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跳得更远

2021-12-22 19:52钟晓青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钟晓青

摘 要:跳远项目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初中生虽然对跳远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跳远项目的考核成绩并不理想。为使学生跳得更远,蹲踞式跳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推行,并且大部分的体育教师还在不断创新和优化蹲踞式跳远技术,并大胆尝试新颖有效、简单实用的训练模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新颖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蹲踞式;跳远技术;教学策略

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跳远项目教学与训练时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学生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中并没有掌握蹲踞式跳远动作的核心技术,测试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发现,初中蹲踞式跳远考核成绩较差的原因多是学生没有掌握跳远分解动作和有效训练方法导致的。为改善以上跳远项目的教学现状,中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更为新颖、有效的跳远教学方式,并深入分析和研究蹲踞式跳远技术的动作分解,从而开展有效的跳远技术教学,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蹲踞式跳远测试成绩。

一、跳远技术的动作分解

(一)跳远的助跑环节

在分析跳远技术动作时应着重讲解跳远的助跑环节,助跑与短跑或长跑有着明显的区别,短跑是为了体现爆发力,长跑则是为了锻炼耐力,而助跑则需要一定的技术来获取水平方向的推力,进而进行踏跳。为给后面的动作提供有效推力,体育教师需要在助跑环节上侧重培养学生的速度与准确度,力争达到学生的最高速度值;而准确度则是要求学生精准预测跳上起跳板的位置,从而促进动作的顺利完成;另外助跑时的姿势要保持平衡,并且在助跑过程中的动作和速度应具有稳定性,进而保持稳定发挥。比如在以往的跳远考核中会有同学先迈大步后迈小步,最后费力上板,这样既不能保持助跑时的最高速度,也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需要注意的是,跳远的助跑阶段并没有统一的距离规定,助跑距离应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承受力来制定,学生若是处于兴奋的状态下可以适当增加20厘米,若是身体不佳则需要缩减30厘米。

(二)跳远的踏跳环节

笔者对相关运动员和其他学校的跳远教学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并证明一般学生是很难在猛烈的速度下进行起跳的,这对学生的技术和支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在锻炼学生助跑速度的基础上应训练学生踏跳凌空的角度和速度。而踏跳环节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够精准地跳在规定范围内,并将助跑的速度准确转化为腿的腾空发力点。基于此,体育教师应着重培养踏跳环节的发力点,发力要狠;学生还要在助跑的推力下准确无误地踏上踏板,其中对于脚尖的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超过踏跳板的前沿;另外在脚接触踏板的同时,应将助跑的推力迅速转化为腿的起跳力,避免脚与踏板长时间接触。踏跳环节在整个跳远运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承接助跑推力的同时,还应将其转化为最大的腾起速度,并把握好腾空的角度。

(三)跳远的腾空环节

跳远腾空环节的重难点在于保持身体上下肢的平衡性,学生在进行跳远训练时应着重练习在助跑下保持跑与跳的动作连贯性。另外,腾空时学生需要在触及踏板的一瞬间、手臂有规律地向后摆的同时双腿蹬地向斜上方起跳。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原地模仿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腾空速度与角度,一般由简到难地开展训练,先是三步助跑,再是六步助跑,最后是全程助跑,从而控制腾空速度,把握起跳角度。

(四)跳远的落地环节

跳远的落地环節是一种特殊的抛物线运动轨迹,学生落地技术的准确与否与跳远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学生在空中时双臂应用力向下摆,同时腿向斜前方平稳落地。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学生若熟练掌握有效的落地技术,能够直观地增加跳远距离,约为20厘米。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亲身示范教授学生落地技能,使得他们掌握两腿前伸的用力点,从而延长腾空的抛物射程,取得更加优异的跳远成绩。学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在完成腾空动作后下身需要高抬,上身需要向前伸,双臂半伸紧贴腰间,并在小腿伸直、脚尖朝下的同时双臂用力向后摆动;另外在脚尖触及沙面时应微微屈膝,双臂由后方向前用力摆动,从而形成一个惯性,使得身体超过落地点,顺利完成跳远运动。

二、蹲踞式跳远技术的训练内容与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助跑技能方面的训练

由于助跑的有效性对跳远成绩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蹲踞式跳远技术教学活动时应着重训练“助跑”这一基础动作。体育教师应安排大量的时间来开展助跑环节的实践活动,并由简到难地开展助跑训练活动,比如先是组织学生小步跑,然后示范后蹬跑动作,并严格监督学生动作的规范性,接着是加大强度的高抬腿跑,从而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运动承受能力,最后是进行具有一定速度的跑步比赛。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态变化,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跳远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训练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助跑速度和精准度。体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时还应向学生灌输学习助跑技能对蹲踞式跳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跳远前没有助跑习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动作指导;针对部分恐惧助跑环节的学生,体育教师应避免强硬要求学生进行助跑训练,而是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然后让有经验的学生进行亲身示范,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助跑自信心。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助跑距离,一般男生助跑距离为45米,而女生则是40米。在训练学生助跑技能的过程中应逐渐加大训练强度,小步跑与追逐跑之间应增加适当的环节性的训练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助跑技能。

(二)提升学生起步点距离的准确度

学生的助跑起步点准不准确,会对其最终的蹲踞式跳远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强化起步点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在确认好起跳脚之后,再进行加速奔跑,经历多次训练之后合理地调整助跑距离。例如,在进行步点丈量过程中,通常会沿用到自然走步和加速跑步两种技巧。其中,自然走步法,顾名思义,就是配合实际走出的步数,助跑步数乘以2再减2的公式,快速地完成助跑起点的确认工作。换句话说,就是由跳板开始向助跑起点走出自然步,借此进行大概的定位;至于加速跑步,则是确保起跳脚在前,由起点开始,维持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其间要注意保证起跑姿势、速度、步长、加速点、最后踏跳等环节的稳定状态,循环经历三次并做好步点调整工作后,基本上就能够顺利确认助跑起点,随后再配合皮尺进行实际助跑距离的丈量。

(三)丰富与跳远相关的训练活动

蹲踞式跳远起跳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跳跃的成绩,因此踏跳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急速有力且保留一定的高度。归根结底,起跳质量属于跳跃能力的基础检验指标,更是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的综合体现。要想锻炼学生这类跳跃技能,教师需要分别安排后续练习的项目,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跳跃练习的过程中最好铺上起跳板,这样学生才能够体验到起跳时应有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在开展初中蹲踞式跳远教学时,体育教师不仅要详细讲解动作细节,还应亲身示范规范性动作,并开展有效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蹲踞式跳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动作指导和训练方案,并及时纠正他们的技术动作,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养。

参考文献

[1]韩斌.蹲踞式跳远趣味教学绝招[J].中国学校体育,2013(10):38.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