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文本阅读之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精讲策略

2022-01-19 08:59四川赵岚昕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消极影响原文试题

四川 赵岚昕

信息类文本阅读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考查的重要板块,主要体现为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21年全国甲卷、乙卷中分值均为21分,全卷总分占比14%。新高考Ⅰ卷涉及分值19分,全卷总分占比约13%。由此可见,信息类文本阅读是高三语文备考的重点。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如何有效讲评,是高三语文专题突破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洞悉考向,把握试题特征、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

“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掌握”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信息类文本阅读能力”是高考语文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就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乙卷试题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信息类阅读多维量表

通过对高考真题试题特征的分析,明确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文本所呈现的价值,分析试题的考查情境,试题所涉及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等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这是对该类试题考查方向、命题趋势,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的精准定位。

下面,笔者以信息类文本阅读中的论述类文本为例,结合试题,谈谈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精讲策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精讲策略

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精讲,就是通过对试题的考查点、知识点、能力点和学生存在的易错点、薄弱点、易混淆点精确判定,并通过程序化的模式,定点突破,以实现查漏补缺,提高这一专题复习效率的一种讲评方式。

(一)试题分析

下面,笔者以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语文第二次统一监测试题为例,对讲评试题的文本思路与结构层次、试题考查情境、考查内容及考查要求进行分析。

1.试题文本:

本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深刻地改变着现代社会,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乐观主义者认为科技与审美是同一的,科技的发展完全有利于审美的发展;悲观主义者则认为科技具有反人性和反审美的性质,因而对高科技社会的前景表示忧虑。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既有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的一面,又有促进、深化审美的一面。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当代技术统治下的工业文明,引起了更为细密的社会分工,有种把人标准化的趋势,而审美需要并力求塑造的是有个性和丰富人格的主体。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有人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事先编排一定的程序来创作各种乐曲。显然,作曲家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这里减弱了。二是技术统治的强制性在本质上与审美的自由活动是对立的。以电视为例,电视可以把它传播对象的各方面的特征和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屏幕上,电视的画面处理和解释,既有权威诱导性,又有一定的专断性,它不允许观众有自由选择,滋长了审美惰性,钝化审美感兴力。三是大众媒介的广泛运用,复制手段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艺术品的商品化。例如东京的大亨可以通过卫星通讯手段抢购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艺术品。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商品化与审美的本性是相对立的,因为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同其审美价值并不等值,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科学技术反审美性质首先引起了席勒的注意和思考。“致命的冲突使人性的和谐力量分裂开来。”席勒的预感在本世纪成了现实。海德格尔指出,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机器和技术的统治,人与世界的原初同一被破坏了,审美文化濒临危境。马尔库塞对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进行批判,他指出这种技术统治的文明压抑感性,主张通过审美实现“感性解放”。

面对科学技术反审美性质这一事实,反对科学进步、要求“返回自然”的浪漫主义逃避是无济于事的。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中找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积极影响。第一个方面体现在为审美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摄影、电影、电视等完全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可以通过电视来欣赏。第二个方面是扩大了审美的视野,开拓了新的领域。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正逐渐进入人类的审美视野。嫦娥奔月的神话如今已成了审美的现实。第三个方面是促进了审美的民主化,促使艺术从贵族化走向大众化。典雅的芭蕾舞不再是宫廷贵族才能观赏,通过电视转播,亿万人都可观赏;随着电影和电视的发明,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使无力阅读的大众也可以“阅读”了。

法国学者多夫尔说得好:“艺术丧失神话的、仪式的和诗的特征是一个必经阶段,它使艺术得到了一个我们文明所特有的新的技术维度。”技术统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必经阶段,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特殊阶段”,然后才可能超越这个阶段。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减少这些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向积极方面转化。这将促使我们更快地超越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的这个“特殊阶段”。

(摘编自叶朗《现代科技与审美活动》)

2.试题文本内容分析:

以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围绕“现代科技与审美活动”这一话题,提出现代社会中科技既有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的一面,又有促进、深化审美的一面,并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积极影响。

3.文章结构思路分析:

引论:第1自然段,作者针对当前两种关于科学技术对审美影响的不同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

本论(并列):第2自然段,从三个方面谈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第3自然段,科学技术反审美性质引起的注意与思考。第4自然段,现代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的积极影响。(分析问题)

结论:第5自然段,针对科技发展对审美活动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态度和做法。(解决问题)

4.文本核心价值分析:

在阐述科学技术对审美活动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的同时,引导学生梳理和提取关键信息,批判质疑与理性地看待问题。

5.试题情境分析:

以文本内容为微情境,考查学生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以及文本相关内容的逻辑推断能力。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厘清文本论证思路与结构层次,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洞悉试题考查情境,积累论述类文本阅读经验。

(二)对学生在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中的易错点、薄弱点、易混淆点的诊断与分析

讲评前必须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准确归纳学生答题失分原因,并针对错误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答题反馈,学生第1题得分率较低,错误答案集中在C、D两项。通过回看试题,首先分析第1题试题情境、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再由学生讲述答题思路及选择答案的理由,师生共同诊断并纠错纠偏,最后学生进行同类练习,攻克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

1.原题呈现: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对科技与审美的关系的看法,结论都是片面的,与文章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

B.电视的直观性使审美的接受困难减少了,但助长了观众的接受惰性,久而久之观众审美水平就会下降。

C.科技新发明是艺术商品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卫星通讯手段抢购艺术品,其结果很可能会扼杀艺术审美价值。

D.不反对科学发展,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的一面,就能减少科技对审美产生的消极影响。

2.分析试题情境:

本题是以文本内容为情境,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能与选项比对、甄别、判断的能力。

3.分析涉及的必备知识:

文本出处、文中的关键句、文本段落层次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观点态度。

4.分析涉及的关键能力:

能准确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判定作者对“科技发展对审美活动影响”的看法,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5.分析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

对文中关键信息的整合以及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6.解题示例:

梳理选项,在文本中定位,通过分析比对,判断正误。

选项标注考查点定位信息分析推断A乐观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对科技与审美的关系的看法,结论都是片面的,与文章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第1段:乐观主义者认为科技与审美是同一的,科技的发展完全有利于审美的发展;悲观主义者则认为科技具有反人性和反审美的性质,因而对高科技社会的前景表示忧虑。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科技既有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的一面,又有促进、深化审美的一面由原文可知作者认为科技发展对审美活动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与选项对比,“完全不同”说法错误,不符合文意。此项需要对原文内容理解和概括B电视的直观性使审美的接受困难减少了,但助长了观众的接受惰性,久而久之观众审美水平就会下降第2段:以电视为例,电视可以把它传播对象的各方面的特征和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屏幕上,电视的画面处理和解释,既有权威诱导性,又有一定的专断性,它不允许观众有自由选择,滋长了审美惰性,钝化审美感兴力根据原文内容,电视的权威诱导性和专断性,会滋长观众的审美惰性,钝化审美感兴力。选项对原文进行了同义转述,符合原文意思。需要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C科技新发明是艺术商品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卫星通讯手段抢购艺术品,其结果很可能会扼杀艺术审美价值。第2段:复制手段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艺术品的商品化。例如东京的大亨可以通过卫星通讯手段抢购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艺术品。从根本上说,艺术的商品化与审美的本性是相对立的,因为艺术品的商业价值同其审美价值并不等值,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根据原文内容,作者认为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艺术品的商品化。选项对原文的观点进行转述,以“主要原因”代替原文“一定程度上”,偷换概念。此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D不反对科学发展,同时清醒认识到科技排斥审美乃至反审美的一面,就能减少科技对审美产生的消极影响第5段: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努力减少这些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向积极方面转化根据原文,作者认为努力减少消极影响,使科技发展对审美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向积极方面转化。并非就一定能减少消极影响。选项中认为态度与认识能决定效果,不符合逻辑,更不符合文意。此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选择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粗心大意导致失误;对核心概念理解不当;对选项内部逻辑层次识别不清;比对原文时,不能准确定位差异区间;阅读信息不准确,找不到原文对应的信息;筛选信息不全面,缺少对信息的整合和概括等。

针对学生的解题误区,教师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针对粗心大意的学生制定文本阅读策略,如圈点批注重要词、关键句,提醒关注文本细节,积累设题误区相关知识。对概念不清、理解不当的学生定点训练对文本核心概念的宏观把控,同时积累一些常用术语。

(三)学生及时总结、迁移训练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精讲的必要手段

在教师讲评后,学生对论述类文本阅读所涉及的文本知识、命题角度、设题误区、干扰项的类型等方面要进行总结。通过以上题型解答示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和解答方法。比如:选择题的解答步骤为:审读题目—对应原文—比对信息—判断正误。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策略,总结选项转述规律,学会以命题者的思维审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相关要求解题。同时,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及时训练巩固,以达到提升阅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消极影响原文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浅谈微信红包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论基尼系数降低的法律完善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