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2-02-06 15:56赵望锋周建芳刘潇雪赵文瑄刘文静邹良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网络空间

□赵望锋 周建芳 刘潇雪 赵文瑄 刘文静 邹良慧

网络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智能终端全面覆盖。终端+网络的虚拟信息空间与以人为单位的现实世界对应形成了一个完全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二维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空间认知。网络空间,发声主体门槛低、影响快,具有虚拟隐蔽、开放多元的特点,现实道德规范在新空间作用弱化,同时监管制度模糊,违法违纪成本低,监管困难、成本高,在这个全球化的失序空间中,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层出不穷,令人深恶痛绝。网络道德行为失范主要是指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因为个人或集体网络规范意识、法律意识不强造成的偏离或者违反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虚拟空间行为。网络道德是网络行为的逻辑起点,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网络道德松懈与缺失是网络行为失范的逻辑起点。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网络世界影响。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网络空间的道德教育模式是网络思政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现实表现和原因

(一)部门和社会网络监督乏力,导致宣扬低级趣味、道德取向庸俗。青年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一方面,或发布道听途说的不实信息,或发布网络谴责、言语攻击;另一方面,青春期大学生好奇心强,三观尚不成熟,同时系统学科知识不足,利用网络浏览违法信息、黄色网站,宣扬低级趣味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而利用网络开展深入学术研究等正向行为较少。这是由于社会网络媒体的失责,经济或粉丝导向的博眼球言论的错误引导,使得网络空间秩序混乱。网络监督需要网络权力,也需要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同时网络隐私需要保护,这与隐私监督的冲突,致使网络监督困难,纠正、惩罚失范行为的成本居高不下,稍有不慎,可能违反保护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遭受网络围攻。

(二)高校网络教育制度不完善,导致网络抄袭容易、学术底线守护困难。当前疫情形势下,网课为广大高校、中小学所采纳,成为停课不停学的依托。然而,网课监督难,网课上的逃课现象比较频繁。同时部分大学生为完成作业,利用网络的高信息量特点,经常拼拼凑凑应付了事,甚至毕业论文也是如此,丢失了学生以学习为本职的基本认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甚至捅破了学术诚信的底线。这是由于教育的乏力,使失范行为逃脱责任,降低了再犯、三犯的压力,致使频繁发生。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基于充分的网络伦理、网络制度的教育内容,依托网络载体,明确网络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从目前来看,基础理论、网络价值观、落实细则等基本规定不够明确,实质上缺位,并且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惩罚,既缺乏明确的教育依据,又缺乏深刻的教育内涵,导致教育效果明显不足。

(三)个人价值观尚未成熟,家庭网络教育不够,导致网络行为失范。部分大学生网络行为偏激,责任感明显弱化,无视网络规则,通过QQ空间、微信攻击谩骂司空见惯。这往往是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轨迹比较简单,中小学一直位于紧张的学习中,对社会认识不深刻,价值观念尚未形成,而各类思潮良莠不齐,严重干扰了大学生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大学生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是否和睦、人际关系是否融洽、教育背景等对个人的性格发展影响巨大,自卑、内向的人更容易通过网络来隐藏自己,去寻求帮助,也更容易发生极端的失范行为。

二、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一)加强建章立制,明确是非方向。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法制法规建设,明确网络行为是非对错,加强制度的刚性要求。网络道德教育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是开展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二)加强网络监管,建设好监管队伍,履行好奖惩责任。网络监管的缺失,就是法制教育的缺失。通过全方位加强网络监管技术应用,建设强有力的网络监管队伍,通过“技防+人防”的有效监督手段,对出现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有力惩罚,是对道德失范行为最有效的回复,也是有效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网络价值观的最有效途径。

(三)加强教育引导,创新教育方式,加强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跟进时代步伐,以现实场景与网络载体并用,通过日常教育、班会等形式开展深刻的网络道德行为教育;以典型案例为依据,从现实伦理和道德教育角度出发,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培养网络空间的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对正确网络行为的宣扬和对失范行为的惩罚,家校协同共管,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明确善恶标准,提高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四)加强情感疏导,理顺现实与网络关系。网络关系是现实真实关系的延伸,网络宣泄也是现实世界真实情绪的一种发泄方式。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一是常规教育引导,确立详细目标规划,丰富课余生活,化解负面情绪,正向引导大学生活;二是打造健康主流校园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生态度,通过积极情绪和理性提高网络道德认知;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介入,化解学生矛盾和复杂情绪。通过正向学业引导、负面情绪疏导,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指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水平,进而规范网络行为,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五)促进家校社协同合作,综合施教。青年的网络道德与行为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要真正实现道德价值观念的内化,就需要家、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从小事开始,合力教育,从塑造清朗的日常网络应用空间,到现实中以身作则的行为引导模范,从立法明规确定正确的善恶标准到防微杜渐、严于律己的主客观要求,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充分认识行为失范的危害,将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统一起来,提升网络道德认知水平,规范网络行为。

三、结语

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应对是一个长期性基础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综合策略,要从完善法律法规、实施教育管理、强化情感引导、多方合作教育等方面提高认识,主动出击,系统教育,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念的转变,建立并崇尚共同认可的网络道德价值观念,进而由内而外地约束个人网络行为,塑造清朗、正向、规范的网络虚拟空间。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道德教育网络空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云作战”模型及仿真分析研究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