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升华 宫妍 王东梅 梁月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维持性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延长了患者寿命,但在长期透析过程中由于中、大分子毒素的不断蓄积,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有研究显示,皮肤瘙痒作为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之一[1-2],全世界范围内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有37%~46%患者伴有中度以上的皮肤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死亡风险[3]。西医治疗多以局部外用药和口服药为主,治疗效果明显,但副作用过大[4],远期易出现耐药性及免疫力下降等;而常规中药汤剂,对于需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的透析患者并不适用;而以外治法为主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便捷,患者更易于接受,且疗效较理想。铜砭刮痧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手法之一,通过祛邪排毒和益气扶正等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的目的[5],常用于高血压及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6]。目前,铜砭刮痧对于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报道较少见,因此,本研究在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采用铜砭刮痧改善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取得初步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科伴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透析患者60例,纳入标准:(1)符合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诊断标准[7],经医生确诊为尿毒症性皮肤瘙痒者。(2)已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者,3次/周,4 h/次。(3)外涂膏剂及口服抗组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明显效果者。(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1)存在贫血、感染、肿瘤和凝血功能障碍者。(2)曾参加过相关研究者。(3)合并出血性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者。最终纳入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2.53±13.97)岁;透析龄29~100个月,平均透析龄(57.93±16.87)个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肾病综合征4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4.53±14.15)岁;透析龄28~104个月,平均透析龄(51.87±18.93)个月;原发病: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例,肾病综合征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透析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准备物品: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4008S)、透析器(费森尤斯FX80)和血液灌流器(健帆HA130)。行常规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透析液为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控制在250~300 mL/min,血液透析每周3次,4 h/次;血液灌流时,在透析器前端串联灌流器,血流量控制在180~200 mL/min,共2 h,剩余时间卸下血液灌流器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非透析时间联合铜砭刮痧进行治疗。由10名责任护士经过统一刮痧培训后对患者进行治疗,培训内容包括刮痧手法、力度和时间及经络腧穴定位等。背部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8];下肢选取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太阴脾经上的血海穴(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腹部选取任脉上的关元穴(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9]。具体方法:(1)操作时协助患者取坐位,用75%医用酒精消毒患者背部、腹部皮肤及铜砭刮痧板,采用直接刮痧法,先蘸取少许刮痧油与皮肤呈45°自上而下进行刮拭,保持每次刮拭力度和速度均匀,并保证可作用到肌肉或皮下组织;刮至皮肤充血发红且出现紫红色瘀斑和瘀块,每个部位刮拭3~5 min,共20~30下,以出痧痕或痧斑为宜。(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同法刮拭下肢穴位,每次操作共计15~20 min。每5 d进行1次刮痧,待痧痕消退后进行下一次操作,共计刮痧8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未出痧时避免强行出痧,且随时观察患者状态。(3)注意保暖。(4)刮痧后适当饮用少量温开水,避免食用生冷寒凉食物。(5)刮痧后30 min内禁冲冷水澡及吹冷风。
1.3观察指标 由相同人员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瘙痒程度、生化指标和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并记录。
1.3.1瘙痒程度 采用14项中国尿毒症皮肤瘙痒量表[10]对患者的瘙痒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4个条目,包含3个维度:症状和体征(瘙痒时间、瘙痒程度、瘙痒部位和面积、皮肤抓痕、麻木感、蚁行感和皮肤干燥)、睡眠(入睡困难、夜间醒来和睡眠质量)及社会心理(工作/学习、社交、情绪和性生活)。每个条目分值为0~4分,总分为所有条目之和。总分≤12分为轻度,13~21分为中度,≥22分为重度[11]。
1.3.2总有效率 缓解:治疗后患者白天无瘙痒发生,皮肤无抓痕,夜间不影响睡眠,偶有瘙痒发生,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部分缓解:治疗后患者白天偶有轻微瘙痒发生,皮肤无明显抓痕,夜间偶有瘙痒发生,不影响睡眠,瘙痒症状缓解;无效:治疗后瘙痒无改善,白天夜间均有发生[12]。总有效率=1-无效率(无效例数/总例数)。
1.3.3生化指标 包括甲状旁腺素(PTH)、血磷(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β2微球蛋白(β2-MG)。其中PTH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血P、SCr、BUN和β2-MG采用日本立式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瘙痒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瘙痒程度比较 分
2.22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中医认为皮肤瘙痒多由于外感热毒风邪或血虚生风所致,而尿毒症患者大多气血亏虚,肌肤失于儒养,生风化燥以致皮肤瘙痒,且脾肾亏虚,使得运化失职,湿毒内聚肌肤而出现皮肤瘙痒,病机为血虚生风,湿毒内蕴[13],治则为养血祛风,清热降浊除湿[14-15]。
3.1铜砭刮痧可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前后14项中国尿毒症皮肤瘙痒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2组患者仅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铜砭刮痧可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程度。原因分析:(1)本研究中的刮痧是借助黄铜材质的刮痧板在体表相应部位进行有规律的刮拭,以达到活血通络、疏风祛邪及排毒祛湿等目的[16],其中黄铜的强传导性和杀菌消毒的功效,可与人体达到适宜的共振频率[17],使得出痧均匀;同时刮痧油含有紫草、川芎、红花和生姜等成分,诸药合用可刺激皮肤腠理开泄、散风活血及排毒化瘀,对皮肤瘙痒疗效明显。(2)主穴血海穴为祛风止痒要穴,刮拭该腧穴可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发挥养血祛风润燥之功效[18],以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目的[19];足三里穴为保健强身要穴,可壮元阳降浊阴[20];二者合用可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和滋阴泄浊;配穴取肾俞、承山以及关元穴以调畅理气、健运脾阳和驱邪止痛,最终达到改善瘙痒症状的目的,易于接受和操作,疗效明显。
3.2铜砭刮痧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铜砭刮痧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原因分析:刮痧结束后的恢复过程中,瘀血的吸收会对刮拭部位的腧穴产生持续的刺激作用,提高机体兴奋性而发挥疗效[21],也进一步说明铜砭刮痧可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发挥疗效。
3.3铜砭刮痧可改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 表3结果表明:2组患者干预前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铜砭刮痧可改善相关生化指标。原因分析:刮痧使皮肤出现充血和瘀血,形成了新的刺激源,引起相应部位毛细血管中电解质浓度和分布发生变化,加速血液交换和淋巴循环,增强了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和毒素的排泄,使受损组织得以恢复[22]。
综上所述,铜砭刮痧治疗可改善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程度及相关生化指标,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只能通过观察结果来推测相关疗效,具体相关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其次,患者的期望性偏倚、单中心研究及样本量小等也对本研究有所限制。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多中心及大样本量的应用与探讨,为铜砭刮痧在尿毒症性皮肤瘙痒中的应用提供更充实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