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设计

2021-12-19 10:59王娟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分封制教学设计

王娟

[摘   要]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历史课程目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如何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目标成为历史教师要研究的新课题。文章以“西周的分封制”这一知识点为例,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分封制;乡土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4-0063-03

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自此,一场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改革在中学历史教学和研究领域中迅速铺开。那么,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以部编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西周的分封制”这一知识点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西周的分封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重点讲述了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

一、立足时空变化,融入乡土历史,认识分封制的目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分封制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的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由于分封制的内容庞杂,距离现代社会久远,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时空变化,融入乡土历史,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陌生为熟悉。

在“西周的分封制”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长沙的乡土历史资源,以学生熟悉的马王堆汉墓遗址为引子,带着学生穿越到当时的时空条件下去观察、分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马王堆汉墓遗址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长沙国的出现,源于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即西汉初年,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中央又分封了诸侯王国。分封诸侯王国即分封制这一行政制度起源于什么时候呢?那就是西周。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不管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没有详细介绍,如新教材只是简要提及“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就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言,他们是很难理解这句话的,于是笔者补充了一则图片史料(见图1)和两则文字史料(见材料二、三):

材料一

材料二  其怀荣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周亲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三  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指成王叔叔管叔和蔡叔聯合武庚发动叛乱,武庚是商纣之子),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从以上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西周外部面临着山戎、鬼方、羌、东夷、淮夷、徐夷等少数民族的侵扰,内部遭遇着政治叛乱,于是周的统治者便采用了封侯建国的方式,一方面在周王室和少数民族之间建立起保护的屏障,以便利用诸侯国的军队抵御异族的侵扰;另一方面平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

如此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历史快速有效地联系到即将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再引入三则具体的史料,可以使学生回到西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去分析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把握历史的脉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二、立足历史解释,结合历史地图,认识分封制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适当的史料,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部编教材把分封制的作用概括为“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实则,这句话包涵的内容很多。

在分封制之下,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出示史料: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荀子·儒效》

根据这段材料,请分析分封制有什么特点。

从材料中学生不难看出分封的对象大都是姬姓诸侯。这些姬姓诸侯大多数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至亲。接着出示史料:

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

——高扬《说说原装的封建(下)》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周天子既掌握全国最高的权力,也是姬姓宗族的族长。当时的中央和地方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和隶属关系,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同时又以宗法制特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明确了大宗和小宗是如何继承的以及他们之间的等级关系。

除了分封至亲,分封的对象还有哪些人呢?从图2中学生不难发现“功臣吕尚封国齐”“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宋”。他们又是什么身份呢?教师对这两个诸侯的身份稍作介绍,学生便可以得出结论,他们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这种非周王室至亲的诸侯国,我们一般把它们称为异姓诸侯国。对于异姓诸侯国,周天子是怎么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统治的呢?那就是联姻。周王通过政治联姻与之建立亲戚关系,其实质是同姓血缘宗法关系的扩展和补充。如周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是齐国姜尚的女儿,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舜后裔、陈国之君胡公满。通过分封周王室子弟、联姻异姓诸侯国的方式,实际上就在全国形成了一张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血缘和姻亲关系网,天子和诸侯之间形成了既是君臣也是家长与子弟的双重关系,家长统帅全家,天子统帅诸侯。通过这样一个家国一体的统治模式,达到稳定政局、巩固统治的目的。

此外,周天子在分封时对嫡系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位置和布局也是用心良苦。嫡系姬姓诸侯国主要沿黄河两岸向东延伸,这一区域既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控制东方的军事、交通要道。而异姓诸侯国主要分布在中原核心地带以外的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偏远落后。如功臣姜尚,被封于东方的齐国,这里本是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姜尚被封到此处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后使齐国成为东方的大国。通过这样的分封布局,周天子既可以利用姬姓同族有效地控制富庶的地区以及战略要地,也可以利用异姓诸侯防御少数民族的侵扰并且开发边远地区。

在此基础上出示商朝和西周疆域图,让学生观察对比,学生很容易看出西周的疆域比商朝扩大了许多,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教材中提及的“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对于分封制的作用,应该一分为二进行评价。依照宗法制的规定,五代以内的旁系属于一个族群,彼此是亲戚,但自六代以后,彼此之间就无宗法的约束了。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宗法制维系的分封制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学生不难想到以血缘和姻亲维系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疏远。同时随着周王室实力的衰微,诸侯国实力的强大,政治离心力也愈趋明显,导致地方分裂割据。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层层设问,可以采用比较法,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历史解释的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深化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在理解与解释的基础上升华分封制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从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聚出来的价值取向,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以史实为基础。

通过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再加上联姻,在西周这个王朝里就形成了一张由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构成的巨大的关系网。天子和诸侯之间形成了既是君臣也是家长与子弟的双重关系,因此在分封制之下,国即是家,家也是国,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于国而言,诸侯作为国的一分子,理应为国尽忠;于家而言,诸侯作为小宗,理应为大宗尽孝。于是,为国尽忠,在家尽孝,成为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价值追求,并且这一家国情怀影响了中国政治和社会发展两千余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种基本的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个人至上、金钱崇拜等观念的出现,影响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

因此,中华民族亟须培育家国情怀,重拾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传统美德。孝体现为感恩家人,忠表现为个人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儿女感恩父母的辛劳与付出,报答父母和社会的养育之恩,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公民个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是我们国家不断繁荣昌盛的基石。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教师在新时期遇到的新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潜心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将核心素养有效地贯彻于课堂,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不断提升自我。

[   参   考   文   獻   ]

[1]  马继平.以分封制为例谈历史概念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4):37-38.

[2]  马春梅.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3]  袁东妮.探究初中历史课堂设计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11):55-5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分封制教学设计
西周分封建国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