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21-12-19 11:47钟勇强张芬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钟勇强 张芬芳

[摘   要]历史学科中大量的史料、史实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历史使命。历史教师必须要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和作用,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基于此,文章从历史情境还原、历史情感体会、历史故事拓展、历史事件建构等四个方面入手,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4-0061-03

仰望历史的星空,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回望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永葆生机。素质教育之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成为学科教育与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核心素养实质是指学生个人所获得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条件。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是个人对于国家的认可与关注,以及个人对于国家使命的责任感知。在历史学科中,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如“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嫦娥”探月工程、北斗全球系统组网成功等)还原伟大而卓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轨迹,感受伟大祖国的力量,进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为伟大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从历史情境还原、历史情感体会、历史故事拓展、历史事件建构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抗日战争史为例,探析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一、家国情怀之“境”:还原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不易

历史事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没有经历过也就难以谈得上感同身受。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历史情境,帮助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历史、从情境中感受历史事件背后的家国情怀。

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西安事变”这一子目时,教师可以采用“范导式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并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渗透其中。通过播放、展示西安事变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张学良、杨虎城等历史人物的回忆录,刺激学生的感官,将他们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了解当时人民的生活情况、战士的抗战情况以及国共两党的情况。让学生知道西安事变表面上看起来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一次“兵谏”,实则是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家国情怀的体现。西安事变发生后,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在当时成为国际国内的焦点。在此,教师应用了“范导式教学法”中的“多元化意义协商”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辩论赛:“要解决西安事变,是把罪大恶极的蒋介石杀掉,还是进行和平谈判,放了蒋介石,逼蒋抗日?”让学生通过合作思辨和辩论,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培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在国难下看情怀(即家国情怀)。面对外敌入侵,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毅然选择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种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的体现。通过历史辩论会,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民族凝聚力,进而提升了家国情怀。

二、家国情怀之“思”:体会历史情感,引发爱国共鸣

在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从知识层面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要从情感层面上帮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情感输出,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设定对应的情感目标,比如让学生清晰了解该节课的价值情感。

如在教学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教师可以先以问题为铺垫,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之下的家国悲痛”和“抗日战争所带来的种种伤害”,调动学生的思维,然后讲述南京大屠杀之下群众的故事,引入学生相对熟悉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以及“慰安妇”的故事等,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故事中探索思考,感受历史年代下人民的种种不易,再对比当下的幸福生活,就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家国情怀。

三、家国情怀之“涵”:拓展历史故事,体会家国兴衰

从教材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之中,是当下教学实践的重点。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教师更需要不断拓展教材内容,用丰富、立体的观点以及鲜明的故事将教材内容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深度理解历史,理解其背后的家国情怀。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历史故事对教材内容的证明与补充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

1.影像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的教学中,如果以九一八事变为例,重点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及影响,是不利于学生了解其基本背景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讲授,就会显得相对无力,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也会相对流于表面。如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九一八事变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九一八事变的了解。例如通过展示万宝山事件、日本关东军的准备等史实,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九一八事变背后的国家艰辛和人民困苦,感知时代更替下国家的兴衰,进而涵养家国情怀。

2.微观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的教学中,可以“江苏无锡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为例,在讲述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抗日战争时期,荣氏兄弟的企业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仍为国为民捐赠物品,支援抗战”的史料。这样的微观史料既能够淋漓尽致地反映出荣氏兄弟的家国情怀,又能为爱国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

材料一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1938年,荣宗敬悲愤抑郁中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荣德生的几个儿子也接连遭到绑架、诬陷、拘捕等厄运。国难家仇,让荣氏家族积极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成立了“抗战后援会”,发起募捐,支援抗战,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

——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通过上面两则史料,教师重点说明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荣氏兄弟面对家仇国恨,毅然报效祖国,捐赠抗日,使学生从史料中体会荣氏兄弟的家国情怀。

四、家国情怀之“构”:建构历史内容,审视未来发展

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更需要学生懂得自主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同时融入时代的发展态势,思考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多以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发展方向。例如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从三个维度设计问题:第一是从历史角度出发,思考“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第二是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出發,思考“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而言有何意义作用”;第三是从当下发展的角度出发,思考“如果中国现在面临同样的危机,如何才是最有力的反击”。从历史到未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思考国家的发展,思考世界性问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育家国情怀。

以史明鉴,学习那段刻骨铭心、难忘的抗战史,可以让学生体会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勇敢面对种种挑战,不断提升自我,主动担负起国家发展的重要责任。历史教师在渗透家国情怀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化学生对国家的理解与情感,更需要关注家国情怀与其他素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还需要立足历史学科教育,积极搭建全面、高效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不断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书写自己灿烂的篇章。

[   参   考   文   献   ]

[1]  代彦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析:以《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0(67):48-50.

[2]  徐景雯.初中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教育的落实:以五四运动为例[J].内蒙古教育,2020(17):111-112.

[3]  肖佳星.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  周明.家国情怀视野下历史教学的重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7):61-6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