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春
【摘要】 用好统编教材,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园地是一块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用好语文园地,教好语文园地,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灵动而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仅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更是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语文园地 开放教学 灵动有效 情感体验
语文园地是一个单元的训练点,是教学的重点,有时也是一个难点。笔者就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为例,浅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收获和思考。
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是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之一。如何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呢?园地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中的交流平台是一个较好的扶手。联系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交流平台的学习,无疑是比较有效的。
课堂上,经过师生的互动生成:一部优秀的作品往往通过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能准确地评价书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作品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读懂作品的一个关键。
学生1感悟:把人物放在文章的情节中进行分析,加以评价;
学生2感悟: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3感悟:评價人物时不能单一化,要从整体入手,感受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于是,学生结合了本单元的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也有学生从课外的作品,如《格列佛游记》等来具体谈如何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如何从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及神态的句子中,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时出示了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杨旭写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让学生分析人物的特点。《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课文的前面,提出了阅读启示: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事。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然后和同学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同学们被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打动了,纷纷抓住老班长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来谈自己最感动之处。其中一位同学的回答让我们的记忆深刻。他抓住这句描写老班长言行的语句来分析老班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说也是最感动他的地方。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就是这句话,感动了这个孩子。他说,长征途中,几个小同志病了,由老班长带着他们前行,可是准备的两袋青稞面已经吃完了,老班长就想办法自己制作鱼钩,钓鱼给他们吃。可是,为了照顾他们,钓来的鱼自己从来不吃,还安慰我们说他早已经吃过了,一起锅就吃了。看着这些滚烫的文字,我心潮起伏,虽然文字是不会动的,但是我看到一个两眼布满血丝、瘦骨嶙峋的老班长,一边肚子饿得咕咕叫,一边还抹着嘴巴,装着说吃过了,我盯着他无力地抹着嘴角的手,那是一双怎么样的手啊,又黑又瘦,青筋暴露,指甲发黄,看着看着,我不禁模糊了双眼……
由于这个战士不信,之后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当时就被老班长啃鱼骨头的情形震惊了!老班长实在太饿了,如果他再不吃东西,可能会不行了……他在啃草根和大家吃剩下的鱼骨头,尖尖的鱼刺,这怎么咽得下去?于是,这个战士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瞬间我也被眼前这个尽职尽责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老班长彻底感动了,千言万语已经化成了止不住的眼泪……
同时在评析人物时,也要做到评价不单一,能够读出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骑鹅旅行记》一文,学生感悟到尼尔斯曾经经常用木鞋去打牛儿,还把马蜂放进了牛的耳朵,多次从母亲的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还故意在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以前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的孩子。不过,尼尔斯虽然顽皮,但是他也是热爱这个家庭的,也能替父母考虑的——他想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一定会很伤心,于是尼尔斯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尼尔斯懂事的一面。
园地第二板块是词句段运用:读句子,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如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加点部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流泪说成了下雨,使句子显得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够体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大家因为两个孩子得救的兴奋和激动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先请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三个句子的特点,然后互动交流,多元感知,学生感悟得深刻,为之后选择一两个词语来仿写作铺垫,让学生想象与自己选择的词语有关的情景,被选择的词语有饿、安静、厚、盼望等,学生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词语,奇特的想法充满了童趣,离奇而生动,颇有意思,掌握了夸张手法的运用。
语文园地是统编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其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讲究教学策略,注重对园地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董蓓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