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

2021-12-24 20:10于晓鹏
教育家 2021年49期
关键词:音韵诗句古诗文

于晓鹏

近年来,中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篇目,同时提倡教师带领学生做到能诵、能写、能讲。调研中笔者发现,一线语文教师在对古诗文作历史解读和文学赏析之外,怎样诵读、带读,往往仅凭个人经验,一般只是语体的、陈述式的表达。而古诗文由于年代久远,文体、诗体变迁,诵读起来在语感、语境上难免存有一定差距,并不易呈现,因而给古诗文教学留下了一些遗憾。

有的学校采用播音员的范读音频,播音员的发音清晰响亮,语言陈述客观,在方言区可以起到推广普通话的作用。但也因其职业用语的局限而显得单调,难以表现古诗文多层次的意涵和汉语音韵的丰富性。还有不少学生把诵读古诗文当作表演,外在地模仿古代人物形象,讲述一个穿越历史的故事,这样的朗诵或可成为个人的才艺展示,但是简单、夸张的表演,与古诗文的意境、经典传世的意义存在很大距离。

曾经,吟诵被视为一种古诗文诵读样态,当代吟诵老师采录了一些老先生对儿时前辈吟诵的回忆,进行套用与改编,形成一种童谣性的“吟诵小调”。但这种吟诵在社会上的推广受阻,一方面人们质疑其真实性和还原度,另一方面,因大部分吟诵腔调与当代审美不符,被视为脱离当代语言的“空中楼阁”,最终这种“吟诵小调”未能在中小学得到广泛流传。

给古诗文诵读一个方法,是当下中小学教学中迫切需要的课题。诵读古诗文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声入境,因声求道。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各年级段的知识点、教学目标,基于教材篇目,探索形成一套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古诗文诵读方式。

小学语文,从识字到组词、造句,从看图说话到写作文,是一系列的教学过程。而古诗文诵读的方法恰恰是与之同步的,也有字法、句法和文法的递进。

汉语拼音不单是识字的工具,也是寄托汉语言特色、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每个声母、韵母要发音到位,口腔的宏细、声調的起伏,每个汉字的字音都有一个完整、饱满的拼合过程,不是刹那间定格的声音。汉字字音凝结为一个带声调的单音节的音,音可表义,义为核心,这是揣摩、玩味字义的过程。

汉字是单音节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两个字在古诗文中并不是一个词的概念,而是一个短语。二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样式,有了四言诗、五言诗以后,二言作为一个诗句的句节,在音韵上被称为“音步”。“音步”构成了诗句的节奏,古人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因为第二、四、六字是诗句的节奏点,加诸平仄、对仗,格律诗在诵读节奏中就有了长短起伏及前后呼应,这是汉语诗歌区别于其他语种诗歌的独有特点,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这些中小学生都应该适当了解一些,如此才能徜徉在汉语诗歌的“平平仄仄”里。

气息对情感的表现至关重要,是带入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逐字逐句的诵读能够让孩子的心灵沉静下来,让他们对文字、母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尊重。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先贤们细腻精微的音韵排序、平仄抑扬、回环往复,可谓一种天成的、和谐的旋律绽放。

如同写文章一样,诵读古诗文也有文法。古人云:“言有意也,言有序也。”起、承、转、合是行文方法,也是读文的方法。言要有意义,要表达思想,要有观点、有态度、有立场、有角度、有身份,这是对诵读者的要求。古人云,赋诗是“为宾荣”“见己德”,使听者受到教育而感到兴奋、荣耀,又体现了作者、诵读者的修养,这是更深入的人文教育,是改变气质和品格的教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的目的。

猜你喜欢
音韵诗句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