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的科技出版社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剖析了新媒体时代科技领域读者获取知识方式变化的特点以及科技出版社推出优质知识产品的困境,以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提出科技出版社构建多元化的知识服务体系的策略,即:制定完善的整体规划;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知识内容的统一精细化管理;建设中台系统,提升知识内容运营分发能力;开发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资源;打造多类型、聚焦专业领域的知识产品体系;建立全方位覆盖的营销销售体系。
【关 键 词】科技出版;知识服务;融合发展;数字资源管理;知识内容运营
【作者单位】刘鲲翔,机械工业出版社,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语义出版与知识服务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1.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科技出版社作為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的主力军,在互联网浪潮冲击下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探析科技出版社如何满足当代读者多样化的需求、构建多元化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对其在融合出版环境下完成从传统科技图书出版商向新兴知识服务提供商的蜕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户对科技知识内容和形式需求变化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用户对科技知识内容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其获取知识的场景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视频化。当前,用户已不满足于传统纸书单一的内容呈现形式,更青睐通过观看视频获取知识。随着5G、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的应用,以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为代表的长视频课程平台和以B站、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中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可以说,视频已成为当前用户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是交互化。本文描述的交互化,一方面是指用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参与知识的创作过程,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如在知乎、维基百科、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大量的专业用户在提出问题、 查找问题的同时也在解答问题。另一方面是指获取知识场景的交互化,包括知识获取者和知识对象、知识获取者和知识提供者、知识获取者之间等多种交互模式。最典型的是以场景交互、3D建模和虚拟仿真为基础的技术和概念,这些技术对展示和学习科技知识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到知识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交互式、沉浸式的场景获取科技知识。
三是碎片化。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阅读和学习的时间呈现碎片化趋势,长时间、体系化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更多的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移动端上获取知识。这就要求知识供给方要具备把知识拆分加工成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内容并通过多渠道分发的能力。
四是专业化。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领域划分越来越精细,相关工作者对高质量、专业化知识的需求日趋旺盛。这就要求知识供给方不仅要生产出更多高质量、专业化的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精细化管理,做好分类和标引,从而实现专业内容和专业读者的精准匹配。
五是智能化。目前,知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AI技术的支持下,直接检索获取知识内容的手段已逐渐被语义检索、自动问答等高级的知识获取功能所取代。智能化的知识服务使用户获取科技知识更加便捷、高效,可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以及对知识运用的水平,这也要求知识内容供给方具备一定的AI技术应用能力。
二、科技出版社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科技出版社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的知识产品等方面正面临巨大挑战。
1.知识内容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
多数科技出版社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纸质或数字化知识内容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分类整理后妥善保管。一些出版社对排版和印刷文件的管理甚至处于混乱状态,更谈不上建设全社的资源管理系统,对资源进行全方位采集入库和精细化分类管理。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出版社虽然出版了很多图书,开发了很多数字资源,但无法实现内容资源的复用,以至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
近年来,各科技出版社开始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但大多科技出版社停留在以图文为主的静态资源开发上,主要表现在以PDF、EPUB、XML等格式为主的图文资源。囿于技术、成本、设备和人才等因素的限制,视频、动画、3D仿真等富媒体资源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此外,涉及公式、表格、坐标图、设计流程方法等的科技类图书更是鲜有数字化开发,存在知识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面对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日益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科技出版社在此竞争环境下略显乏力。
3.知识服务的产品形式不够丰富
目前,科技出版社提供知识服务的主要产品形式仍然是纸质图书,种类包括科技类教材、专著、手册工具书、专业年鉴和专业词典等。数字化的产品形式主要包括电子书、有声书、图文数据库等,这些产品形式并没有完全体现科技类教材、专著、手册工具书、专业年鉴和专业词典的自身特性,产品受众面较窄,以至于它们在不同场景下不能交叉复用。
4.对知识内容的传播销售渠道掌控较弱
科技出版社对纸质图书的销售渠道目前还有较强的掌控力,但是对数字化知识服务产品的传播渠道的掌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传播渠道主要掌握在互联网平台方和代理商手中。如电子书2C的传播销售主要依靠Kindle、掌阅等零售平台;电子书和专业数据库的传播销售主要依靠大的馆配商平台;科技文献的传播销售主要依靠知网、万方等科技文献服务平台;音视频产品的点播和直播服务则主要依靠B站、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视频平台。由此,科技出版社在知识服务生态中话语权较弱,出版社承担了大量的内容制作等劳动密集型的基础性工作,却无法获得客观利润,从而影响产业发展。且科技出版社严重脱离用户,无法获取用户信息形成自己的私域流量,也无法通过获取用户反馈和分析用户行为来不断完善产品。
5.个性化、定制化的知识服务能力较弱
科技出版社开发的知识服务产品,无论是纸质书还是数字化产品,绝大多数是按照出版社制定的需求和规划开发,很多资源和平台委托外部机构开发,产品定型后在内容更新、功能迭代方面难度较大。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科技出版社往往无法灵活调整,错失了许多市场机会。
6.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科技出版社并不缺乏专家和编辑队伍,但缺乏与科技出版融合发展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如视频产品的创作和制作队伍、视频直播队伍,知识服务产品平台的设计和技术开发队伍、专职的营销队伍等。虽然部分工作可以委托外部机构解决,但也存在外部公司不专业、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导致科技出版社无法建立一套包含策划、设计、开发、制作、营销、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且自主可控的知识服务产品运营体系,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机械工业出版社构建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策略
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批国家级科技信息研究与出版传媒机构,始终致力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科技知识传播。在新媒体时代,机工社同样面临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其科技类纸质图书的销量在近几年一直处于下滑趋势。面对读者对科技知识需求日益扩大的趋势,机工社不断推进科技出版融合纵深发展,逐步构建起一套多元化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较好地满足了读者对科技知识的多样化需求。
1.制定完善的整体规划
科学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前提。2018年,机工社就制定了《数字出版产业三年发展纲要》,其中明确指出机工社科技知识服务发展的总体原则、产业布局、重点产品及平台规划、渠道规划、阶段目标和组织与实施方案,标志着机工社科技出版融合发展工作开始全面提速。《机工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将融合发展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制定的十大重点工程中的“工程科技知识服务平台”“九州云播”“天工讲堂”等多个重点工程都与建设多元化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密切相关,为实现科技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明确方向。
2.加强硬件基礎设施建设投入
先进可靠的硬件基础设施是建设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机工社建设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资源制作、加工、展示的场地、工具,以及知识服务平台运行所需要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资源等。针对知识内容视频化的现实需求,机工社分两期建成了以高清演播大厅为核心功能的现代化融媒体中心,对标省级电视台水平配备专业的硬件设施,确保了视频制作和直播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机工社启动机房和局域网全面改造升级、公有云采购、私有云建设、公网带宽提速等项目,大幅优化完善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硬件条件。
3.推进知识内容的统一精细化管理
统一收集、加工全量知识内容,并对其进行精细化的标引和管理,是形成多元化知识服务能力的基础。机工社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知识内容的统一精细化管理。
一是制定规范标准,建立统一资源加工的流程体系。以最常见的电子书和条目加工为例,机工社参照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整套符合科技类书籍特点的加工标准,尤其对科技类图书特有的公式、表格、代码、特殊符号、引文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资源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工标准。同时,为规范加工流程,对内外加工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机工社开发了加工质检全流程管理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加工和质检流程。标准化、规范化的知识内容资源加工制作体系,确保了知识服务内容“原材料”的高质量供给。
二是搭建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知识内容的统一采集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属于重大基础性数字化设施,是科技出版社存储、管理和分发数字资源的中枢系统,也是科技出版融合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平台。机工社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初期,同样面临“数字产品百花齐放,数字资源无处安放”的尴尬处境。2020年,机工社改造升级了原有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专门成立了专职的科室部门,专项负责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见图1)。数字资源管理系统采用两种资源采集方式,即从不同发布平台自动采集和针对不同业务、项目进行人工采集,基本实现了全社知识内容资源的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同时,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使机工社内不同部门实现对内容资源的共享和复用,也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全面、迅速、准确地了解全社知识内容资源的建设情况,确保信息共享明晰。
三是建立多维度的资源分类标引体系。对完整的知识服务体系来说,如果内容资源是“血肉”,那么多维度的分类标引体系就是“骨架”和“脉络”,可以将分散的知识内容关联和聚集起来。机工社围绕自身积累的科技类知识内容,根据读者客户的不同需求,建立了多维度的分类标引体系,包括资源类型分类体系、来源分类体系、营销销售分类体系、中图分类体系以及科技专业分类体系。同时,机工社还基于科技领域专业的主题词表,建立了资源关键词标引体系和资源间的关联关系体系。其中,有些标引项依靠编辑和作者进行人工标引,一些标引项利用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自动标引(如关键词标引)。机工社通过应用多维度的知识内容标引体系,实现了灵活快速地按照用户不同需求抽取相应的知识内容资源,精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4.建设中台系统,提升知识内容运营分发能力
中台系统源于互联网行业。中台和前台、后台相对应,指的是在系统架构中可被共用的中间件的集合。企业利用中台系统可以迅速整合后台资源,构建面向最终消费者和客户的前台应用。在出版行业中,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各类面向用户的内容发布平台都属于典型的后台系统,内容资源从后台推送到前台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功能真空,这个“真空地带”就需要建设出版中台系统进行补位。从2021年开始,机工社在后台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前台发布平台之间着手搭建内容中台、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三个中台系统(见图2)。
内容中台是数字内容资源密集型行业特有的一种中台架构,其功能主要围绕如何为前台应用提供更强大、可共享的业务支撑服务来设计,包括接口管理、元数据管理、资源抽取、格式转换、版权保护等功能。业务中台承载了出版社数字出版的核心业务,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管理、产品管理、电子商务、广告系统业务在不同渠道和场景的复用。数据中台除拥有传统数据平台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功能外,还聚焦于为前台提供智能化的数据服务,支持出版社流程智能化、运营智能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中台系统打通了整个知识服务架构中台、前台、后台的连接,真正实现了内容、功能和数据的复用以及前端产品的快速开发和迭代,是机工社构建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核心。
5.开发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资源
开发多元化知识内容资源是科技社构建核心竞争力知识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除静态图文形式的知识内容资源外,机工社一直致力于开发格式类型多样的科技知识内容资源,前期主要包括视频、音频、动画、试题、课件、矢量图、H5动画等资源。近两年,随着科技出版融合发展逐步深入,机工社开发了3D虚拟仿真模型、公式计算工具、表格查询工具、坐标图定位工具、设计流程工具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新型资源,这些特色资源伴随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知识内容嵌入,受到了大批用户的欢迎。
6.打造多类型、聚焦专业领域的知识产品体系
各类知识服务产品是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运行的最终成果。要想满足当前科技领域读者用户多样且多变的知识内容需求,科技出版社亟须打造多类型且聚焦专业领域的高质量知识服务产品体系。机工社得益于完善的整体规划、先进的硬件基础设施,借助已建成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和三个中台系统,基于丰富齐全的科技知识资源和专业的人才队伍,打造了一系列知识服务平台和产品,初步形成了面向学生、产业工人、科研人员不同知识层次,覆盖2B、2C、2G不同对象,支持线上、线下不同应用场景,跨越不同终端的知识服务产品体系。以下列举几类核心产品。
一是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机工社自主开发、运营的专业类电子书和数字期刊发布平台,主要为学校图书馆、企业等机构用户提供在线内容检索和阅读服务。目前,在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中,包括机工社自有版权的近2万种电子书和数千期专业期刊,已被数百家机构用户使用或试用。工程科技数字图书馆是机工社早期建立的科技知识服务平台,填补了机工社知识服务产品的空白,成功解决了机工社“从0到1”的问题。
二是科技主题数据库。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地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等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机工社聚焦于机、电、车、建等工程科技优势领域,利用资源管理系统中海量的内容资源和总台系统强大的功能,通过快速抽取知识内容的方式,开发了一系列垂直聚焦的高水平专业数据库,包括汽车工程知识库、金属冷加工知识库、金属热加工知识库、电气工程知识库等8个数据库,初步形成了科技专题数据库产品矩阵。这些专题数据库为不同细分领域的用户提供了语义检索、智能推荐等强大的知识内容功能,大大提升了用户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效率。
三是天工讲堂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学习平台是提供科技知识服务的重要产品类型,也是各出版社近年来重点发展的对象。在此背景下,机工社开发建设了旗舰级的在线学习知识服务平台——天工讲堂。一方面,天工讲堂为机工社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纸质教材的数字资源配套提供平台支撑,另一方面,天工讲堂提供了独立运营的MOOC、SPOC等在线课程学习的功能。机工社为天工讲堂的运营配备了两支专职队伍:一支队伍负责课程资源开发,结合学校具体课程建设项目,规划出版了一批涵盖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劳动教育等新方向的精品课程;另一支队伍负责平台维护和迭代开发的技术开发,在保证平台稳定运行的同时,不断通过迭代开发将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系统中。天工讲堂支持PC网站、移动APP、小程序等多端发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科技知识的场景,是机工社构建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板块,但其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海量优质教材资源作为支撑。
四是九州云播直播平台。直播已成为出版行业传播知识和介绍产品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出版社都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直播业务,虽然方便高效、成本较低,但对业务的长远发展和私域用户的留存具有较大影响。机工社通过自建九州云播直播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九州云播直播平台是机工社实现知识视频化的重要实践,形成了自主知名的直播品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主播人才,现已成为机工社宣传科技文化、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新媒体阵地。九州云播直播平台的核心定位是机工广播电视总台,是专注于传播工程技术、工匠技能、工业文化音视频知识产品的直播发布和销售平台。机工社利用九州云播直播平台广泛开展了科技行业在线会议直播、展会直播、在线课程讲座直播、直播带货等多种直播活动,积累了数十万名私域流量用户。
五是数字化手册产品。手册类工具书是科技出版的重要类型和特色内容,也是机工社重要的科技知识内容来源。对手册类工具书特色内容进行数字化开发,是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建立产品壁垒,形成竞争力的重中之重。机工社自成立以来,陆续出版了以《机械工程手册》《机电工程手册》为代表的数百种权威手册类工具书,为新中国工程科技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手册类工具书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为了使手册类工具书的优质知识内容重焕新生,2021年起,机工社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化手册产品,这些数字化手册产品成为传统纸质科技出版物成功融合发展转型的典范。数字化手册中不仅包含纸书中的图文信息,还有大量的视频讲解、3D仿真模型等富媒体资源,同时涵盖大量数字化手册特有的公式计算工具、表格查询工具、坐标图定位工具、设计流程工具。产品包含微站、数据库、交互式手册、定制化手册、纸书配套二维码等多种形式,不同产品之间实现了资源复用,全面满足了广大手册用户的使用需求。
六是数字化年鉴产品。机工社从20世纪80年代起出版了科技工程领域20余种行业年鉴,涵盖机、电、车、建多个领域,均已坚持出版了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积累了连续、完整、丰富的行业发展数据。这些内容和数据对研究产业发展趋势、辅助企业重大决策、支撑行业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机工社规划开发了一系列数字化年鉴产品。数字化年鉴不仅可将纸质年鉴的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还可以用数字化技术将历年年鉴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关联、多维度分析和丰富的可视化展示,更准确、全面、多角度地展现行业发展趋势,挖掘年鉴内容和数据中的更大的价值。这是机工社传统纸质科技出版物融合出版的又一典型案例。
七是建立全方位覆盖的营销销售体系。建立独立于传统营销体系的数字产品营销体系,是机工社打造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探索。为此,机工社成立了数字营销销售部,专门负责包括数字化知识服务产品在内的数字出版产品营销。不仅建立了涵盖图书馆、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机构用户的B端用户体系,还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开展面向读者用户个人的C端知识服务产品销售业务。同时,机工社充分利用传统纸质科技图书的入口,与传统分社密切合作,通过增值、引流等方式促进数字化知识服务产品的销售。独立、全方位覆盖的销售体系的建立,使机工社数字化知识服务产品的营销摆脱了对第三方平台和渠道代理商的依赖,在市场中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提升了产品销售的利润空间。
构建多元化知识服务体系是科技出版社深度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出版社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如体量大、出版領域广的中大型科技出版社可以建立大而全的知识服务体系,体量小、出版领域专的科技出版社可以深耕本行业,做小而美的知识服务体系。无论大而全,还是小而美,科技出版社都要考虑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从而站稳守牢传播先进科技知识的主阵地,为科技兴国、出版强国目标的实现做好知识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姬云婷.“出版+科技知识服务”模式的探索: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融合发展项目为例[J]. 出版参考,2021(2):52-53.
[2]杨淼.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科技出版社知识服务供给侧改革路径创新[J]. 中国出版,2020(19):56-58.
[3]缪立进. 我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对策[J]. 科技与出版,2022(7):95-100.
[4]缪立进,刘鲲翔. 行业年鉴数字化出版路径思考: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为例[J]. 中国报业,2022(11):58-59.
[5]刘鲲翔,吴则玉. 浅谈如何建立科技类电子书质量管理体系[J]. 中国传媒科技,2021(7):97-99.
[6]刘鲲翔,缪立进. 关于出版社打造内容中台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传媒科技,202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