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2022-02-06 15:56□伍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支柱养老保险养老

□伍 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超过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超过1.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50%,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大批劳动年龄人口逐渐进入退休年龄,我国极有可能于2035年左右达到老龄化的高峰。老龄人口基数大、比例高、增速快、空巢多的国情给我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考验:社会福利开支骤增、社会赡养负担加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改变、老年人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等等,对政府而言,更是极大地加重了我国养老保障的财政负担、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压力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另一方面,巨大的养老需求却为养老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给养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养老产业现状与问题研究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为了应对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各地都在探索和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当前我国已初步确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三种基本模式,初步建立了满足“居、养、乐、医”各种需求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各类服务老年人的组织机构不断出现,“银发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养老产业已出现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占有了优质特色资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促使整个养老产业集中度提升。

养老产业正在与过去粗放型管理、同质型产品、低端型服务的发展模式告别,走上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以养老服务为主线,延伸医康养服务,从刚需医养到活力乐养全面覆盖,衍生出康复医疗、健康管理、旅游旅居、文化休闲等细分领域新模式,并在圈层蔓延的同时催生出更多交叉领域的市场机会。随着产业融合与科技发展,智慧生活的适老化、养老服务的智能化、运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将持续为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动能,不断推动产业效率的提升,促使养老产业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同时老人也能享受到更便捷更实惠的服务。

(二)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资金不充足。一是缺乏资金保障和支撑,行业企业生存艰难。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必须通过提高利润吸引投资,形成产业链,直至发展出成熟的产业模式;另一方面,养老又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是一种准公共用品,具有一定的福利性质,而受制于我国当前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它既无法从财政资金中获取稳定高额的收入来源,也不可能向服务对象收取高额费用。因此,养老产业当前整体利润率较低、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流慢,这些问题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门槛,严重降低了养老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也增加了养老产业市场化运营的难度。即使政府颁布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成效十分有限。二是养老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进入高覆盖低增速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其覆盖面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又不符合其“保障基本生活”的标准定位。第二支柱养老保险覆盖率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主要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央企、国企得到较好的落实,由于对普通私营和民营企业缺乏强制力和吸引力,未来覆盖率的提升存在明显的天花板。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刚刚起步,其替代率较低、规模非常小、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较严重、价格也较高,且在市场有效性和政府监管方面都还有提升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普通民众的养老金来源过度依赖第一支柱,在第一支柱支付能力不足、替代率降低的同时,若没有得到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及时且充分的补充,普通居民对养老服务的购买力将无法得到稳定可靠的保证。

2.产业发展程度不平衡。一是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促使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老年人消费能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养老观念的革新又使得养老需求表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特点。过去简单的生活保障、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就可以满足需求,现在人民群众还希望获得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专业护理服务,以及满足老年人学习、社交、娱乐等精神文化层面的活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跟不上老年人日益发展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亟待拓展和创新。二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全国各地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和优势项目各不相同;由于经济差距和文化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养老产业发展速度不一致、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不相同等客观事实,农村“养老难”问题尤其突出;公立机构与民间机构之间资源配置不平衡,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等等。

3.行业管理制度不完善。为了更好地面对人口结构老龄化,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扶持养老产业发展,但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顶层制度设计尚未完善,使得当前产业建设缺乏科学的宏观指导,也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其成长的根本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政府部门对于养老市场缺乏了解,没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吸引社会力量投资进驻;政策性意见鼓励性有余、执行性不足,准入门槛不规范,引入机制不具体,监督监管也不到位;各部门对于各自所承担的角色缺乏定位,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碰到问题难以协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具体的操作办法不明确,政策优惠或政策红利很难落实到从业者头上,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从业者职业定位不清、工作积极性不足、服务意识落后;缺少鼓励养老服务产业自主研发创新的机制,服务质量难以提升。

二、养老保险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养老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至关重要,我国有必要继续深化养老保险改革,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加快推动养老保险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和养老产业的协同作用,以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弥补养老产业缺口和短板,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高养老的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赢得科学应对老龄化的先机。

(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养老产业低层次服务“兜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面向广大民众提供的,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保险制度,目前也是不少老年人口购买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居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为养老产业的低层次服务“兜底”。

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完全分离开来,从“混账”管理变为“分账”管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子账户运营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仅由社会统筹部分组成,实行现收现付制,同时做实个人账户,将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所有个人账户合并,实行完全积累制。分离后,个人账户缴费比率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进一步强化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险税收减免政策,并通过企业缴费划出一部分到个人账户,增强普通个人的缴费积极性,增加个人账户的积累。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较早,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却比世界平均标准小得多。因此要想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除此之外,允许退休人员自主选择提前或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是解决现在基金缺口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应继续发力调整养老保险体系的结构比例,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腾出空间,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措养老金。

1.提高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安全性和吸引力。加强对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管,保障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通过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将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扩大到灵活就业群体,提高补充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缴费水平;强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收益率,增强企业职工和投保个人参保的主动性,提高养老金的保障水平。

2.提高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可及性和便利性。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设计商业养老保险,为广大有需要的用人单位和投保个人提供选择;探索建立养老金专属账户体系,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险统一的交易和查询平台系统,打通“三支柱”养老保险之间资金流动渠道,并且让账户持有人能够“一站式”进行资金统一归集管理,也方便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在账户持有人身上而非保险产品上。

(三)拓展养老保险种类,扩大养老市场空间。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高龄老人的数量快速增长,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已无法由家庭内部消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社保“第六险”可以使失能老人得到安全及时、全面多元、质量可靠、收费合理的护理服务,全面推广这一险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毫无争议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受益人数152万人,试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实际运行中,首先要本着“老年群体自理生活”的价值选择,以市场化的管理手段为依托,使服务的利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条件选择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护理专家还可以为有特殊需求的使用者量身定制专项护理支援计划,做到精细化安排和合理化收费。其次,要尽快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医养结合模式的付费机制,例如可以采用税收补贴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筹资模式来解决长期照护费用分担问题,可以对有无子女的投保人设置不同的缴费比率,可以模仿医疗保险设置自费比率和自费上限。再次,要从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管两方面全面规范商业保险公司经办长护险业务,对保险公司经营和服务行为进行监督,明确重点查处和整治问题。

(四)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培植养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个人从缴纳养老保险到领取养老金或者接受养老服务,是一个持续几十年的长期过程,需要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保障其稳定运行和兑现;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也是系统工程,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中,保险公司尤为重要,它们深入医疗养老行业具有客户优势、资金优势、投资方向匹配优势、产业关联度高的协同优势,能更好地链接客户、资金、服务和市场。

未来养老项目的开发和执行很难由一家企业或者机构独立完成,在“功能趋向复合化、业态走向多样化”的产业发展大势下,跨界合作是必然选择。因此,政府要继续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和提供康复、医疗与养老服务,促进养老市场和保险产业的融合发展。保险企业应积极推动渠道多元化,加强原有线下渠道合作的同时要注重代理渠道的转型和升级,利用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保险企业还应该积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布局养老社区建立养老产业链,利用不同的社区功能及服务形成差异化的养老产品,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客户、增强客户黏性。

(五)探索养老产业盈利模式,打通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强大合力。国家应该渐进式的提升对养老服务产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力度,鼓励私人和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出台各项新政鼓励企业发展老年经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和专业的信托基金金融管理企业合作,实现基金的平稳增值,从而稳步提升基金的保障水平;应该通过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在各地进行试点研究,出台建立各类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等等;对医养结合相关企业进行定点改造并纳入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渐增加老年人保健和医疗开支的报销途径,通过社保水平的提高让老年人享受更好的医护保健服务。

养老企业其盈利天花板天生较低,应该探索政府购买、财政补贴、保险赔付、私人付费等多种盈利模式,与物业家政、物流运输、医疗保健、广告宣传、教育培训、餐饮零售等行业合作单位共同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新收入来源,将社会资本注入养老产业,降低养老服务发展对基础养老保险金的依赖。

猜你喜欢
支柱养老保险养老
养老生活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国电数字物资的三大支柱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建一座带支柱的房子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