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摘要:科学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产生了更多的有助于教学的产品,智慧课堂也被越来越多教师接受和采取。正确、合理的将智慧课堂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智慧课堂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一课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引言
智慧课堂是现代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媒介走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利。
下边将从课前,课中,课后深入探讨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贤山小学李滢老师的智慧课堂《复式统计表》各环节在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创新做法。
一、基于智慧课堂建构的课前分析与准备
本节课是在学生之前学过的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为后边学习复式折线统计表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学习完统计表之后能够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直观有效的表示是数据。学生在第一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和多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表,本节课李滢老师借助班级选班长活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复式条形统计表的形成过程,依托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表的特点和优势。
课堂学习内容与任务的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PPT课件在电子白板上简单呈现课前学生竞选班长的活动得票结果,再利用教师平板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借助学生平板和教师在课堂上有效互动。在竞选班长的活动中,通过五个项目筛选出最后入选的两位同学进行五项投票的数据统计和比较。按照事先约定好的竞选规则,学生依次比较这两名同学每一项的票数,谁的票数高,谁就获得了一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就竞选为班长。在这样的设计下,教师引出我们如何更好的比较这两个同学的得票数?进而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自学活动中探讨数据呈现的简洁方式。
课堂练习与评价设计。课堂练习李滢老师在这堂课中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是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进一步对班级男女学生喜欢活动的统计。第二个环节设计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奥运金牌获得数,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
二、科技与教学融合的智慧课堂呈现过程
(一)课题导入
李滢老师在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这一课时,将学生近期选拔班长的数据作为学习的素材,组织学生分析所得数据。这样的方式既符合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使得教学的学材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也进一步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能力。
(二)探究学习
分层教学满足多层次需求。在探讨谁将竞选为本班班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两个待选班长的每一项指标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给出的情境中思考如何建立更简洁的表格使数据的呈现更加的清晰明了易于比较。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最后小组内达成一致意见或者保留各自看法,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发展。
(三)实时测评
数据驱动的生成性课堂。通过统计男女生喜欢的活动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刚刚學习的复式统计表分析数据的方法。让学生借助平板自行建立复式统计表拍照上传,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完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还学会了如何建立复式统计表分析数据,更为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已有的复式统计表的巩固练习奠定了基础。用即时生成的数据作为学生学习的材料及贴合实际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微课拓展资源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拓展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奥运金牌获得数的例子,通过课上的配乐朗颂,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国家大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为学生课后利用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提供了思路。教师的课堂引导和拓展从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提供了思路。
(五)总结提升
教学全过程数据支持的精准强化与提升。李滢教师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让孩子们反思本堂课的重难点知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怎么制作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优点等。过程完整,孩子们对自己在本堂课的收获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也符合不同同层次学生的课堂需求。
结束语
本节课学生通过与自身实际相符合的例子,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同时也学会了怎么制作复式统计表以及如何分析复式统计表。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触发其应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