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霞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是演员的角色,一旦进入角色,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如演员对观众的影响是通过台词和表情来传达一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整个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低段语文教学,教师如何艺术地锤炼课堂语言,对丰盈语文课堂,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语言 低段 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当前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从学生一接触语文教学开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训练与发展”“审美意识与感知”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其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把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渗透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的学习任务中,通过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又是一门艺术学科。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说话写字人人都会,但是怎么样艺术地说话,怎样把话说得有水平,怎么样把话说得有声有色,又绝对是一门艺术。语言的基础性和艺术性给语言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艺术性地教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要仔细钻研和反复锤炼的。
很多人认为,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语言越发简单明了,对学生理解和认识事物越有帮助。这个想法对于除了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来说,应该是没错的。但是,我们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是人文学科,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学科,那就注定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事实证明,我们的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生动的语言和言语,不仅不会阻碍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相反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孩子们从小就有感知美的能力,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艺术感,会对学生的大脑和情感产生双重的冲击,孩子们会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以及情感熏陶都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识字课《古对今》的时候,在讲到课文“晨对暮,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时,在指导孩子们朗读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语是这样的:“春天是个温暖的季节,你们中午走在外面,春风吹在你的脸上是什么感觉呢?是啊,春风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大地,吹面不含杨柳风,这柔和的风啊,就叫“和风”。(指生读)“和风”是柔和的风,春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啊,春雨是细细的,你们瞧,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细的,朦朦胧胧的,这样的雨就是“细雨”。春天来了,吹着和风,下着细雨,太阳也升起来了……”这位老师整节课堂的过渡语和指导语言,形象生动,抑扬顿挫,充满节奏感,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一样,这样的课堂语言,美而不腻,娓娓道来,如同春风一样,吹进了小朋友们的心田。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在课堂上巧妙地使自己的语言充满艺术的美感呢?下面,笔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修辞,生动表达
我国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强调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表达效果也是截然不同。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是语文综合素养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学习中还处于相当的敏感期,对语言的模仿和感应能力还很强。大人们的一言一行,很容易成为孩子们关注的重点。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对孩子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一位说话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而在课堂上,巧妙地使用修辞,会使得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格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是修辞呢?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总之,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不仅要表达得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还应该力求生动形象、妥帖鲜明、连贯得体,尽可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语言的美感。比如,在讲述春天的时候,教师的课堂语言是这样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细细的,朦朦胧胧的。”在学习汉语拼音《zhi chi 》的时候,面对课文的插图,我们可以这样来讲故事:放学后,一群小朋友来到一棵大树下,大树下有一张小圆桌,桌上放着一杯水,一位白头发,戴着眼镜,围着红围巾的老奶奶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老奶奶讲的故事真有趣啊,小朋友们有的紧挨着坐在一起,听到有趣的地方开心大笑;有的仰着头,伸开退,听得入了神;有的背着书包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仿佛着了迷。再比如在讲到一年级的课文《秋天》的时候,一位老師的导入语是这样的:“秋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动听的歌儿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里就分别用到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孩子们听到老师这样的语言,也是不知不觉沉浸在老师优美的语言当中。
二、妙用熟语,增强效果
熟语是现代汉语词汇里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熟语大都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富于表现力。我们常见的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成语言简意赅,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歇后语巧妙利用汉语喻意和谐音,有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妙语双关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适时恰当地使用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可以使语言凝练,活泼生动,饶有趣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三、引入古诗词,活跃气氛
古典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和智慧的积淀,这些瑰丽的诗作以其极高的审美意趣和非凡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我们的文化血脉里生生不息,世代流传。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古典诗词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成了每个家庭给孩子进行语言启蒙的必备选择。很多孩子从小就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朗朗上口,古诗词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信手拈来古诗词来诠释当下的课堂内容或者学生学习的状态,此时此刻的心境等等,我相信,一定会格外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同式句型,节奏整齐
语言的表达从单个的字到词,再到短语,句子,层层递进。在语言表达中,同类型句型的使用,会使得说出来的话节奏整齐,逻辑明确,更富表现力,同时使得听者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接受说话人的言语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在一定范围内,采用同样的句型,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提升表达效果。例如,在讲到《四季》这篇课文秋天的片段时,有老师的课堂语言是这样的:秋意就挂在金黄色的稻穗上,藏在红艳欲滴的葡萄串中,躲在鼓囊囊的玉米苞里,停留在人们幸福的脸庞上。这里用到了一连串动词“挂、藏、躲、停”,用这些谓语句整齐地描述出秋天的美妙场景,再配合图片,客观真实而又生动美妙,给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无疑都是美的享受。
五、异式句类,唤起注意
前面提高了同式句型的表达有助于句子结构的整齐,增强表达效果。与之相反的是,句类的使用则是鼓励多元化。想想如果一位教师一直在课堂上使用单一的陈述句,那课堂一定是气氛沉闷,学生听之昏昏欲睡。如果教师能改变语气,以疑问的语气来适时发问,可以是是非问,也可以是特指问,亦或是选择问,或者正反问,尤其是反诘问,语气强烈,能迅速吸引人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陷入思考。祈使句的使用使得教师的要求明确,指令清晰,尤其对低段小学生来说,是不可少的课堂语言句类。感叹句带有浓厚的感情成分,教师在课堂中适时使用,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幽默诙谐,启迪思维
教育家斯維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诙谐的语言犹如思维的润滑剂,对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幽默不只是简单的谈笑,其中往往蕴含着比较深刻的道理。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或娓娓动听的小例子进行阐释,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形象、生动的情景,不但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而且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汉语的特点,或者就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偶尔进行玩笑式的幽默调侃,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都益处多多。
七、以生为本,热情激励
教育心理学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课堂教学同样要求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课堂上教师饱满的激情,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他们揣摩文章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力量,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上进行角色转换,以达到与作品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阅读目标。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补白内容的情境进行了拓展,为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本作了铺垫。亲切、激励性的语言如一剂心灵的良药,带给学生勇气和信心,从而使他们勇敢地展现自我,让课堂绽放异彩。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目光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信任感,让学生乐学、善学,也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语文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的学习更接近自己的放松状态,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富有情感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综合素养是一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学生的语言素养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在不断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是人们交往的信息纽带,更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重要桥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以语言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纽带,将母语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形象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总体目标的重要工具。一堂教学节奏明朗、目标明确、生动高效的好课,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让艺术的语言浸润语文课堂,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金顺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黑河教育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