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2021-12-28 23:33成都大学朱芳琳冯建立孙雯祥
内江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场馆资源专业

◇成都大学 朱芳琳 周 云 冯建立 孙雯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场馆作为高教事业发展的主要硬件设施,是实现更高层次办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何挖掘场馆资源,充分发挥场馆在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中的潜能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以主流的高校场馆管理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场馆模式的特点,结合高校场馆管理发展趋势,为优化高校场馆管理模式提供一些建议。

1 引言

通常提到高校场馆往往狭义的定义为指体育场馆,实际上场馆是指可以举办各类活动的地方,其中“场”通常代表室外区域,比如室外体育场;而“馆”即馆所,主要以室内区域为代表,比如会议室。因此,高校场馆应指可以举办各类活动的室内外场所,包括不单只服务于高校日常运行事务同时具备社会服务属性的运动赛事、演出、会展体育、会议报告、文化演出的场馆类别。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下,基础保障的校园硬件建设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各类高校场馆建设也不再局限于满足学校基本运行需求,而是将场馆作为高校对外宣传、提升形象的重要窗口,更加重视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规划与建设。基于高校场馆数量不断增加、类型日益丰富的背景,高校场馆管理模式也有待优化。

2 常见高校场馆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2.1 职能部门分散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按照场馆属性,学校委派相应的职能部门对场馆使用运营维护实行分散管理。比如学校办公室负责管理将用于学校接待和学校各类会议、学术报告等学校公共会议室及报告厅;分配给各部门管理的会议室、报告厅等场馆,由部门自行管理;保卫处负责室外场地的使用、秩序、安全、环境等管理;体育学院下设场馆管理中心管理校内体育场馆;团委或艺术学院负责管理使用多功能演艺厅。

这类传统的管理模式,不需要专门设立机构及专业人员,依托高校原有职能部门的资源即可实现归口管理工作。在场馆类型单一、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学校场馆主要服务于教学、校内活动,管理专业性要求不高,因此分散管理模式能够胜任场馆基本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但由于该模式的多头管理性质,使得场馆资源未能得到全面整合,容易造成场馆的闲置。并且由于缺乏集成的预约使用平台,也为师生申请使用场馆带来诸多不便。该模式往往存在对外经营意识淡薄、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而场馆前期建设投资高昂,后期运营维护费逐年增加,给学校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2.2 校内特设机构集中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场馆中心作为学校各类主要场馆的集中管理部门,根据该机构的隶属关系,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的学校场馆中心通常挂靠于后勤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该类场馆中心在上级部门领导下,代表学校负责对场馆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种场馆中心属于学校独立的行政部门,承担了管理体育类、艺术类、会馆类的综合性场馆管理服务。该类场馆中心组织结构完善,并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可以承担包括场馆日常管理、营销、培训活动、人事、财务等全部职能。该类模式通常适用于学校场馆类型丰富、资源数量高于高校基本配备标准的情形。通过设立专门的场馆中心对场馆资源进行整合管理,有利于提高场馆资源利用率。可以在满足学校基本的教学任务、活动安排、体育锻炼等基础上,适度对外开放,强化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属性。但由于场馆中心仍属于校内行政部门,不具备独立法人运作条件,在对外经营管理上发展不足。目前主要主要停留在出租或出借部分体育馆的方式用以弥补场馆运营的支出,而其他场馆资产在保值增值方面较为薄弱。

2.3 校企混合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依托学校资产经营公司对校内主要场馆进行对内对外使用的混合管理。学校全资成立的资产经营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在其公司架构中设置场馆管理中心,在满足学校基本教学科研等要求的情况下,以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对学校全部体育场馆、部分剧场、报告厅、会议室等场馆资源进行全面统筹调配,自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场馆管理。该模式除了集中管理的特色,在场馆对外运营管理方面独具优势。资产经营公司下设的场馆管理中心更能灵活盘活场馆资源,对外经营管理,即可以组建专业团队进行自主经营,也可引入专业场馆运营机构。而企业化的场馆管理有利于加强与市场接轨,扩大运营范围,不只停留在出租盈利的方式,还可发展承接赛事活动、场馆冠名、广告及周边产品开发、场景营销等项目服务,充分挖掘场馆经营价值。而如何使上述优势落地,取决于该模式运行机制的完备性、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

3 改进高校场馆管理模式的建议

3.1 整合场馆资源,合理确定管理模式

场馆类资产在高校固定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场馆全寿命周期角度来讲,建设期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在投入使用后还需要注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以维护场馆基础设施、更新迭代各类设备设施。因此提高场馆资产的价值为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场馆的价值既体现在校内基本运行的使用价值也包括对外运营的收入价值,因而需要对场馆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结合学校基本教学科研行政及各类活动量,明确场馆的价值所在。只有在场馆价值属性明确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增值途径顺畅。

3.2 集成化管理,提高场馆利用效率

集成化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管理模式分工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一体化整合思想,包括资源、组织、过程等的全面集成。将这以管理理念运用到场馆管理中心,即在资源整合的前提下,组建集成化管理组织,将传统的按职能分工思路转换为由集成化的场馆管理机构进行管理。需要结合学校日常运作流程,重建一套边界清晰、流程畅通的场馆改造、使用、维护流程。具体而言,首先对现有场馆资源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结合师生、市场需求对场馆加以改造重新定位,力争挖掘出场馆的最大利用价值。其次运用信息化手段集中分配利用场馆、维护场馆,从而大幅度提高场馆利用效率。在信息化集成系统的帮助下,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便捷的获取场馆资源的途径。

3.3 专业化管理,挖掘场馆资源价值

目前高校的场馆管理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体育类场馆管理中,通常依托于体育学院的现有专业技术进行场馆管理,而体育运营管理实际仍显不足。除此以外的艺术类场馆、会展类场馆管理依然缺乏专业管理运作。高校场馆管理需要贯彻专业化运作的理念、打造或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团队、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标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场馆资源价值最大化。若高校开设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公共管理等场馆管理所需专业,学校可以利用专业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人才储备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立足于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同样也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场馆运营管理,借助其丰富的资源与成熟的运营模式,挖掘场馆资源在活动赛事及衍生产业的价值。

4 结语

随着高教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场馆资源量与质都得到极大提升,场馆管理愈发受到高校重视。而如何清理整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的构建场馆管理模式,以集成化的管理思想、成熟的管理模式、专业的运营团队,最大程度地挖掘高校场馆价值有待高校管理者不断实践与探索,使场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猜你喜欢
场馆资源专业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