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永,马丹丹,张华朋,李鹏,赵晓东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潍坊 262500
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是当前临床手术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形式, 在现有临床研究中发现,开胸手术应用频率不断升高[1]。对于该术实施而言,科学的麻醉选择比较关键[2]。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以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患者麻醉方式,能够满足患者麻醉需求,对患者术后麻醉指标维护及控制有显著优势,所以可将该术推广到临床[3]。 该研究选取2020 年10—12 月该院收治的开胸肺癌手术男性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 结合临床手术麻醉需求,就开胸手术患者麻醉中实施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结合罗哌卡因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及术后镇痛影响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电视胸腔镜下胸部手术男性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3 组,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器官内插管全麻组(PG 组)、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组 (EG 组)、 全麻组(GA组),每组20 例。 其中PG 组年龄35~86 岁,平均年龄(56.63±2.53)岁;EG 组年龄36~87 岁,平均年龄(57.25±3.02)岁;GA 组年龄34~85 岁,平均年龄(55.96±2.15)岁。 纳入标准:上述参与研究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患者;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经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精神障碍、沟通交流障碍以及肝肾功能不全伴有其他疾病患者。 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3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 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麻醉指导方案,具体如下。
PG 组:采用超声仪定位引导,选择T4 点阻滞,并注射0.375%罗哌卡因+1 μg/kg 右美托咪定20 mL。EG 组:于麻醉诱导前行硬膜穿刺,选择T6、7 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2%利多卡因3 mL,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后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8~15 mL。 GA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 舒芬太尼0.4 μg/kg、 罗库溴铵0.6 mg/kg,经口明视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无误后行容量控制通气,潮气量6~8 mL/kg、通气频率15 次/min、吸呼比1:2,维持PETCO230~35 mmHg。
观察HR、MAP、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用药及48 h 内PCA 自控给药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前及术后QoR-40 评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G 组与EG 组HR 及MAP 生命体征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 组与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 组患者HR 及MAP 生命体征对比(±s)
表1 3 组患者HR 及MAP 生命体征对比(±s)
组别HR(次/min)MAP(mmHg)GA 组(n=20)EG 组(n=20)PG 组(n=20)87.25±2.63 85.52±2.46 79.36±3.36 116.63±3.26 112.36±2.25 105.25±3.16
PG 组与EG 组手术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用药及48 hPCA 自控给药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 组与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用药及48 h 内PCA 自控给药次数对比(±s)
表2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用药及48 h 内PCA 自控给药次数对比(±s)
注:a 表示与GA 组相比,P<0.05;b 表示与EG 组相比,P<0.05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输液量(mL)麻醉用药量(mg)48 h 内PCA 自控给药次数(次)GA 组(n=20)EG 组(n=20)PG 组(n=20)96.36±3.38(89.63±3.35)a(55.63±3.35)a 265.36±3.65(215.36±3.35)a(112.25±2.36)ab 115.23±2.58(105.03±1.36)a(75.63±3.32)ab 89.36±3.36(65.36±3.25)a(42.36±3.36)ab 12.25±3.36(10.25±1.36)a(6.36±3.32)ab
3 组患者术后12 h 与24 h 评分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 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对比(±s)
表3 3 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VAS 评分对比(±s)
注:a 表示与GA 组相比,P<0.05;b 表示与EG 组相比,P<0.05
组别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GA 组(n=20)EG 组(n=20)PG 组(n=20)5.25±1.25 5.12±1.05 4.96±0.36 4.56±0.25(4.35±0.25)a(3.25±0.25)ab 3.98±0.35(3.68±0.25)a(2.05±0.24)ab
PG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EG 组、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 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术后QoR-40 评分对比,GA 组优于EG 组和PG组,EG 组优于PG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QoR-40 评分对比[(±s),分]
表5 3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QoR-40 评分对比[(±s),分]
注:a 表示与GA 组相比,P<0.05;b 表示与EG 组相比,P<0.05
组别术前术后GA 组(n=20)EG 组(n=20)PG 组(n=20)185.63±3.52 186.36±3.58 187.25±2.36 166.36±3.32(156.36±2.58)a(145.36±3.32)ab
手术麻醉作为患者手术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影响患者手术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4]。在针对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科学的麻醉方法选择能够提高患者手术效率,对患者相关指标的维护及控制有一定帮助,并且在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能够通过科学的麻醉指导,帮助患者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5]。以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作为患者麻醉方式, 能够满足患者手术麻醉需求,对患者自身麻醉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6-8],且能够在患者麻醉过程中,帮助患者改善和缓解相关指标[9-14]。 尤其是在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以上述麻醉方法作为主要麻醉方式能够满足患者的麻醉需求,对患者手术麻醉指标维护有一定帮助, 尤其是在患者心率、血压、VAS 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QoR-40 评分及麻醉满意度对比上均有差异,所以能够满足于患者的手术麻醉需求[15-17]。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3 组患者手术麻醉指导过程中,为患者实施不同麻醉指导方案后,患者最终的麻醉效果有了显著差异。 在患者HR 及MAP 指标对比分析过程中得出,3 组患者HR 及MAP 生命体征对比差异有所不同。 3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麻醉用药及48 h PCA 自控给药次数对比,其中PG 组与EG 组手术时间接近,其余4 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 组与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患者疼痛评分12 h 与24 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 组与GA 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PG 组10.00%明显低于EG 组25.00%与GA 组30.00%(P<0.05), 这与相学者在研究中的结果相近,在其研究中,患者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器官内插管全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明显低于其他麻醉方式[18],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在开胸手术患者麻醉指导过程中,为患者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可满足患者手术麻醉需求,可推广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