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具体情境的语言文字运用“1带N”题型的备考思考
——以2021年新高考Ⅰ卷为例

2022-01-19 08:59浙江钱华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句语言文字考查

浙江 钱华南

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考生语言素养培育的基础,高考对其的考查体现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因此,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语文成绩。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这部分的复习,但实际复习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全国卷来看,“1带N”题型是指根据一则材料命制三道试题或两道试题,这些试题可以涵盖语言文字运用的部分考查点,体现了综合考查的特点,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对于这种题型的复习,最好的例题莫过于每年的高考真题。分析真题,找出命题规律,明确对应的知识点,然后据此命制练习题或者选择一些相近的练习题进行必要的训练,这样才能方向明确,效果明显。

一、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高考真题简析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的选材与传统文化现象有关,依次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和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Ⅱ的选材属于科普知识,两道题综合考查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试题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关于题目命制、选材的要求——“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具体可见下表:

表一 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简析

表二 2021年新高考Ⅱ卷和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情况

从两个表格可以看出,2021年新高考卷和全国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上,均采用了“1带3”和“1带2”组合的方式综合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能力。

二、复习启示

第一,高考语文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不外乎从字、词、句、段入手,考查综合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所选语言材料“时代性”的特点越发明显,而“多样性”的特点则体现在语言材料不再局限于实用类文本或论述类文本,也有向文学类文本延伸的趋势。因此,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现象,强化文本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

第二,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复习,还要夯实各个考查点,诸如正确识记与书写常用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提高考生在具体语言材料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高频考点选择题应对策略

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1年新高考卷和全国卷大多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成语具有结构稳定和意义完整的特点,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并且大多源于典故。解答此类试题,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基础,但对考生来说,难以做到完全掌握每个词语的意思。因此,除了平时的积累外,我们仍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先是比较词语析异同,接着理解词语悟情感,然后判断词语明对象,最后阅读语境看搭配。

【例1】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第18题:

欢快的锣鼓敲起来,欢腾的雄狮舞起来。“闹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猜谜颂红色文化、非遗展示传民俗文化、戏曲联唱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传统与现代________。

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________,一场关于党史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宣讲“圈粉”无数,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________地进入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________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交相辉映 喧闹无比 络绎不绝 原汁原味

B.相互映衬 热闹非凡 连绵不断 原汁原味

C.相互映衬 喧闹无比 连绵不断 汁醇味正

D.交相辉映 热闹非凡 络绎不绝 汁醇味正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比较词语析异同。“交相辉映”与“相互映衬”,主要比较“辉映”与“映衬”,“映衬”一词更强调衬托之意,表示对象是有主次之分的。根据语境“民俗与党史彼此交融”,可知两者是不分主次的,所以“传统与现代”也是不分主次的,所以选“交相辉映”合适。②理解词语悟情感。“喧闹无比”与“热闹非凡”,从“喧闹”一词可以悟出“喧闹无比”是指环境不安静导致人的心里很烦闷,含贬义,词语所处的语境是指元宵线上活动直播间里圈粉无数的火爆场面,因此选“热闹非凡”合适。③判断词语明对象。“络绎不绝”与“连绵不断”,“络绎不绝”是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词语语境里提到的对象是人,是指青年志愿者以及现场观众不断地进入直播间,选“络绎不绝”合适。④阅读语境看搭配。“原汁原味”与“汁醇味正”,下文的对象是“文明盛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境中需要照应喻体,选“汁醇味正”合适。

2.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六大类。辨析并修改病句是一个高频考点。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病句时,语感判断法是第一选择,但如果需要修改病句,还要运用语法方面的病句判断方法。

①主干压缩法。从划分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入手,可以从语法角度判断句子是否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

②逻辑判断法。如果一个句子从主干压缩的角度不大好判断是否为病句,那就需要从句子的逻辑关系入手,可以从语意角度判断是否属于语意不明或不合逻辑。

③标志判断法。标志判断法是学生综合语感判断法、主干压缩法、逻辑判断法而成的,属于可以快速辨析语病且易于掌握的方法。如句首出现“由于”之类的介词就有可能存在主语残缺的错误,句中出现“能否”就可能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则有可能存在否定失当的错误,句中出现多个短语并列有可能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句中出现“……的原因是……造成的”等格式就是句式杂糅。

【例2】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Ⅰ第19题(材料见上文):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综合语感判断法、主干压缩法、逻辑判断法、标志判断法,我们可以明确A、B两项的“导致”属于搭配不当,C项的“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属于并列成分结构混乱,A、C两项的“这”指代不明。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重新放回原处,与上下文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解答时,需要考虑所选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内容、句式、风格等是否一致,再结合具体语境综合判断。

【例3】2021年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第21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①____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②____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③____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阅读文段,综合梳理所选句子与上下文的内容、句式、风格等是否一致,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先看上文,文段开篇一句提出“雪变色”的情况,第二句提到“有研究人员分析”,因此,可得出所选的衔接句子需回答分析的结果——雪为什么会变色,故所选句子叙述主语应为“雪变色”。而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据此可以排除C、D两项。再依下文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得知B项中的“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强调的不是雪衣藻,而是“这种微型藻类”,所以排除B项。正确答案为A项。

四、高频考点主观题的运用与提升

综合2021年的新高考卷和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简答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句式变换和压缩语段。在复习阶段如果能把这些题型用一个语段串联起来进行考查,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训练效果。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象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我曾在一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天地静寂,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①________。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②________。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18.比喻具有相似性,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思维”,喻体是“雪橇”,雪橇在雪面上滑动的轻盈姿态,与思维悄悄向岁月深处延伸具有相似性)。

B.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溪泉”,喻体是“轻绸”,两者都轻灵漾动,具有相似性)。

C.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雪野的“苍茫空阔”,喻体是“国画中的留白”,两者都看似空旷,实则内蕴丰富,具有相似性)。

D.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运用明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大雪”,喻体是“诗”,两者都静谧美好,具有相似性)。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瓣雪花落下来,在我心里融化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这几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材料的文体是散文,把语言的文采和作者的情感高度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可以让考生在作答时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文学类语言材料的选用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对文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

18题,从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的角度设题,重点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涉及对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的辨别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掌握比喻的作用这一能力的考查。

19题,从变换句式角度设题,需要把原句与修改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的结论。事实上本题也暗含了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一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的突破口在于考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0题,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角度设题,需要考生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如上下文的衔接能力、逻辑推断能力、把握句间关系的能力等。同时,本题也涉及对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能力的考查。第①空,可以根据上文“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与“相反”来确定需补写的内容;第②空的补写内容,可以依据上文“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来确定。

【参考答案】

18.D

19.①原句有大量修饰性成分,更具抒情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改句则过于平淡。②原句叙述语气舒缓,适合放在文段最后作结尾;改句则似乎意犹未尽。③原句多用短句,与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一致;改后的句子则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

20.①却是生命的伟大和温暖 ②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猜你喜欢
病句语言文字考查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师生讨论改病句
怪才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