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业率是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当中,很多学生在进行就业时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而这也与学生的就业心理是非常有关联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培养就变的越来越重要了,而如何对高职学生积极就業心理进行培养也成为了本文的一个重点内容。
关键词:高职学生;积极就业;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得不断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岗位的需求逐渐增加。在当下的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其自身的就业意识和心理状态并不是很强烈,并且由于缺乏相对应的培训指导,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也普遍不高,从而使得整个学校的就业率比较低。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率也成为了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纷纷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来对学生心理因素进行培养,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提升高职院校就业率。
一、积极就业心理特征
1.1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
积极的就业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和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在当下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并不是很清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心理比较差。而自我认知能力不仅包括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和就业态度的认知,还包括了学生对自己优势和劣势的了解和认知,明确的指导自己在什么地方具有优势,而在什么地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技巧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由此可见,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是积极就业心理的重要表现特征,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关键因素。
1.2良好的情绪和理性的心理
良好的情绪和理性的思维会有效的提升学生积极就业的心理状态。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并且其心理上面对问题时也并不是很理性,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常常会产生烦躁的心理,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择业,从而导致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比较差。由此可以发现,良好的情绪和理性的心理是积极就业心理的一大特征表现。
1.3坚定的就业品质
很多高职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是常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并且其就业品质也并不高。而良好的就业品质包含了学生的就业思维和就业素养,但是很多高职学校对其并不是很重视,从而使得学生的就业素养比较低。由此可见,坚定的就业品质是积极就业的一大心理表现特征。
二、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就业心理措施
2.1加强学业指导,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积极就业心理
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学生的学习技能普遍不高,并且由于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在进行就业的选择时学生的就业心理普遍比较差,并且很多学生的由于其自身知识技能学习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就业心理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积极就业心理,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通过开展相应的宣传教学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并开展相对应的技能培训课和实践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培养其积极的就业心理。
例如,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8年就业蓝皮书日前发布。蓝皮书显示,毕业半年后,2017届本科生、高职高专的就业率分别为91.6%和92.1%。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10年来,高职高专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其自身的自身技能水平和学习知识的积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从而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并且在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自己做什么具有优势,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而这也是高职院校就业率超过本科院校就业率的原因之一。
2.2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训练,提升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信心
在当下的很多高职院校当中,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多企业由于岗位专业人才的需求来与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定向培养的合作项目,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岗位课程的选择。并且很多企业还会给学校学生提供一些实践训练的岗位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入企业,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水平,并加强对其的培训,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的能力和信心,提升学生的积极就业心理。
例如,根据网络资料显示在当下的教育部人才培养库中选择了113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学校,其中有3793家企业与学校教师进行了合作,并且为高职院校担任了讲课的教师。而这些企业在高职院校担任讲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一些工作常识和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自信心。而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教学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意见和就业岗位,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升其积极就业心理的培养。
2.3提高学生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当下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比较薄弱,对于专业内容的学习也并不是很上心,常常会觉得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他们并不是很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其就业的竞争力比较薄弱。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开始越来越注重学校自身就业率的提升,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以提升学生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进行教学,从而有效的增加其就业的竞争力。
例如,很多高职院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技能学习为主,并且在当下的很多高职院校当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理论知识文化的储备与实践能力往往是不够的,从而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竞争力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与校外的一些企业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在做该项工作时应该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而教师根据此需求和内容来制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计划,从而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其技能水平。如高职会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岗位需求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2.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进行择业选择时学生往往是比较盲目的,从而使得学生的心理素养能力比较低。然而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就业率的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开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需求进行自主择业,让学生能从心理上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择业规划,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择业观和择业意识。
2.5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就业指导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教学中很多院校并没有开设相对应的就业指导课程,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优势和短板认知不清,无法有效的对自身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从而使得学生的就业积极性比较差。然而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应当开展就业指导课,并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提升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能力。
在当下的很多高职中都会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并要求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当中,而讲课的教师大多都是具有工作经验的一些企业管理者,他们对用人要求的了解和把控是非常全面的。在课程当中,很多教师会采用SWOT分析法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心理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自身的一个长期和短期目标来进行职业规划的制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自身的认知,并且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明白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有效对自身的技能进行学习和提升,并为自己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
2.6指导学生充分准备求职材料,熟练掌握面试技巧
求职资料在就业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50%-70%左右,因此在高职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的准备求职资料,并对教学生一些相对应的面试技巧,从而有效的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一些求职资料,让学生在面试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因此,指导学生充分准备求职材料,熟练掌握面试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就业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水平和技能,使得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而高职院校也需要采用多種方法来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指导和规划,并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从而提升学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谢鑫. 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精准就业服务探究[J]. 安徽教育科研,2021,No.94(30):112-114.
[2]刘丽芳. 探析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及指导策略[J]. 时代报告(奔流),2021,No.407(09):132-133.
[3]钱晓丹. 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v.20;No.83(03):253-255.
本论文为“2021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一般课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RS-2021-1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凤肖(1972—),女,河北省元氏县人,史学学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就业指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