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客家山歌剧繁荣之路

2021-12-30 09:29郑远慧
科学咨询 2021年4期
关键词:剧种山歌艺术节

郑远慧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广东梅州 514071)

一、从山歌剧初创到第一次的繁荣期

从1951年小戏《一对好夫妻》第一次使用“山歌剧”名称起,标志着山歌剧由歌而剧的演化过程初步完成进入“雏形生长期”。这期间,兴梅各县纷纷成立了业余文艺组、农村俱乐部、业余剧团等一批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并移植改编上演了一批小戏,如《人往高处走》《两兄弟》等。

1955年,梅县组建了半专业性质的梅县业余文工队,主要演员有胡电明、熊莉梅等,并排演了一批山歌剧。1956年由梅县文化馆辅导、石书乡俱乐部业余剧团创排的山歌剧《巧相逢》(蓝立为、米柯编剧,米柯、周萍编曲)参加了广东省农村业余文艺汇演,获得了高度评价,进一步加工提高后在城乡上演,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山歌剧雏形时期的代表作,此剧音乐为原板山歌压缩节奏,创出第一批山歌剧新腔,并以“准原板山歌”的形式在群众中广泛传唱。

此后,民间艺术团先后演出了《争宝》《一把酒壶》《张古董借妻》《花果山前》《布谷鸟又叫了》等戏,又移植演出了古装戏《龙凤锁》等,这些剧目在城乡演出后,被客家乡民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客家戏”。

1957年成立梅县民间艺术团、1958年成立汕头专区山歌剧团,1965年更名为梅县地区山歌剧团,1962年创作上演《挽水西流》(陈衣谷、静江编剧、郑珊编曲),在音乐唱腔上把自由体的山歌旋律作了一些规范和板腔变化,虽然表演上处在摸索阶段,但作为新剧种已具有比较完整的戏剧形态,完成了山歌剧从业余向专业的过渡。

《挽》剧是山歌剧第一次繁荣期的代表性剧目,唱词极富客家山歌风味。音乐上除套用“南口山歌”“丙村山歌”等本地山歌,更从人物性格和剧情出发,对原版山歌进行了不少规范和板式上的处理,主演李素云,演唱甜美、动听,倾倒不少观众。此剧后来影响到广大客家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不少华侨回乡来都希望一睹为快。虽然《挽》剧的情节在戏剧文本形态上还有不够成熟的一面,但因为不乏表现客家人人情、人性的地方,难怪深受客家乡亲的喜爱!《挽》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复排演出,虽然时过境迁,但仍受到不少观众的热捧,可见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二、山歌剧《彩虹》的轰动效应

在山歌剧的第一次繁荣期中,除了《挽水西流》,值得大书特书的另一个戏非《彩虹》莫属!

1963年,当时的汕头专区山歌剧团排演了《彩虹》等四个现代小戏参加广东省支农优秀剧目汇演并获得成功,在此期间,剧组还专门为来穗的周恩来总理、陈云同志等国家领导人作了剧目片段的汇报演出和接待日本、印度尼西亚、民主德国等国家访问团的招待演出。接着,剧团赴佛山、惠阳等地巡演,受到各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山歌剧这一新兴剧种反映现代生活的优势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的关注。

山歌剧《彩虹》由夏浓编剧,南歌作曲,蓝小田、熊莉梅、林楷昌主演。该剧反映大革命时期闽粤边区一个游击队地下联络点,革命烈士后代彩虹为掩护女红军雁姐而大义灭亲,杀死叛徒丈夫的故事。剧情生动感人,音乐以联曲体的结构,结合戏曲板腔的处理,优美动听,结构严谨,演员演唱细腻深情,声情并茂。

中南五省戏剧观摩汇演上,山歌剧《彩虹》一炮而红,并入选“中南区戏剧观摩下乡节目汇报演出队”进京演出。这是山歌剧第一次上北京,引起首都观众的无比兴趣和关注,周恩来和叶帅等观看了演出,曹禺、张庚、老舍、田汉等专家也先后观看了《彩虹》的演出,剧组和兄弟剧团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中央电视台作了全剧实况转播。

《彩虹》的轰动效应,将山歌剧的影响推向全国,真正确立了山歌剧这一新兴剧种在我国地方戏中的地位。在这一波繁荣期中,《彩虹》成为山歌剧标志性的剧目,也与《唱夫归》《挽水西流》《雪里梅花》《风雨亭》《螺蛳姑娘》等剧目共同造就了山歌剧一派兴旺繁荣的新景象。

三、山歌剧《等郎妹》与第二次繁荣期

整体局面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山歌剧迎来了第二次繁荣期,八十年代山歌剧创作剧目很多,繁荣发展,演出最活跃,其中最具代表的剧目如山歌剧《漂流的新娘花》,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代表的剧目,如大型山歌剧《山稔果》《等郎妹》等的一批优秀剧目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大型山歌剧《漂流的新娘花》首获“鲁迅文艺奖”

1987年,梅州市山歌剧团由罗锐曾编剧,南歌作曲,这一时期也是南歌音乐创作的高峰期,银汉光和林楷昌导演创排了大型山歌剧《漂流的新娘花》,主演为郑钢坚、王映楼、钟秋环等,该剧从经济体制变革的新旧更替交叉点切入,描写人们价值观的嬗变,向观众展示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种陈旧观念正在受到冲击并发生变化的山村生活图景。是难得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冲击力的好戏,并引起轰动效应,使之成为山歌剧继20世纪60年代《彩虹》一剧后再次引起世人瞩目的剧目。第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评为特别嘉奖剧目;同年,《漂》剧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

(二)大型山歌剧《山稔果》上京演出

1995年,梅州市山歌剧团由廖武编剧,陈勋华作曲,张曼君导演创排了大型山歌剧《山稔果》,该剧直面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矛盾,呼唤人类良知和人性的回归,音乐以交响化的结构、歌剧与戏曲化的唱腔,既恢宏大气又刻画入微,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山》剧参加第六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出后,深受专家、观众瞩目和媒体的赞誉。1996年1月,该剧代表广东省晋京参加“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这是山歌剧继1965年《彩虹》晋京后的第二次晋京演出剧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常委黄甘英、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和戏剧界著名专家郭汉城、刘厚生、何孝光、薛若琳、霍大寿、肖甲、龚和德等观看了演出,剧中动人的情节,优美的山歌音乐,动人的演唱给京城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后在中央文化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大家一致给予“山”剧以极高的评价,他们称赞这个戏“写得好,导得好,演得好,舞得好,音乐好”,同时对山歌剧剧种的发展作了有益的研讨[3]。

(三)《等郎妹》的品牌效应

踏入新世纪以来,梅州市山歌剧团在进一步弘扬客家文化的思想指导下,提出要“做强做大山歌剧”的口号,以精品意识打造品牌剧目,开创剧种建设新局面成了山歌剧人的共同追求。

2002年,在广东省第八届艺术节上,由林文祥、罗锐曾编剧,陈勋华、黄延元作曲的大型山歌剧《等郎妹》如一匹黑马,悄悄而来,一炮打响,除了以最高票数荣获剧目综合一等奖外,还获得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灯光、服装设计、表演等共八项九个一等奖,这是山歌剧参演广东省艺术节中取得的最辉煌的成果!

剧本描写解放前客家地区流行的《等郎妹》旧俗将妇女人性扭曲引起抗争的凄美故事。剧本保持了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山歌风味,张扬了人性的内涵,情节充分地吸引观众。音乐是有史以来做得最大最震撼的:既有优美的山歌,又有歌剧化的较大的发展,其中多段混声合唱和无伴奏合唱伴唱使人荡气回肠,广东省民族乐团的伴奏层次丰富、大气,一个地方小剧种,竟然表现出了大剧种的风貌,使专家和观众都吃了一惊,在演出后的专家评论会上就有专家说:这个戏“使整届艺术节提高了一个档次。”

其后《等》剧代表广东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并再次引起轰动。在这届戏剧节上,《等》剧获得了优秀编剧、优秀音乐、优秀舞美、优秀表演等多项大奖。2006年,《等》剧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此后,《等郎妹》一演就是十几年,依然深得观众欢迎,人人赞不绝口,这在戏曲界也是个奇迹,充分彰显出品牌的效应!

(四)《桃花雨》夺得“文华优秀剧目奖”

“客家山歌剧”是地方性的小剧种,又是用方言演唱,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参加“中国艺术节”,拿“文华奖”离我们简直十万八千里,想也不敢想的好事。然而就在2010年,《桃花雨》以客家山村桃溪村的变迁为背景,描写了当代客家人在改变命运过程中的欲望、观念和道德的碰撞,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演绎出一段婚姻、家庭和事业上情感交错、历经风雨的故事。《桃》入选文化部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荣获“第十三届文华优秀剧目奖”,这是山歌剧第一次获得中国戏剧界最高的政府奖项!小剧种做出了大文章,行内争相说这是“山歌剧现象”。梅州市山歌剧团因此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4]。

2008年,在第十届广东艺术节上,梅州市山歌剧团上演了由罗锐曾、林文祥编剧,陈勋华、滕冬红作曲的大型山歌剧《桃花雨》。此剧经营了三年,主创人员往返多次到雁洋桥溪村体验生活,幽静美丽的客家山村,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年代,热情而开始躁动不安的村民……一切的一切给了主创人员以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创作灵感。七、八易其稿后,一个反映当代客家人进入市场经济大潮之后的客家文化,人性魅力、爱情和生活等的大戏诞生了。里面的人物、文化、山歌等交融在一起,艺术家的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呈现了一幅相当优美的画卷:美丽场面、美丽音乐、美丽山歌、美丽演员……一切都非常美,是铺天盖地而来的美把剧场观众融化了,这是一种很难得的艺术效果。剧中塑造了桃子这样的一个既有当代意识又有传统美德的女性形象,这样的形象目前在舞台上还不多见,这第一主角的成功,就把整个戏撑起来了。这是一部表现当代题材敢于直面改革开放现实生活的好戏[5]。

这个戏的音乐除了吸收了歌剧、戏曲的处理手法以,又吸收了流行音乐的作曲手法和演唱技巧,梅晓的导演手法也不拘一格,在表演上融进了不少民间舞蹈,演员转身换步都别有情趣,引人入胜,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也丰富了山歌剧的表演。

从《挽水西流》到《等郎妹》《桃花雨》,六十载光阴过去了,客家山歌剧在一代代山歌剧人的努力奋斗中,由小变大,由弱到强,现在并列在广东粤、潮、汉几大剧种之间已毫不逊色!这是客家人的骄傲,也是中国戏曲之幸!

我们讴歌客家山歌剧,更祝福客家山歌永存!客家山歌剧永进!

猜你喜欢
剧种山歌艺术节
山歌还要妹起头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山歌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苗山歌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