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STE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2022-01-04 19:45乔颖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核心素养

乔颖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对STEM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幼儿时期是幼儿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STEM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将来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选择幼儿高度自主活动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stem核心素养的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培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等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TEM、核心素养、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提起STEM,人们就会想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目前有很多幼儿园教育机构或者研究者开发了幼儿园STEM的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大多将幼儿园的一些科学、数学的进行一些优化整合;也有一些机构开发了相关的教育体系,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发展和提高幼儿相关的能力。目前在幼儿园开展较多的是前面一类,即将与STEM相关的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进行专门的训练。幼儿时期是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充分挖掘幼儿园游戏的潜能,开展STEM核心素养培养。STEM的核心素养即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我们选择了幼儿最感兴趣的,高度自主的区域游戏入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培养幼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幼儿STEM核心素养。

一、巧用区域游戏环境,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数学素养。

在《指南》中提倡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其实在生活和游戏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如玩具的颜色和形状;玩具的多少;游戏区内的人数等。经过实践与研究,我们总结了小班区域游戲的几点做法:

1、“送玩具回家”学习一一对应。

幼儿进行区域游戏后有一个重要的结束活动就是整理游戏材料。在一开始的整理的时候我们给幼儿定的目标是“送玩具回家”。我们在玩具柜上贴上玩具的照片,幼儿根据这些照片将玩具送回它们的家。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完成了一一对应的学习。在游戏结束时老师要求幼儿必须将自己玩的玩具送回家,这样明天才能继续玩游戏,否则就取消游戏一次。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幼儿主动和被动地都参与了活动,因为每天玩的游戏材料不一样,幼儿学习一一对应的知识内容更多,活动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同时幼儿每天都在学习和巩固之间,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玩具找家”为玩具分类,形成初步的集合理念。

“送玩具回家”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玩具找家”的活动,让幼儿自己分类确定玩具“家”的位置,形成初步的集合理念。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总是在不断变换的,当新的区域创建时会出现新的玩具,新的玩具就要有新的“家”,于是我们就请幼儿为玩具找“家”,这个“家”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能很快找到,并且容易记住位置。经过多次尝试,幼儿终于确立了分类法给玩具找“家”,这样初步的集合理念不知不觉深入到孩子的心中。例如幼儿将所有工具材料“剪刀、笔、胶水等”放在工具柜里,所有的纸张放在了集纸柜中,桌面玩具放一起,各个区域的玩具放在各个区域附近。他们自觉学习了工具、纸张、积木和区域玩具的集合。虽然幼儿不能完全说出集合的内容,但是他们能够判断手中的玩具和用具归于哪个集合。

3、合理分配区域内的游戏人数,理解数与数的关系。

区域游戏中每天都会发生幼儿争抢最喜欢的区域的现象。解决这个矛盾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首先幼儿观察确立每个区域活动时的最佳人数,再制作游戏袋帮助幼儿记录合理人数,最后幼儿通过插游戏卡的方式是一个幼儿对数与数关系理解的过程。例如小班娃娃家的人数的确立,幼儿可以在玩玩家中确立爸爸、妈妈和娃娃这三个最基本的人数,还可以再放一至两个客人的人数。这样玩玩家中最多由3—5人。幼儿制作游戏袋,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娃娃一个、客人两个。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知道游戏袋的数量代表了游戏区中的角色的数量和游戏人员的数量。最后的插游戏卡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以此类推幼儿还可以通过玩具数量的多少,工具的多少确立区域内的游戏人员的数量。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数学还远不止这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增加幼儿收纳玩具的要求,例如玩具收纳时更加整齐的要求,让幼儿将玩具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引导幼儿利用玩具柜的大小取放合适的玩具等。总之玩具收纳的环节可以将数学中的多个知识点巧妙融合在生活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习得、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培养了幼儿的数学的素养。

二、利用项目式的区域游戏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STEM的核心之一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区域游戏有许多项目式的活动,如比比谁高、赛车总动员、可爱的陀螺。这项项目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比比谁高中,幼儿自己寻找测量的合适工具,自己总结测量的方法;赛车总动员中幼儿自己寻找影响赛车速度的原因,什么样的赛道最快;可爱的陀螺中寻找影响陀螺旋转的原因,如何制作一个可以旋转的陀螺。

以“赛车总动员”为例:

*活动准备:

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游戏,幼儿带来了多种玩具小汽车,教师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制作赛车车道的工具。活动前,教师制作好了不同高度和不同材质制作的赛道。

*活动过程:

1、玩赛车和车道。幼儿的发现:光滑的且坡度高的车道速度快。

2、赛车。幼儿的发现:争吵不休,不能确定谁的车快,因为车的大小不一样,有的车要人推,有的车本来就有动力,没办法确定谁的车快。

解决的办法:制定赛车的规则:必须有一样的车、一样的赛道、必须等命令同时放手让车跑。

3、第二次赛车。幼儿的发现:还是决定不了谁第一,赛道太短了,来不及看。

解决办法:延长赛道,赛车的地点由桌面转移到地面。

4、第三次赛车。活动终于成功,总结活动中的发现和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在项目中,幼儿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游戏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车跑得快,有的车跑得慢?什么样的赛道最能让车跑得快?怎样让比赛更公平呢?看不出哪辆车了跑得快怎么办?

发现问题接着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思考的过程。他们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尝试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决定哪种表面的赛道跑得快的时候他们很快淘汰了玩楞纸表面的和凹凸不平表面的赛道,留下了即时贴纸表面的和棉布表面的赛道。通过不断的实验他们得出光滑平整的赛道要跑得快。接着再进行坡道高度对比的实验。

在项目游戏活动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幼儿才可以持续不断的进行探索研究,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

三、活用表征记录,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表征式的记录从表面上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的一种适用于儿童的记录方式,实际上有将幼儿无形的思考用有形的方式记录方式,是表达幼儿逻辑思维的一种方式。

1、联想方式的表征记录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维。

思考活动代表的是推论,通过思考,一件事物引领我们产生对另一件事物的想法或是对其他事物的信念。

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的记录大多都是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录的。他们可以用棉花代表摸兔子毛时毛绒绒的感觉,也代表冬日晒太阳的暖洋洋的感觉。会用下雨代表今天游戏时的心情不好。会用折断的小树枝代表自己很生气。透过这些稀奇古怪的记录我们逐渐走近了孩子们的大脑,了解孩子们的思维和思考方式。

2、实物感官刺激幼儿多听多想,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仍以小班幼兒为例,在幼儿的记录中教师发现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感知限制了幼儿的表征记录,很多幼儿不愿意参与到活动记录的活动中。教师从带领幼儿感知生活周围的事物入手,帮助幼儿去思考,建立相应的联想。我们在每个班级都建由百宝箱,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或者收集的东西都可以带到幼儿园,教师时长带领幼儿翻翻百宝箱,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的方式让幼儿多与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接触,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感觉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联想和迁移。

3、鼓励幼儿多种方式记录,并给幼儿创造展示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永伴分享。

幼儿在游戏中所思所想很难只用一种形式表达,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将实物与图画相结合,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中班区域游戏“音乐王国”中,孩子们记录自己听完一段音乐的感受。幼儿用彩色的贴纸表达一段听上去很欢快的音乐;用一段连绵的线条表示一段感觉很柔绵的音乐;用松果可表达一段听上去有些激烈的音乐。在这个记录中幼儿就运用的图画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

幼儿在记录之后,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空闲环节让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述说记录的理由。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4、善用游戏评价,通过反省思考,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反思不仅包含一连串的想法,还包含了结果,它连贯有序,每个想法都是下一个想法的前因,而每个想法也互相验证。

幼儿园游戏的评价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总结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在进行STEM核心素养研究之后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来培养幼儿的反省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将幼儿个体的游戏记录向集体展示,让全体幼儿参与到反思中。

这种游戏评价方式大多应用在小班。如小班幼儿对自己在积木区游戏的展示。幼儿用很多不同颜色的纸黏贴到纸上代表自己打的积木,旁边贴了笑脸,表示搭积木很高,自己很高兴。教师请他向大家分享搭高积木的方法。并请大家一起想想这样的方法好不好?自己有没有试过?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幼儿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行为,为幼儿进行下一阶段的活动总结出可以借鉴的部分,也让下一阶段的活动验证幼儿现在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中大班的幼儿倾向于用小组展示的方式对自己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在帮助幼儿反省思考的同时,初步体会团结合作,共同思考的氛围。

2、经过一阶段的游戏之后再次将幼儿多次的评价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帮助幼儿理清自己的思路与想法,发展思维能力。

对自身单个时间段的游戏活动的记录与评价结束后,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将幼儿在游戏中的记录收集整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幼儿多次的活动记录与评价进行连贯性的反思与总结,有助于帮助幼儿理清自己的想法,形成连贯的思路。特别是项目式的游戏活动,理清思路对于游戏的开展很重要。所以每次游戏评价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前面的游戏记录拿出来一起评价,帮助幼儿理清游戏过程中自己的想法,前面的发现对后面活动的启发和作用,后面的活动是怎样验证前面的想法的。

例如幼儿区域活动“比比谁高”,幼儿的第一次的记录是用背靠背的方式比比谁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这样比高的方式需要比高的两个人必须在一起才可以,但是想要比一比自己不同时段的身高或者不在一起的两个人的身高这个方法就不行了,于是就有了用测量工具的想法。第二次记录是幼儿用工具测量,大家带来了不同的工具,有的是一本书,有的是玩具,有的是尺。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发现材料不太好用,用书的找不到高度相同的足够的书,而且书太重;用尺的发现自己带的尺不够长;经过试验找出了既轻便又准确的测量工作是可以向回形针一样串联在一起的积塑玩具,老师带的足够长的软尺,这两个工具的好处是能够足够长,而且好携带。第三次记录就是幼儿呈现出的不同人的身高,比出了班级最高的是保育老师,最矮的是牛牛小朋友(有趣的是牛牛自此之后好好吃饭发誓让自己长高)。在活动的最后一周,教师将幼儿的三次记录展示在一起,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了解自己一步一步探究验证的过程,帮助幼儿捋请思路。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开展的STEM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与进步,真是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这只是我们刚刚开始的尝试,相信会有更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John Qewey著 章玮译《思考的本质—杜威论逻辑思维》,九州出版社 2019年6月第1版

2、古川武士著 陈美瑛译《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5月第1版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师读本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核心素养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