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师大版教材《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学设计与意图

2022-01-11 08:58陈绮琳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分配律瓷砖

文|陈绮琳

【教材内容简介】

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一课的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第6课《乘法分配律》,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对规律的探索与验证,第二课时是乘法分配律的简算教学,本文介绍的是第一课时。教材包含三个部分:情境创设、概念呈现以及解释规律。第一部分:情境创设,出示了装修师傅贴厨房瓷砖的情境图,已经铺好的瓷砖可以分为两种角度观察。这部分包括两个问题:1.贴了多少块瓷砖?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呈现了四个不同的综合算式,分成两组算式。2.观察上面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第二部分:概念呈现,提出问题: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出示了乘法分配律的数字和字母表示。第三部分:解释规律,要求学生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出示了点子图与乘法的意义两种方法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全课设计说明】

通过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一课有如下特点:1.以瓷砖(方格)引入,有利于学生在图形直观中建构规律模型;2.新课引入、探究规律、解释规律一共提出四个问题,积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3.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解释规律的正确性,降低学习乘法分配律的难度,更好地理解规律。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教学设计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情境方格图,借助图形表征(面积模型),由易到难,建构规律模型;2.补充概念呈现的文字描述,帮助学生梳理规律在脑海中的记忆与提取;3.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凸显乘法意义表征,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解释规律的正确性,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铺瓷砖”情境,经历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尝试用文字表述乘法分配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培养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猜想、验证等活动,积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借助生活例子、乘法意义与图形直观建立规律模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借助乘法意义与图形直观建立规律模型。

【教学难点】

归纳乘法分配律并理解其意义,拓展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挂件、练习纸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探规律

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下面问题:

淘气家在装修,工人师傅已经铺好了一部分,(教师在黑板上贴情境主题图)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如果已经用一种方法解决了问题,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汇报:(1)列出的算式与结果;(2)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预设方法1:白蓝两色的瓷砖一起算,(3+5)×10=80(块)。先求出白色与蓝色瓷砖有3+5行,每行10块,所以是(3+5)×10=80(块)。

预设方法2:先分别求出每种颜色的瓷砖,再相加,3×10+5×10=80(块)。白色瓷砖为3×10块,蓝色瓷砖为5×10块,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数。

预设方法3:两面墙的瓷砖一起计算,(4+6)×8=80(块)。先求出一行瓷砖有4+6块,有8行,所以是(4+6)×8=80(块)。

预设方法4:先分别求出每一面墙的瓷砖,再相加,4×8+6×8=80(块)。左面墙为4×8块,前面墙为6×8块,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数。

4.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提出讨论的问题:哪两个算式联系紧密?理由是什么?是否可以用等号连接?

预设:(3+5)×10=80与3×10+5×10=80联系紧密,都有3、5、10这三个数。(4+6)×8=80与4×8+6×8=80联系紧密,都有4、6、8这三个数。

5.为什么(3+5)×10=3×10+5×10,(4+6)×8=4×8+6×8?

预设理由1:因为左右两边计算出来的结果都等于80,所以相等。

预设理由2:教师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去理解:

(1)因为左边是3+5个10的和,也就是8个10的和,右边是3个10的和与5个10的和相加,也就是8个10的和,所以(3+5)×10=3×10+5×10。

(2)因为左边是4+6个8的和,也就是10个8的和,右边是4个8的和与6个8的和相加,也就是10个8的和,所以(4+6)×8=4×8+6×8。

【设计意图:北师大版“铺瓷砖”是数形结合的生活场景图,学生结合瓷砖方格说式子的意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学生通过找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感受等值变形的特点,初步发现规律。教学时借助乘法意义,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

二、想象列举,概括规律

如果工人师傅继续铺瓷砖,类似这样的等式还有吗?你能列举出来吗?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一》。

2.全班交流。

挑选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汇报,要求学生汇报:(1)结合填空与所画的图,说说等式左边与右边表示的意义;(2)观察三组等式发现的规律。

预设:(1)等式左边先算加法再算乘法,等式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等式左右两边都用到三个数;(3)等式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4)等式左边只有两步计算,右边有三步计算。

3.教师适时帮助学生归纳、概括规律:可以怎样概括等式左边的特点?右边呢?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4.教师利用板书上的等式解析分别相乘的意思,并用箭头符号表示,完成板书。

5.同桌交流: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6.文字和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哪种更简洁?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为什么左右两边会相等?

预设:(a+b)个c等于a个c加上b个c,所以(a+b)×c=a×c+b×c。

【设计意图:在继续铺瓷砖中想象列举类似的等式,丰富学生建模的过程,形成模型的表象。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强化乘法意义表征与面积模型建构,探索发现规律,积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用语言描述模型的特征,能加深学生对模型结构的理解,对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学生比较字母式与文字表达二者之间的优劣,让学生体会字母模型的优越性。】

三、面积模型,拓展规律

1.用面积图形表示(a+b)×c=a×c+b×c。

教师用课件演示,先求大长方形的长是(a+b),(a+b)×c是大长方形的面积,左边长方形的面积等于a×c,右边长方形面积等于b×c,左边长方形面积加右边长方形面积等于a×c+b×c,所以(a+b)×c=a×c+b×c。

2.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两个数的和的分配律,乘法对三个数的和有分配律吗?乘法对四个数的和、五个数的和呢?

用面积图形表示(a+b+c)×d=a×d+b×d+c×d

【设计意图:从方格子模型自然演变到面积模型,充分利用面积模型的直观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拓展,学生容易接受。拓展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练习1:当“医生”判断正误。

(1)30×(6+4)=30×6+4()。

(2)(26+5)×7=26×5+26×7()。

(3)63×63+37×63=(63+37)×63()。

练习2:结合图与同伴说说等式3×6+4×3=(6+4)×3为什么成立。

练习3:什么是乘法分配律?请用字母表示。

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一下乘法分配律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练习1辨识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强化乘法分配律。练习2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道配套练习题,数形结合突出合并算必须要符合:只有相同的边相拼,才可以“合并求”小正方形的总数。练习3是根据教材解释规律部分改编而来的,在前面部分学生已经用面积模型和乘法意义解释规律了,用故事情境表征的方式,帮助学生将乘法分配律运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提取乘法分配律在北师大版二、三年级教材的渗透内容。】

五、小结提升,提炼思想方法

1.回顾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运算律?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帮助理解它并验证它的成立?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得到板书:方法:乘法意义、面积图形、举生活例子。数学思想:归纳、联系、数形结合。

2.大胆猜想。

师:我们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你觉得乘法对减法有分配律吗?对于分配律你还有什么大胆的猜想吗?你打算怎么验证你的猜想呢?

预设:学生猜想除法对加法是否有分配律,乘法对两个数的和再减一个数的差是否有分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习帮助学生提炼数学学习思想方法,打通乘法分配律多元表征的融会贯通,猜想激发学生对运算律探究的欲望。】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分配律瓷砖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Dekorami瓷砖系列:以静态时空讲述瓷砖的故事
比大小招数多
铺瓷砖
基于学情,把握本质,深层建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