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平
摘要: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乐,无时无刻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解决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关注,为他们之间铺设好进步的“桥梁”,同时在教师工作实践中,对待班级管理中的“优等生”也要端正态度,掌握好方法,这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教学;优等生;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深深地影响学生。但是,一个班的学生总是有优等生和学困生。那么,该如何对待优等生和学困生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及时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长”,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一负责人,因此教师应该担起“家长”的责任,及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教育。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培养学困生学习愿景的第一步,要想做好学困生的学习愿景培养工作,教师应该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详细、充分的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在缺少父母之爱的情况下得到老师之爱,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初中生还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所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学困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困生进行相应的疏导,比较严重的,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教师应该和各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困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困生家庭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知道学困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困生的精神需求,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满足学困生正常的精神需求,培养学困生的学习愿景。
二、在教学内容上采取措施
首先,应该要注重双基的教学和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合理安排知识结构,对于每一个知识点讲通讲透,并能结合每个知识点安排一定的练习,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对于典型例题,总结常规解题方法,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抓好课堂教学,是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途径。其次,对于基本概念及巩固知识点的相应练习中,可更多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鼓励,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可以把更多机会给予优秀的学生,使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且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积分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留给优等生,当优等生答对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他们积一分,教师可以将较为简单的题目留给学困生,当学困生答对之后,也同样可以积一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为优等生和学困生创造同等的机会,不断减少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还可以促使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化解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问题。
三、在学生互学的环节上
高效课堂的实施,更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互学活动落到实处就很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有意识的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一定比例安排在一个小组中,对优等生,每节课要有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学习中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并要督促、帮助学困生积极思考,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对学困生也有要求:每次小组讨论必须发言,防止小组学习时,优等生畅所欲言,学困生无言以对的局面。通过优等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来影响感染学困生,启发他们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让学困生享受到集体的温暖,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在学生的作业方面
通过对初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初中教学内容较小学容量要多得多,课堂练习时间也不是太多,而且天天都是新授课,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就直接决定成绩的好坏。因此,首先,教师可以从刚入学就严格要求学生作业要书写整齐、解题格式要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每天的错题尽可能在学校督促学生进行改错,对于学生进步及表现不好,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及提醒。最后,对于作业完成特别好的可以把等级批在作业的首页,这样累积在一起,及时表扬,以此激励优秀及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多措并举促进优等生和学困生交流
初中生是最容易受感动的群体,初中生在进行集体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引导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让学困生可以从优等生的身上找到情感寄托,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学到优等生身上的优点。例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年龄也非常大,该学生和爷爷奶奶之间的交流较少,对学习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交流活动,教师要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每 6 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困生从优等生身上学习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心理。通过交流活动,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在这个集体活动中,学困生获得了友谊,不仅培养了自身的团结意识,还培养了自身的学习愿景,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六、结语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要对其中可能会存在的矛盾问题予以重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就会在班级中形成优等生和学困生。面对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矛盾问题,身为教师,首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时还要真正关爱学生,在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共同重视学生身心上的成长,这样才可以让优等生变得谦虚,让学困生变得上进,从而缩小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打造更加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阚志超.浅谈如何对待班级优等生和学困生[J].中国校外教育,2020(29):23.
[2]闫萧寒.如何解决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问题[J].求知导刊,2020(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