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刘 晶
学习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学习动机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二语习得中学习者因素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点剖析了这三个因素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二语习得的研究兴起并在往后的时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众多学者和语言学家开始研究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其实,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来影响语言的学习效果。综合而言,这些影响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其中,外在因素主要指的是二语习得的环境、母语的迁移作用、语言的输入形式等;内在因素主要指学习者因素,即学习者的年龄、性格、性别、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因素。在现实的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由同一个老师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授课,并使用同样教材的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可以得出,在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乎二语习得的成败。素有“第二语言教学之父”的Rod Ellis指出“任何对二语习得的阐释,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完整的”[1]。Ellis的话道出了学习者因素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学习者因素中的年龄、性格、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这四个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学习者的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认为在人们的一生中存在着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在关键期内,人学习语言的效率和成功率会大大增加。该假设认为随着大脑发育不断地成熟,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加强。并且提出在青春期过后,人难以将第二种语言讲的和母语一样的地道。该假说支持了越早开始学习外语,成效越好的观点。后来,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指出儿童掌握一门语言的能力要优于成人。特别是在语音方面,儿童的发音要比成人更加地道,更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口音。虽然在学习语言时,儿童在语音上占优势,但是由于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于儿童,因此在语法上占据一定的优势,语言的习得速度也快于儿童。那么,为什么儿童和成人在二语习得中有如此大的差异呢?首先是因为儿童在习得第二门语言的时候,他们的母语习得还没有完成,因此儿童在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两种语言可以互补,干扰性弱。所以儿童可以运用固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来习得第二种语言。但是成人在学习第二门语言的时候,其母语的习得已经完成,母语对二语习得有迁移作用,所以在学习二语时,无法使用语言机制。故儿童的二语习得更接近自然习得,成人主要通过人为习得,比如接受课堂学习来习得二语。其次是因为儿童在学习第二种语言时,没有成人那么爱面子,因害怕出错而不张口练习,所以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和本族语使用者交流,语音练习的机会要比成人多,语言的输出和输入量比成人大。而且儿童的二语习得的态度要比成人更为积极。相比之下,成人是在母语的基础之上学习二语,并且可以通过科学的思维能力比儿童更轻易地掌握语法知识和适应教学模式。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儿童在语音方面更具优势,更易习得地道的语音,而成人在系统的语法学习上占据有利地位,抽象思维能力更强。由此可见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由于儿童和成人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有优势和劣势,教师理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者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语音学习方面要从娃娃抓起,锻炼儿童的二语语音,形成纯正地道的发音。根据儿童的生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二语习得课堂应该更为多样化,可以使用一些游戏,图像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儿童可以在玩中学,做到寓教于乐。此外,由于儿童的二语习得更接近自然习得,教师也应该努力营造自然的学习环境,通过开设英语角,收听外文广播的方式,锻炼儿童的语音。而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比儿童强得多,学习的目的也更为明确,教师在教授时可以以引导为主,提高成人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者的性格亦会对二语习得产生重要的影响。人的性格有多种分类方式,在心理学上,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两种,即外向和内向。学者Wankowski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学习者性格和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学习者的青春期之前,性格外向的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的成效更为明显,然而在青春期过后,反而是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更占优势[2]。有研究表明,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性格外向的学习者的听说能力要比内向的学习者更强。这是因为性格外向的学习者人际交往的能力更强,他们能够更加轻易地也更加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与别人交流的机会也就增多了,这对锻炼听说方面的能力无疑是很好的。相比之下,性格内向的学习者与别人交流的主动性不够,说的机会较少,但是他们擅长静下心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因而在语言的读写方面占一定的优势。而Entwistle和Wilson也认为: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善于有效地把各种学习资料进行编码,并使其进入长时记忆[3]。
教师应根据不同性格的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创造恰当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开展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并鼓励性格内向的学习者积极的参与其中,多开口练习口语,提高听说的能力。也应该让性格外向的学生加大阅读和写作等的练习,布置相应的任务,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表现积极,学习效率也要比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高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巩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然而,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态度会对学习动机产生一定得影响。学习动机影响着二语习得的成效而态度又影响着学习动机的产生。一个对二语习得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热情高涨,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这样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成功。相反,持有消极被动的态度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不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所学的第二种语言也比较排斥,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这类学习者不易成功。其次,兴趣影响学习动机的产生。兴趣可以划归为两大类,也即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就二语习得而言,直接兴趣指的是因学习第二门语言本身而产生的学习兴趣。而间接兴趣是指因二语习得的结果产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培养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对二语习得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再者,焦虑的情绪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一般而言,焦虑情绪是一种负面情绪,朱智贤所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样解释焦虑“个体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无法克服存在的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因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4]。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这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过度的焦虑会减弱学习者的二语习得动机,进而出现厌学,逃避语言学习的现象。这对二语习得是非常不利的。而适度的焦虑却有一定的好处。适度焦虑会增强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努力学习并不断地迎难而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积极主动。最后,成就需要也对二语习得的动机产生影响。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成就需要刺激学习动机的产生。如果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二门语言,争取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以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此,成就需要越高,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二语习得也就更易获得成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能够轻易取得成功或很难完成任务的话,这恰好不利于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原因是,如若学习者轻松完成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任务时,学习者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学习动机会大大减弱。同理,如若学习者每次都觉得难以完成任务,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就会下降。
因此,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布置二语习得的任务时,拿捏好任务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习者觉得任务过于简单而逐渐丧失学习动机,也不能让学习者望而却步,难度适中的语言学习任务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其迎难而上。
二语习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类。本文主要探讨了学习者因素,这一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本文分别从学习者的年龄、性格、学习动机这三个不同的方面细致剖析了学习者因素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二语习得的教学策略,以期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