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昕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会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备重要意义。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采取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借助趣味性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等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学生思维;教学创新
引言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拓展学生思维的同时,不能拘泥于固有知识,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以及提问,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发散,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新课程改革之后,各科均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信息技术课堂也不例外,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不断推陈出新,改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理念,为学生的日后发展负责,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进步,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价值
1.1 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现代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团学习,学生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在我国现阶段具体开展素质教育时,信息技术课程的科学设置是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学意识的科学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对其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进而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可以确保学生具有更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常情况下, 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较为强烈,只有确保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兴趣,才能使其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1.2 提升学生创造力,科学培养计算机思维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相对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中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信息技术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和相关教育人士设置的一项学科[1]。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对学生使用软件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由控制,对学生计算思维进行科学培养。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2.1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课堂实践活动的展开,推动学生信息思维的形成。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 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产生多源于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创新教学方法,重视“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趣味性元素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活泼的课堂氛围,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条件。
2.2 设计趣味性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影响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因素。好的教学过程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动画制作为例,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 但制作动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动画的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并制作成富有趣味性的视频,将其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观看动画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学生在看完生动的制作过程后, 纷纷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画,根据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模仿[2],自行进行设计,制作动画视频。此外,在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制作的动画主题和制作方法,分享自己的设计灵感。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2.3 因材施教,分层设计问题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按照学生自身的能力开展差异化教学,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弥补自身的知识空白以及改进自身不良的学习习惯,让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目标,让更多学生了解课程的多元化以及多样化,热爱这一课程,学习这一课程知识,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比如,在进行Word排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问题和学习方向。初级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对文档进行图片插入,能学会正确操作即可[3]。而对于中级层次的学生而言,这些初级问题已较为简单,为此,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中级目标,那就是熟练掌握以及操作排版流程。在这一过程中, 还可以让一些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对图片的大小、位置以及美观度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做到精益求精。
2.4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有很大帮助。自主学习任务虽然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很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则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相互讨论,从而不断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认知特点、技术水平、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4]。而在这些个性化特点的加持下,学生相互之间的碰撞、交流、互动会更加密切且有效,由此不但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还能实现情感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
2.5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有发展性、应用性以及文化性等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软件也在不断优化更新,因此,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讓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演示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准确地看到教师的演示过程,使教学更加便利[5]。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介绍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将多媒体的使用方法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从而对信息技术始终保持兴趣,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能够发现,该学科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及创造性。为了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飞.例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学周刊,2020,(3).
[2] 李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15).
[3]王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 3(5):255.
[4] 李婷.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15).
[5]刘红英,刘春新.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