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做教育研究与教育咨询这些年,一些家长总是向我抱怨,说老师给孩子布置的部分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因为这些显然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的作业,需要家长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帮助孩子甚或“代劳”完成。这样的家庭作业造成了家长的困扰和家庭的负担。我去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时,也有不少校长、学校德育主任和班主任和我抱怨,说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似乎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如此看来,家校矛盾普遍存在。
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来就不是对立的,也不应当走向对立面,因为家校有着共同目标——育人,只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偏离了界限而已。只要家庭和学校“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且各担其责,家校合作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一定能共同为孩子成长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学校教育不能越界
我们先从学校说起。学校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传授知识、教授技能、解答成长过程中各方面的疑惑。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养成品格、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学业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一些老师向家长转嫁压力,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检查、订正孩子的作业,把孩子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这样的做法就缺乏边界感了。
还有些学校为了搞创新,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新意,于是这些作业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变花样而變花样,超出了当下的生活实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因此不少“创新作业”其实是家长在代劳。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家庭作业是孩子的作业,不是家长的作业。学校有压力,应该想办法去疏导,而非转嫁给家长;学校搞创新,也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家庭状况。
令人高兴的是,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的现象应该会越来越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就专门对此做出了明确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给学生家长布置作业一事,教师们也觉得委屈:“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还不是因为压力大、负担重!”幸而这一点国家早已看到,所以出台《意见》的出发点就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的同时,也明确了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当然,政策的落地和见效需要时间,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进一步明确边界,担起学校教育的责任,守住校园主阵地。
家庭教育不能忘本
再来说说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的职责及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并无清晰的认识,不自觉地混淆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孩子上学了,家长也要重新上学。” 每当我在家庭教育讲座中讲到这句话时,很多家长就会问我:“这个‘重新上学’是不是指‘陪读’?”
的确,有一些很“负责任”的家长是这么做的: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家长就给自己也准备好了一套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材。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什么,自己也亦步亦趋地跟上,若孩子遗漏了哪个知识点,自己作为家长可以及时进行补缺补漏、跟踪指导。当孩子放学回家,他们就紧盯着孩子的作业,甘心充当老师的帮手,给孩子辅导作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围绕学业展开,再无其他内容。
这些家长应该说尽职尽责,却本末倒置,忘记了家庭教育的“本”,还超越了边界,把“手”伸到了学校教育的地盘去。这样做肯定不妥,效果也不佳。一方面,学业传授的主要责任应由学校的教师来承担,家长不必过多介入,做好适当的配合工作就行。如果家长插手太多或操作不当,孩子很可能会依赖家长,让家长来“上学”,反而放松了自己。另一方面,我们说家长也要“重新上学”并不是指家长要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业方面,而是指家长要拿出学生的姿态,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陪伴孩子成长;同时还要结合学校、老师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这些才是家长“重新上学”的真正内涵。
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似乎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甚至对老师说:“老师,我这孩子就交给您了!您帮我好好管管他!”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家长,也是最让老师头疼的一类家长。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怎么可以推卸责任呢?
家长不应该只充当孩子的“取款机”,认为交完费用就万事大吉了。家长应该始终关注、陪伴并引领孩子的身体成长与精神成长,这才算是合格家长。
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其目的正是要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建设,呼吁各方的重视。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家庭教育分论坛上,有关中国家庭教育缺失的话题被频频提及,专家呼吁家长要回归家庭教育阵地,重新认识并担起家长责任。
各司其职方能合作到位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所有的合作都必须以有效的分工为基础,否则就无法有效进行。教师做好学校的任务,家长尽到家庭的责任,彼此分工明确,在此前提下进行合作,才有可能产生“合力”。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养成品格、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孩子知识和技能,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形成优良的品格。这些是学校的责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一文中说:“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正处在严重的危机之中,家庭教育的功能已被异化。学校教育则被窄化为知识教育,知识教育又被扭曲为应试训练。其后果是,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学科教育的延长,家长异化为应试教育的陪练,抽空了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当下有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及其特殊价值,而只是把家庭教育当成学校教育很单薄、很片面的一点点延伸,使得家庭教育处于尴尬地位甚至可有可无的境地。有些家长成了孩子的陪练:孩子放学后,不是带着孩子继续上课外辅导班,就是监督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孩子的业余时间除了上培训课就是做作业,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完全围绕应试训练而展开,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被“抽空”了。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的本职是当好孩子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和支持者,家长的本分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过一种温暖的家庭生活。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来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呢?坚持陪伴孩子做好吃饭、阅读、运动、谈心等看似平常实则很重要的事,防止家庭教育“学校化”“知识化”。
家长搞清楚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之后,就能明白家庭教育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要配合学校,寻求良好的家校合作,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态度是否积极,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家长要努力做积极的“合伙人”,与孩子的学校、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各方面做好配合工作,怀着积极心态,拿出积极行动,进行积极沟通,全身心地投入支持孩子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中去。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最佳的状态就是,学校和家庭在明晰了双方的边界之后,既能各司其职,又能良好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合力,共同引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作者系文质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师、生命化教育与儿童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