及后壁门开孔处,优化T 型材竖桁腹板和面板,使T 型材的整体剖面模数增加1 倍,增加了结构局部刚度。

(2)会议室区域结构

优化船将甲板室左右舷外围壁设在距CL2 000 mm位置,其甲板下方设置甲板纵桁,在甲板纵桁的部分肋位位置增设支柱,支柱下端与船底肋板面板连接,肋板在相应位置进行纵向加强,船底结构形成十字构架,增加局部结构强度和刚度,改变原有频率。

为优化会议室空间和通光效果,将母型船会议室两侧的矩形方窗改为玻璃幕墙贴窗,贴窗框采取加厚、加宽上建所有T 型件的腹板和面板的措施来增加结构强度;在会议室侧壁部分肋位增设竖桁材,主甲板下方的纵桁材通过支柱与船底结构连接,增加强度及刚度,有效避免共振引起局部振动。

(3)采用减振降噪材料

为减少螺旋桨对船体外板产生的激振力,优化在螺旋桨作用区结构布置,对该区域的板、板格和板架的尺寸适当加强,以减小尾部振动;主辅机基座下方的船底板加厚至8 mm,并在基座区域敷设减振降噪材料,有效吸收主机振动能量,减少主机运行引起的船体结构振动。

(4)隔振措施

避免振源与船体结构直接刚性连接,利用弹性接触面来抵消振源对接触构件的正面冲击,缓解周围构件的振动,迅速有效衰减振动力;主机四个基脚与基座面板连接的部位,均设置安装基脚减振器,排气管的固定附件均采用弹性支承,与主辅机连接的油、水管采用柔性软管连接接头,以隔断声桥。

另外,还采取在机舱围壁及其顶部甲板敷设防火隔音棉,选用高性能消音器和低速低噪音的舱室风机,在舱室装修板厚度为50 mm 以上的铝蜂窝隔声板,设置弹性吊架连接的穿孔吸音板等措施,来达到隔振降噪的目的。

通过以上措施,本船振动及噪音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舒适性明显提升。通过实船测量,在主机怠速工况下(约710 r/min),会议室侧壁的振动测试对比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会议室侧壁振动测试对比结果

3.4 桅杆优化

由于本船常年航行于内河水域,经常穿越各类桥梁,为了在丰水期能顺利通行,将母型船的固定桅杆设计为可倒型式。桅杆倒下后,可以增加2 m的通行净空高度,较好地解决了桥梁高度对船舶通行的制约。

4 结语

对母型船开展充分调研和论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通过调整干舷提升救助效能;舱室优化有效地扩大了休息区和机械区域面积和机舱运行效率;对机舱、会议室采取局部结构优化设计,减少局部共振,振源区域采取阻尼吸振和弹性隔振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振动和噪音传递。

经过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测试,各项优化设计均取得预期效果:巡航工况下,会议室侧壁的振动指标在1.5 mm/s 范围内,满足良好标准;驾驶室、会议室噪声值均在60 dB(A)以下,低于相应舱室噪声最大限制值70 dB(A),很好地满足了任务需求。

猜你喜欢
休息区主甲板会议室
可调螺距螺旋桨激励下船尾结构振动控制研究
大树会议室
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船体抗坠物撞击结构分析
兰育平作品
建造金字塔
方璇空间设计作品
游客研究与展馆设计
被炒鱿鱼了
美国大学里的学生打盹区
开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