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婉璐
摘 要:文化是国家的立身之本,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千年文明古国,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根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子孙的历史使命。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丰富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中西文化,还能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思想之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英语;融合策略
英语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教小学生一些有关外国的节日和文化内容,但是小学教育体系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的介绍,很容易导致学生熟记外国的平安夜、圣诞节,却忽视了中国元宵、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中西文化、节日融合和比较,能够让学生多方面了解自己祖国,进而爱上祖国,强化民族情感。
一、利用教材,丰富内涵
不管是什么学科,教材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可以加强对英语教材的利用。通过创新、拓展、辐射等方式丰富教材内涵,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文化融合效率[1]。英语教材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本物质条件,将英语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获得双重文化的熏陶。
比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our animal friends”时,教师可以先将各种动物的汉字写到黑板上,然后在写上汉字的象形字和英语单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与我们古代文字和现代标准汉字有什么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象形文字展现想象和编写一句话,然后再使用英语在这句话进行翻译。比如,狗的古代表达是“犬”,它的象形字就像一只小狗头向上、双脚前驱、尾巴向后的形象,这时候学生就能想到“小狗喜欢汪汪叫”“小狗有四只脚”“小狗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等句子,让学生用汉字将其表达出来后,教师在将相应的英语教给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建氛围,感受文化
小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能够增强学习熟悉度。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主意识,他们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创建传统文化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感受文化、增强兴趣。
比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的“Chinese New Year”时,教师要注重营造教学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对中西国家不同文化习俗进行对比,加深印象,丰富学习内容。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上课前先收集一些有关中西方新年的材料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或小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新年是“春节”、西方的新年是“圣诞节”及中西方新年的不同庆祝方式。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来分享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或小视频,并说明自己是根据什么资料制作的,两者又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庆祝方式。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意识到中西文化的不同,也能对中国传统新年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前一夜是平安夜,人们会互赠苹果,苹果意味着平安的意思,而且西方人会在这个夜晚举办化装舞会,通宵达旦的庆祝。而中国的春节的前一夜是除夕夜,也有守岁的习俗,不同的是除夕夜讲究的是一家人的团圆,不会出现到其他家串门子的情况。中国的春节年长的长辈会给小孩儿压岁钱,出嫁的姑娘会回娘家拜年等。通过进行对比,学生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逐渐形成传承传统文化的习惯[2]。
三、日常口语,生活为先
英语是一门语言,与语文一样是需要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锻炼学生的日常生活化口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应用。同时,语言的应用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历史的演变。将英语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有助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3]。
比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四年级下册“seasons”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国是以传统的农耕国家,农耕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结晶,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在进行季节的讲解时,教师需要将春天与春耕相联系,夏天与农民伯伯流汗的身影相联系,秋天与丰收的果实、粮食等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季节温度变化,也能让学生了解季节与生活息息相关。或者,直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如,询问学生“夏天最喜欢吃什么”“哪个季节有西瓜”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进行英语交流。我国有句俗话叫“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引导学生運用英语表达日常饮食,也能起到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四、提高意识,强化引导
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然后在引导学生重视将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相结合,逐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因此,英语教师要有意识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灌输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引路人,积极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从而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文化思想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同时,教师要注意对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比介绍,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文化的意义及价值,避免盲目跟从的情况,将相关文化内化成学生的品质。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中西文化之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并避免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开阔学生视野和丰富学生文化学校内涵。在引导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着力点放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进行文化开拓创新。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五年级上册“At Christmas”时,该章节主要介绍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在圣诞节会有哪些活动,圣诞节代表的含义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并引导学生回忆在春节期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活动。学生就会想到春节是我国的最大传统节日,有着除夕团圆、初一新年、拜年、压岁钱等有趣的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西方的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的异同,并讨论更喜欢哪种过节方式。如,圣诞节和春节一样都是该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新年庆祝方式,圣诞节是西方国家庆祝新年的节日,春节期间有杀年猪的庆祝方式,而圣诞节的火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但相对来说,中国的春节庆祝时间更长一些,从小年开始到元宵节才结束,而圣诞节只有平安夜与圣诞节两天。通过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春节与我国古人生活息息相关,是庆祝一年丰收的美好期盼,而圣诞节则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是一种宗教信仰,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五、丰富授课内容,强化价值内涵
为了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授课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还能在文化对比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析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当前社会现象来看,我国普遍存在崇尚洋节的行为,特别是情人节、圣诞节等比较受年轻一代喜欢的节日。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文化价值的引导,避免更多年轻一代只重视洋节、忽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介绍传统节日的相关庆祝、祭祀活动,更要将活动内涵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不要只重视形式,更要学习节日蕴含的精神。例如,端午节。很多小学生对端午节的印象就是包粽子、吃粽子,但却不了解该节日的由来,更不可能了解到该节日所要传递的文化精神。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较为统一的说法是纪念我国古代诗人、政治家屈原,从屈原的故事中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爱国志士,以身殉国,以死明志自沉汨罗江,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中西文化平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重宣传我国贤者圣人的正面事迹和思想,让学生能够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内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为有限,教师在增设授课内容时,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要精益求精,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进而能够促使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六、應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
由于小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认知程度较低,有时候很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多帮助学生,可以借助各种辅助教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借助丰富多样的图片、有趣的动画、悦耳的声音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让抽象的语言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学生也能深度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例如,在学习“The king's new clothes”时,这是一篇西方小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国王自欺欺人的展示并不存在的新衣,而他的国民由于种种原因都对不存在的新衣称赞不绝,只有单纯的孩子指明并没有所谓的新衣。我国也有很多启发人的寓言小故事,教师可以进行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含义,从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总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思想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一个值得实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褚婷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J].文化产业,2018(24):57-58.
[2]温军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相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基础外语教育,2018(2):33-40+107-108.
[3]于红丽.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新东方英语,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