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2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的特点及备考建议

2022-01-19 08:28贵州胡桂琼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6期

贵州 胡桂琼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1号)中,第9条为“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具体内容为: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这一指导思想在202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主要针对这一导向,分析阅读鉴赏题“因文设题”“以材选题”的命题理念,并提出备考建议。

一、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命题趋势变化

2020年、202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考查方向呈现以下变化趋势:

1.从命题形式看,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

2020年、202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卷设置一道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分值为15分;新高考卷设置两道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分值为16分或18分。从分值方面看,从全国卷到新高考卷,增加了一个选择题,简答题虽然题量没变,但分值降低了,这意味着书写量相应减少,但思维量并没有减少,这种命题方式使考查更全面、更平衡,也更契合高考“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和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趋势。

2.从命题选材看,更趋向关注对人生、社会、时代的思考

在选材上,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外作品均有涉及,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偶尔会考查长篇小说节选。选材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

3.从命题理念看,全国卷、新高考卷科学设置命题内容,着重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题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命题更具灵活性、综合性和前瞻性,且往往“因文设题”,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有些试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考生需要在学习探索和生活实践中正确有效地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

二、典型试题分析

例1:2021年全国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

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6分)

试题分析:

①试题关联教材内容,选材从教材合理迁移。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是作者王小鹰追忆普希金的故事。普希金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作家之一。用此材料来设题,可以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知识迁移的灵活度。另外,熟悉的人物也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亲切感、熟悉感,可以缓解考试过程中考生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②因文设题反套路,扣题答题灵活运用。

题干内容在原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开放性较强,需要综合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并结合知识的迁移能力,灵活运用。不再像以往的高考题,只要按小说、散文的要素,比如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依次套作,就能完成作答。这是2021年全国甲卷反套路、反刷题的体现。

此题因文设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剧的线索,也是统摄全篇的“文眼”。命题者就此直接设题,既抓住了鉴赏文本的关键,也明确提出了考生应该思考回答的内容。考生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题干关键词“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进行答题。

例2:2021年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第9题

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试题分析:

2021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Ⅱ选用《放猖》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两个文本。《放猖》紧扣小孩子喜欢的“放猖”,用小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述、描写小孩子的情感世界;《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从理论的维度诠释了“什么是生活语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道理。

此题命制观点由文本二而来,答案则指向贴近考生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的文本一。文本二涉及文学理论,属于学术著作范畴,文本一是理论在生活中的实践,属于小说散文范畴。此题反套路、反模板,“因文设题”“以材选题”。考生对此类命题方式比较陌生。

文本关系及解题思维过程图示:

特别提醒:

这种命题方式体现了群文阅读的趋势,在2020年天津卷第22题和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以下简称:八省(市)联考]中已有所体现。因为这非常契合新高考“增加新题型,设置开放性试题”“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的命题理念,所以要引起特别重视。

同类试题还有:

2020年天津卷第22题:请参照《线条之美》的审美角度点评下面这首描写劳动者的小诗。(5分)

2021年八省(市)联考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第8题: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4分)

三、命题趋势变化对考生的能力素养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在命题方面呈现“因文设题”的主要趋势,其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善变且无套路。用陌生的问题考查熟悉的知识,“以材选题”“因文设题”,丰富呈现方式,改变设问角度,避免猜题,这就要求考生要有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还要求考生要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以致用,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另外,还特别要求考生要有审题的能力和完备的知识体系,善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作为答题切入点,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答题。这类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四、复习备考建议

1.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复习备考需专业化

(1)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关注各地高考命题方式

高考试题的变化是高考改革的方向标,指引着中学教学的变革方向。对高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是为了探寻高考试题所释放的改革信号。市场上流传的一些复习题粗制滥造,不得要领,如果不分良莠地抓着就做,很容易误导学生。而高考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测评,因此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命题者对话。高考题总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选用高考真题,或者改编高考真题,讲透高考真题的解题思路,讲宽讲深高考真题的拓展面,让考生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2)复习备考专业化,《课程标准》理念要落地

认真研究与高考相关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了解学术界最新研究动态,把握命题意图、命题理念、改革趋势,力争做到复习备考专业化。有些省份虽然还没有参加新高考,但是在《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思想的指导下,高考试题早已涵盖了新高考、新教材的理念。高考复习备考不能再单纯依靠经验,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教材、新高考。

2.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复习过程教考衔接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高考的考查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有可能是教材里没有的,但考查的知识、能力都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所以,基础知识不会变,变的是背景材料、设问角度、设题情境等。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曾介绍,2021年高考命题进一步深化了基础性考查,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地运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此外,现代文阅读教学需要踏踏实实地回归,具体复习过程中要根据文体进行分类,立足教材,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各种常规题型,摸清门路,培养思维,应对变化。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见识过各种新题,考生才能在考试过程中灵活运用。将来的试卷中出现陌生的文本内容和题型也将成为常态,因此需要教师思考如何将教考衔接得当。

3.关注多种阅读方式,扩大学生阅读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