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金融产品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2-06 15:56□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三教改革教学资源金融

□羊 城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其中强调了要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来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将教师、教材、教法(合称“三教”)改革纳为高职院校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路径。其中,教法改革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回答“如何教”的核心问题。

金融产品营销是高职金融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金融产品具有无形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金融科技的影响,形成新的“互联网+“形式的产品。金融市场的这种变化也会催生客户金融消费多元化,以及需求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金融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结合客户的特点综合运用服务技巧和技术来满足市场需求,这是非常符合高职生就业的专业技能。因此,推动金融产品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对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主要是以金融知识理论讲解为主,以案例分析辅助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完全达到课程的能力目标。尤其对于应用型非常强的金融产品营销课程来看,虽然近几年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下,课程中开始加入微课,案例视频等信息化元素,但是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多元化水平不高,应用程度还不深。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产品营销的教学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形式不够优化。金融行业是非常典型的服务类行业,但是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地位来看,金融行业又有别于单一的服务行业,是特殊的服务行业,因此,传统的服务营销理论不是百分之百适合金融营销的实际状况。目前,金融产品营销教学内容还不够优化,更加注重于将市场营销理论的载体直接从商品变成金融产品,没有很好地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后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市场营销理论,但是对于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将所学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还有所欠缺。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章节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来传递知识信息,通过案例分析作答来检验学习效果,从而形成边讲边答题的教学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劳,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答题的优劣作为知识掌握好坏的重要判定标准,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会脱离岗位实践,不利于学生实践岗位能力的掌握;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信息化素养程度还有待提高,对于教学资源的选用习惯于采用文字描述案例的形式,而不是选用和制作更贴合企业操作实际的视屏化的教学案例的形式,因此,在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

(三)课程效果评价反馈机制存在问题。要促进课程的发展,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课程成绩中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比达到70%,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数较多取决于到课率,这种评价体系中更多的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一次性测试成果,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实现则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这种情况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影响了老师对整门课程效果评价的准确度。

三、具体实施方法

(一)重视课程中能力目标的实现。根据金融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就业能力需求,修订《金融产品营销》课程的教学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紧紧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对课程相关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设置每个模块的具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做到各模块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对应。同时,应该突出金融行业的服务性质,在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中,除了满足一般产品营销在基本理念、环境分析、营销战略等方向的内容,还需要强调服务营销的“3P”,即人员、过程、有形展示要素,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运用信息化资源打造智慧学习课堂。“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活动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在金融产品营销的教学上,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信息化教学手段。具体的措施如下。

1.积极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需要与教学整体框架相适应。金融产品营销课程具有市场营销和金融学知识的交叉理论体系,因此需要积极开发以市场营销理论为框架,以金融企业市场活动为依据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贴合企业实际操作的案例、知识点的配套微课讲解,图片,动画,仿真模拟实训软件等。运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更贴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2.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传统课堂直接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运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环节的构建上可以采取总—分—总的形式来进行。一是课前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索内容提前进行新课的预习,教师通过课前作业的实施情况,来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并总体展示每次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是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教学重难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并发布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结合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收集功能,带领学生逐一进行课堂实训,完成各教学任务;三是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融合的综合评价手段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形成总的学习情况报告。

3.增强教师信息化素养。智慧教室的搭建离不开教师整体信息化素养的支撑,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努力学习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建设,具备一定的信息应用技能,为信息化课堂的建设打下基础。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熟悉金融产品营销课程的整体组织框架,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信息化手段,如发生设备故障、停电、网络故障等意外情况时,教师应该也需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利用板书为学生展示知识要点和进行基础的信息化维护操作。

4.开展产教融合教学实践。《金融产品营销》是一门有较强实践性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合理借助产教融合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教学能有效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一方面,邀请有资质的金融企业从业人员作为校企合作导师参与课堂实训课程,并作为主干课程的辅助课程。企业导师长期在金融行业一线工作,从业经验丰富,案例讲解更符合企业实际操作要求,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优势用更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参加顶岗实践,到金融企业进行业务实践并开展教研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金融产品、营销媒介、营销手段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因此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能够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具备指导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业务处理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成一只“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为产学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5.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构建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中第一课堂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往往限制于教室、实训室和校园内,“立体化“的教材还有所欠缺。老师虽然可以通过微课、交互式动画等方法进行信息化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具象化理解,但是如何让学生能真正适应金融实践岗位仍然还存在问题。以《金融产品营销》课程为例,这不仅考察了学生所掌握的金融产品特点和营销知识,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因为营销是与客户直接打交道,如果没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而只是套用营销服务流程,则很难在实践中完成业绩。这就需要学生走出课堂,多看看,多实践相关案例。以信息化的方式开展第二课堂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三教改革教学资源金融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教学发展的趋势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借扩招契机促办学改革
找准症结破解难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