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21-12-17 22:09熊绍荣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5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

熊绍荣

摘要:数学这一主要学科,在小学阶段极为重要,随国家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以往的应试教育观念得到了有效转变,教育工作者们也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受数学自身学科特点、学习兴趣差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通过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并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理解数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以,笔者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以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方式,向学生授课,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给小学数学实际教学工作提供更多指导。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5-361

课堂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课堂有效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而言,由于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仅在教授具体数学问题时给出一定语言解释,未深入运用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使得学生在自身有限的认知能力下,难以深入了解教师的语言解释,甚至在介绍重点内容时,难以引导学生,甚至,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由于课程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既没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也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另外,由于部分情境创设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形式化严重,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丰富学生数学知识,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一、以兴趣为引导,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由于小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難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所以,小学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特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增加趣味性问题,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小学生受自身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好奇心,不仅贪玩,还爱听故事。所以,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注意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通过增加情境的新颖性、有趣性及故事化特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营造出一个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例如,学习《几何的初步知识》时,在讲解“两点间直线最短”问题时,为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学习兴趣,笔者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问学生:“同学们每天来学校,是直线过来最快,还是经过超市、宣传栏,再转回来最快?”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回答:“直线过来”。等学生们回答完毕,笔者让学生在纸上描绘出两点,分别使用曲线、直线进行连接。画好后,要求学生使用课前准备好的绳子,对学生画好的直线与曲线进行摆放,再使用尺子分别量取两段绳子长短。这样学生们就可通过比较两条绳子长短,了解“两点间直线最短”这一知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充分理解了数学知识,既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引入生活化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学科,我们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课程,是为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知识时,应结合课本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通过引入生活化问题,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升学生参与度,逐步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学习“速度、时间、路程”等数量关系时,笔者可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场景中的时间、距离、速度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关注每日上学所需时间、家到学校距离,最后由学生计算出自己每日上学的速度。再如,为增加学生对九九乘法表的理解,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问题情境,向学生体温:“小明爸爸到超市买橘子,家中共有3口人,想要每个人分到3个橘子,那么小明爸爸应该买多少橘子?”学生在这个生活化问题下激发了学习兴趣,联系到乘法表,最终选出了3×3的结果。

三、引入操作性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学生这一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借助简单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不光能提升自身动手能力,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基于简单操作实践,给学生创设一些可操作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掌握能力[2]。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时,为增加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可在课堂上开设剪纸活动。以梯形为例,开展剪纸游戏,让学生通过剪纸,了解梯形是通过哪些图形拼接而成的。完成剪纸游戏后,引导学生:由于梯形是由长方形与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让学生思考,求梯形面积时,可否求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之和?这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方法,在课堂应多多使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光能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静琦.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48.

[2]曾潮伟.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30):91.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