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试题分析及答题技巧
——兼论2022届高三备考策略

2022-01-19 08:59广东刘大鹏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莱辛诗画异质

广东 刘大鹏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全国甲卷、乙卷与去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依然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足鼎立;新高考Ⅰ卷承续了2020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格局,分为信息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两大题;新高考Ⅱ卷虽然也为信息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两道大题,但现代文阅读Ⅰ采用了单篇阅读形式。“信息类阅读”这一名称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针对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的现代文阅读Ⅰ提出来的。这类试题注重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以及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下面,笔者从试题分析、答题技巧和备考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试题分析

从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来看,文本信息量较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对思维的考查要求明显提升。材料一摘编自朱光潜的《诗论》,主要内容是对莱辛在《拉奥孔》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诗画异质”观进行分析论证。作者首先摆出了莱辛的“诗画异质”观,然后引述了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伊尼特》中对典祭官拉奥孔的描述,并与雕像《拉奥孔》进行比较,分析了莱辛得出结论的原因,结合自己的理解,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对“诗画异质”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其中“空间的形色”与“时间的声音”,“物体”与“动作”,“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与“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等内容,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难度。材料二摘编自钱钟书的《读〈拉奥孔〉》,主要是从中国古人的观点来印证阐释莱辛的“诗画异质”观。文章以札记的形式列举了中国古人有关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的观点形成照应,表明中西文化都认识到了“诗画异质”的现象及规律。对于文中古人的观点,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材料一的观点进行分析。

就命题形式来看,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与2020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题型一致,设置三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

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分析表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试题更加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这反映了未来高考命题的趋势,也是今后高三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答题技巧

第1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筛选、概括。在通篇阅读文章内容、把握文本重要信息的基础上,依次迅速定位每个选项对应的文章内容,加以比对辨析,采用排除法和直选法相结合的策略,进行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选项转述力度较大,需要对文本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厘清隐性信息,才更有助于选出准确答案。一般情况下,每个选项会有两到三个重要信息点,陷阱往往会设在这些地方。因此,阅读选项的时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些重要信息点上,仔细对照原文。A项的重要信息点有:“质疑”“诗画同质”“第一人”“近代”“广泛影响”。比对原文,“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说明诗画并不同质”。莱辛用丰富例证“说明”诗画不同质,而不是“质疑”的第一人。B项对应材料一第四段,是合理转述,重要信息点有:“呈现”“被缠绞的表情”“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恬静与肃穆”,都与原文相关信息对应,非常清晰。C项对应材料一第五段,重要信息有:“表情”“蛇缠身的部位”和“穿衣与否”,与原文完全吻合。D项用了因果句,是对文章后半部分内容的转述,“不同的媒介和符号”“各擅胜场”等重要信息可以从文章中概括出来。

第2题考查分析、推断能力。选项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命题,每个选项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存在推断关系。错误选项的设置往往是在后面的结论部分。答题时,要思考前面的条件能否推出后面的结果。如果推断没有问题,那么该选项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A项采用“因果句+让步假设句”进行推断,因果句的因没有错,结果部分中“不如”这个信息点表示比较,而原文只是说用语言描述很“容易”,用很多幅画“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并没有说“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因此推断错误。B项用了因果句进行推断,后半部分的推论“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过于绝对。因此推断错误。C项列举的三句诗中的“闹”“绿”“送”三字,化静为动,用动作来描绘景物,这个分析推断是正确的。D项的前提条件“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不能推出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没有道理”。对应的材料二只是说沈括不相信这个传说,因为画家画奏乐只能“画一声”,这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是从同一个角度看问题。后人对王维诗歌的评价,是说王维的诗歌善于运用色彩、形象来描摹事物,具有画的特点,所以说“诗中有画”;王维的画有诗的意境和韵味,所以说“画中有诗”。

第3题考查对观点进行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做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找出判断选项的依据。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结合材料内容”“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就是对选项进行筛选判断的标准。在答题时要先理解选项的意思,把其中难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通俗地表达出来,然后进行判断。A项可以转换为:空灵的诗才是好诗,而可以入画的诗不够空灵,是“眼中金屑”,诗画同质,是不完美的。B项“二者异迹而同趣”,表明诗画同质。C项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诗画同质。D项图画和诗歌各有各的长处,图画表现一个静止的瞬间,而诗歌则能描写动态的过程,最符合“诗画异质”的观点。

第4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行文脉络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类似的题目在2020年新高考Ⅰ卷中出现,2021年新高考Ⅰ卷再次出现,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4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中也有体现。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的新高考卷将论证思路、论证结构放在主观题中进行考查会成为常态,意在以考促教,推动教师和学生重视对信息类文本的行文脉络的理解、把握和概括。

答题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认真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划分段落层次,厘清文章思路。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首括句、过渡句和结论句,还要注意关键词、关联词等。二是在答题时要注意答题格式,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再”“最后”等,使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保证答题的规范。从阅卷的角度来看,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规范性强的答案更有利于得分。根据以上分析,整合答案如下:

①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

第5题凸显了未来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命题的导向,体现了综合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要求。题目意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这道题目,嵇康和顾恺之的话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顾恺之从“诗画异质”的认识,对嵇康的诗进行了分析,看到了诗歌适宜描述动态的过程,而画则适宜描摹静态的瞬间。答题的时候,结合材料一莱辛的观点深入分析。“手挥五弦”也就是弹琴,可以用画来画出弹琴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就能让观者很容易知晓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想象弹琴的过程。“目送归鸿”,即看着大雁飞走,如果用画来表现,很难下手。因为大雁飞走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选取其中一个瞬间来画,无法体现出“目送”的过程。“目送归鸿”表达的是眼睛看着大雁飞走的整个过程,大雁渐去渐远,直到消失在视线的尽头。要画出这个完整的过程的确很难,也难怪顾恺之感慨画“目送归鸿难”了。

结合材料一中“诗画异质”的理论,运用思辨能力深入分析引用顾恺之的话的意蕴后,提炼出要点,精准答题。揣摩这道题的命题意图,就是要运用材料一中莱辛的观点分析顾恺之的话。因此,答题时首先要答出原理,即莱辛的观点,再答出莱辛观点与嵇康诗句之间的契合点,即“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都包含有“动作”。接着答出绘画只能表现最小时间单位的瞬间,不能表现动作持续的过程。最后再分析为何画“手挥五弦”易,画“目送归鸿”难。同时还要注意,根据题意,答题时要侧重于“目送归鸿难”。根据以上分析,整合答案如下:

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

三、备考策略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2021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充分遵循了该体系所强调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试题从诗歌美学和绘画美学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科素养的角度,考查通过阅读分析来理解“诗画异质”的艺术理论并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备考中,要注重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狠抓落实,为保障信息类阅读的训练扎实有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细备考

不少人觉得现代文阅读备考无从下手,难以操作,其实这是个误区。现代文阅读与其他试题一样,同样有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做到精细备考。与此相反,很多教师在备考中只是让学生大量做题,然后简单讲解或让学生直接参照答案。这种粗放式的备考,很难将能力训练特别是思维的训练落实到位,学生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精细化备考呢?

首先,教师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备考策略。备考要有计划的推进,不能毫无目的地随机找些试题,应按照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Ⅰ需要安排的时间选定经典的训练题目,计划好单位时间的训练量。其次,教师要将考点组织成一个序列,序列化的训练会更加科学有序,避免疏漏。再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方面的指导。从2021年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阅读答题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感觉现代文阅读Ⅰ的主观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第5题,答题角度的选取和答案的组织都非常棘手。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训练中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视力度不够,学生不能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答题角度、提炼答案要点,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考中一定要重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章信息的捕捉把握、理解分析、筛选提炼、疑点辨析等。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词语的选择、句子的组织与整合、语言的准确与简明、答案的条理清晰等。唯有做到精细备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2.精准答题

众所周知,精准答题是现代文阅读获得高分的关键。不过,答题随意、盲目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出现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备考不到位有关,仅仅让学生做题,然后粗略评讲,这种备考不是有效备考,更不是高效备考。高考备考必须走集约化、精细化的路子,这是成功的法宝,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现代文阅读答题准确与否,和阅读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而阅读质量除了需要长期大量阅读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需要训练高效阅读的技巧。就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这类信息类文本阅读而言,阅读之前要明确所选材料的文体特点。阅读时就可以按照文体特点,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厘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要把握文章的语言特色。这些内容是阅读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它们会直接或间接体现在试题中,也是答题的关键。精准阅读是精准答题的关键,必须养成精细化阅读的好习惯。

就客观题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熟悉试题的命制规律、看准题目要求、把握选项设置的特点、熟练掌握选项常见的错误类型等,这些都是精准答题的关键因素。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有利于定位答题方向,不至于偏离题意。熟悉试题命制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在同类试题的解答中。看准题目要求,即避免答非所问,比如“正确的一项”“不正确的一项”等。选项的设置有规律,一般每个选项会设置几个关键信息点,也就是几个可能设陷阱的地方,在读题时要将视线重点放在此处,思维聚焦,思考其是否符合文意,必要时回看原文进行比对,一个一个排除,最后进行准确判断。命题者命制题目,往往按照错误类型设置不正确的选项,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常见错误类型了然于心,例如于文无据、过于绝对、曲解文意、扩大范围、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以偏概全等。这样做题时能够明确思考方向,不会因盲目思考而降低准确率。

总之,科学备考、精准答题是高考制胜的法宝。笔者任教十多年,多届参加高考的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与将精准备考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建议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备考中一定要不断思考,借鉴成功的经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精准备考的有效教学方略。

3.精练精讲

题海战术一直被人们诟病。高三备考的训练量是很难界定的,应该因校而异、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同时,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大量刷题,二是训练量不足。两个极端都是备考的大忌。正确的做法是题量适中,精练精讲。

要做到精练精讲,首先要选好训练内容。近两年的新高考试题,一些质量较好的模拟试题如“天利38套”等原创题,都是很好的训练内容。其次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有计划地推进。鉴于2021年高考试卷的阅读量增加、主观题难度提升的情况,限时阅读答题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保证阅读质量和答题质量的前提下,要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答题速度。精练、高效是高考备考的重中之重,新高考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
莱辛诗画异质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诗画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执政者应学习异质传播
诗画话
诗画话
诗画话 丁聪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