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娅丽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 重庆 400010)
阅读是人类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也是自我学习最根本的方法。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已经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自主学习最终是要依靠阅读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将课内教材与课外读物有机结合在一起,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想要整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首先应选择优质的课内外读物。对于课内读物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教育学家、文学家及相关学者共同商议、精心雕琢、千挑万选的优质文章,其质量可以保证。然而课外读物的选择相对困难。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这其中所产生的文章、书籍是无可计数的,加上部分世界优秀读物,以及当今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的泛滥,使得挑选目标太多、课外读物质量高良莠不齐,小学生尚不具备从中选择优质读物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选择课外读物时,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思想的课外读物,着重于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其次,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一些枯燥、乏味的读物缺乏兴趣,所以,应选择那些故事性强、趣味性高的课外读物。最后,要考虑到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理解、接受能力,选择那些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
例如,白话版《三国演义》就是十分优质的课外读物,首先,《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值得提倡的品质和行为,如忠诚、守信、重诺、勇敢与不屈等;其次,白话版的《三国演义》故事性极强,具有趣味性;最后,将《三国演义》以白话文的形式展开,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吸收。这样的课外读物不但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十分优质的课外读物[1]。
课外读物的选择,不应该是独立的,而是应该和课内读物进行有效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对课内读物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基础的语文知识,然后阅读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对课内知识进行扩展、深化,从而以点带面,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仍以白话版《三国演义》为例,该课外读物与小学语文课本内的多篇课文有所关联,如《草船借箭》等,这就方便教师对课内外读物进行有效的联系。通过《草船借箭》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诸葛亮等人的简单事迹,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做适当引导,让学生自主产生了解更多相关人物事迹的欲望,然后趁机推荐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兴趣最为浓厚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扩展很容易展开。通过对白话版《三国演义》的阅读,学生也能掌握更多课内读物中人物的生平故事,可加深他们对课文中人物关系的理解。如周瑜为什么嫉妒诸葛亮,鲁肃为什么要帮助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想出这么好的解决办法等。通过这种课内外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也是对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记阅读笔记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当学生进行了一次优质阅读之后,需要通过阅读笔记,将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读后的感想和体悟、阅读时的心里路程进行文字呈现,这不仅能提高其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习惯,是对课内外读物整合的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要采用欣赏式的目光进行批阅,对于其中的思想闪光点,要予以正面的肯定和赞扬,而对于其中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要进行鼓励和支持,对于其中的错误思维要以例证的形式进行教育,不能一味说教或粗暴批评,否则会打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伤害其探索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欲望和能力[2]。
阅读应该是一种充满艺术和美感的行为,是高雅、有格调、富有情操的、悠闲有趣的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这种阅读氛围的创设,通过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从而使阅读深入学生内心,并成为其一生的伙伴。
阅读情景的创设思路是十分宽广的。教师可在固定时间安排单独的阅读课程,在课程中摆脱师生关系的束缚,进行师生共读,允许学生在阅读的任何时间发表与阅读有关的任何看法;可以利用学校的有利环境,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阅读,感受阳光与空气,自由与美好,在心灵的放松与平静中体味阅读的快乐;可以创设有奖阅读模式,即承诺学生,如果能够做到优质阅读,并给出高水平的阅读笔记,则可以减免繁复、重复、大量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通过习题的方式锻炼单纯的应试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视为知识的掌握者、传递者、权威者,高高在上地对学生进行俯视、灌输与宣讲,而阅读则需要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而想要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教师必须改变自身定位,变成知识的引导者、思想的交流者和分享者。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制定出更多整合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