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活动”课堂,促进教学高效

2022-01-25 01:54陆卫军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江苏连云港2225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绸带数学知识活动

陆卫军(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500)

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有着丰富、具体的内容.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不仅有其他学科的共同特点,还有其本身突出的个性特点,即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演变和类推,认识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是一个严谨的知识结构体系,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所以,本人认为,教师应根据数学的这些特点,抓住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轻松地学好这门学科,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

一、“活动”课堂概述

“活动”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借助活动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有效思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高效学习学科知识,助力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开展.“活动”课堂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突出特征:一是生本性,即在设计“活动”课堂所涉及的各种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让他们主动参与整个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玩,在活动中学.二是趣味性.“活动”课堂本身是建立在各种各样教学活动基础上的,为了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而学生本身喜欢有趣的活动,所以在构建“活动”课堂中要注意增强活动设计的趣味性.三是互动性.在课堂中设置各种辅助教学的活动期间要保证师生彼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及交流,并在他们互动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助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四是多样性.在“活动”课堂构建中,为了保证课堂活动设计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丰富课堂活动的类型,避免因为单一化的课堂活动设计方式而直接影响最终的“活动”课堂构建及实施效果.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构建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重思维,并讲究思维严谨性和逻辑性运用的学科,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谨慎、认真的学习态度.但是,数学知识本身的繁杂及抽象等特性容易使小学生失去持续、有效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采取单一化的数学知识讲授或灌输式授课模式下,更不利于学生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最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融入“活动”课堂构建理念,那么再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及要求等,以活动为基本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可以在主动参与各种各样趣味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及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显著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际上,“活动”课堂的构建本身是渗透“寓教于乐”这一理念的具体表现,非常符合小学生本身好玩、好动等天性.“活动”课堂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参与趣味游戏活动的需求,也有利于助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1.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数学思维动起来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严谨的特点,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在数学学习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概念、公式等知识是一个完整的数学体系,省略掉了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也就看不到这些知识复杂演变的过程.数学的这种严密的逻辑性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用具体数学现象和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过程,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而在这些抽象性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画画或听故事等学习特征及个人喜好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设计画画活动、故事会或者其他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课堂活动,确保可以将抽象、繁杂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降低学生思考及理解的难度,提高他们整体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认识分数”时,这部分主要是介绍比例相关的知识,学生初步接触可能理解得不太深刻,尤其是对“均分”方面概念性知识还没有形成深刻认知,这就容易影响他们在后续的分数问题中的分析及求解.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这部分数学知识,下面以这部分知识学习中如下一道经典的题目为例,对如何构建“活动”课堂进行重点论述.

例题小芳用100 厘米的绸带做中国结,用去了它的.她用去了多少厘米?

解析:教学这道题我认为有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把100厘米的绸带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二是其中2 份占绸带多少厘米?对于这两个重点内容的分析,为了辅助小学生对题干信息中包含的数学内容形成深刻认知,助力他们问题剖析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他们的感性思维发展特征及学习规律等,灵活地创设如下两个活动情境,借此来作为辅助学生理解这部分抽象知识的阶梯.

活动情境一:绘画情境,即指导小学生结合题干信息中的相关内容,将它们以图式的方式表述出来,指导学生开展绘画创作活动.创设这样的绘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可以使他们一边绘画一边深入理解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针对本道题的求解,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出图1 所示的图式,之后让他们结合自己所绘制的图画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求解.

图1

基于图1 的展示,可以使学生对本道数学题中的题干信息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快速地确定求解数学问题的突破口,辅助他们高效地求解问题,即:100 厘米的绸带,用去了它的2/5,就是100 厘米的绸带平均分成了5 份,[100÷5 =20(厘米)]其中2 份占绸带多少厘米?[20×2=40(厘米)].

活动情境二:趣味分糖果活动,即指导小学生在课堂中开展分糖果的活动,使他们对“均分”的概念形成深刻认知,然后再借助分糖果活动使学生迁移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辅助他们对本道数学题求解过程中相应的“均分”概念的理解,保证借助这种趣味分糖果活动的情境创设能进一步辅助学生高效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即:让学生出示准备好的10 块糖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5 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几块糖果?两位小朋友分得多少块糖果?学生想到:平均分给5 位小朋友.一位小朋友分得2 块糖果,也就是10÷5=2(块).那么两位小朋友是4 块糖果,也就是2×2 =4(块).同样,100 厘米的绸带平均分成了5 份,其中2 份占绸带多少厘米?就是100÷5=20(厘米),20×2=40(厘米).

上述两种数学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及实施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及求解复杂、抽象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单纯依靠课堂教授教学模式所无法取得的巨大优势.

2.以引导为主动,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作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凝聚力,从而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强烈欲望.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再创造性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及时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喜悦.比如,在教学抽象的概念时,把抽象化为具体,使深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叙述事理时不能直接告诉其结果要做到隐而不现,给予适当暗示与启发.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数学的奥妙中,引起丰富的联想,收到情景交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构建数学“活动”课堂期间,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辅助性、引导性及启发性作用,保证全体小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课堂数学活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及思考,并在这个过程中辅助他们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及问题求解技能发展.但是,无论如何设计课堂活动,都要以满足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为了辅助学生高效理解及掌握该方面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构建数学活动课堂过程中充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问题大揭秘”这一课堂活动,即让学生扮演小侦探,由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一些问题,之后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或者通过彼此相互讨论及交流的过程来使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形成深刻认知,同时,借助这种课堂活动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对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有很大帮助.在实际的课堂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即“小华到13 岁时,只过了3 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由于这一问题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非常容易启发他们自主思考,尤其是这一问题本身同他们已经形成的常识之间存在冲突,这种思维冲突会促使他们在实际的问题分析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在整个问题剖析实践中对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在实际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短路”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现在小华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②小华的生日跟什么有关系?小华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说明小华生日的那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这时,教师引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强烈探索知识的欲望.基于上述这一趣味课堂活动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辅助他们高效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核心数学知识.

3.用实物做演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

数学单从表面来看,是枯燥的、乏味的,然而其中蕴藏着一种深邃美、理性美,体现了数学学科内在本质与外观形象的统一,反映了客观世界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数学美反映出来,展示给学生,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不断地受到感染,不断地给其以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辅助学生深刻理解这部分出现的图形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美物赏析”这一活动,即借助与轴对称相关的图片、模型等实物来指导学生扮演“小小艺术家”,共同赏析及评价这些实物作品,借助这个课堂活动开展来帮助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方面的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本部分课程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相应课堂活动中为学生展现图2 所示的这些图形.这种实物赏析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开展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地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教师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设计轴对称图形,并动笔画出对称轴.

4.融洽师生关系,推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堂好课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悄无声息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师默契配合并协作,推动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学生就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情境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在教学“年月日——生日快乐”时,我先说:“我女儿的生日是国庆节的第二天.”再让学生根据我说的,回答我女儿的生日是哪天(10 月2 日),然后由学生出题:我的生日是儿童节那月的最后一天、我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一天……教师则根据学生所说的,回答出他的生日是(6 月30日、7 月1 日……).师生对答,融洽了师生关系,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老师不能一一回答时,教师可以机智地让其余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创设这一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了思维的共振和情感的共鸣.

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独特的教学技巧和生动具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能协调、融洽地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其中能切实感受数学教学带给他们美的享受,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好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绸带数学知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对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试卷第9题的再探讨
2011年高考江苏物理卷第9题探析
应用假设法解一道高考选择题
——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