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探究

2021-12-15 08:03徐晓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搏动脉血存活率

徐晓峰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ALC-CPR)是一种利用腹部提压装置经腹部进行心肺复苏的新技术。由于标准胸外按压心肺复苏(STD-CPR)可能加重继发胸部外伤、胸肋骨骨折患者的病情,并且胸部外伤限制胸廓正常运动,限制按压深度和频率,不能有效实现CPR效果,而ALC-CPR可以避免二次损伤胸部组织,损伤部位对CPR效果影响较小,可以较好发挥救治作用[1]。基于此,本次试验通过ALC-CPR对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进行救治,旨在探究其对胸部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现将取得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三门峡市中心医院78例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48.21±7.57)岁;胸部外伤类型:胸壁软组织挫裂伤15例,肋骨骨折13例,各类气胸11例。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7.62±8.42)岁;胸部外伤类型:胸壁软组织挫裂伤22例,肋骨骨折14例,各类气胸3例。两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评估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完成经口气管插管及体外呼吸支持,使用心电监护仪并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采用STD-CPR进行心肺复苏,由专业医护人员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进行按压,两掌根重叠,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双肘、臂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按压,胸骨下压深度4~5 cm,按压频率100次/min;同时按照8~10次/min的频率使用球囊进行人工通气,过程中及时评估CRP效果。观察组采用ALC-CPR进行心肺复苏,使用北京德美瑞医疗设备有限公司CPR-LW1000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仪,设置频率为100次/min交替进行按压与提拉,按压与提拉时间相同,且均采用垂直施力,避免左右晃动,注意提拉程度应使腹壁扩张至最大程度,按压时腹壁移动度在3~5 cm。分别于CPR前与CPR后30 min采集患者动脉血2 mL,使用肝素抗凝后通过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CPR前后动脉血气指标(SaO2、PaO2、pH值)变化,分析两组患者ROSC时间、ROSC率、24 h存活率及存活出院率差异。自主循环恢复(ROSC)标准: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且持续时间≥20 min,心电图显示恢复窦性心律、交界性及室性自主心率等[3]。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2 两组ROSC率、ROSC时间、24 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ROSC率、ROSC时间、24 h存活率、存活出院率比较

3 讨论

CPR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采取的措施,即通过人工呼吸及人工循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功能。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CRP支持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给予患者良好预后[4]。目前医院仍采取STD-CPR为主要救治方法,但该方法存在一定治疗盲点,ALC-CPR作为新型CRP技术可弥补STD-CPR不足[5]。

ALC-CPR的作用机制包括左房泵、胸泵、心泵3种学说[2]。使用腹部提压CPR装置对被救人员的腹部进行按压和提拉,按压时,腹腔内压力上升,推动横隔膜上升,将腹部器官中的部分血液送入心脏,患者腹内压明显下降,横隔膜下降,胸腔体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强,使心排量增多。按压时肺受压增大,肺泡排气,表现为呼气;提拉时肺压力减小,表现为吸气[3]。这个过程中同时完成血液和呼吸的同步循环,与传统STD-CPR相比,后者将通气与按压分为两个独立部分,为达到同步则需要按压人员和给予人工通气人员彼此协调,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3]。ALC-CPR对胸腔及腹腔同时产生压力,并实现血液与呼吸的共同循环,对心跳骤停患者起到良好作用,能明显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生命体征,纠正血气指数,效果优于传统STD-CPR。除上述优点外,ALC-CPR通常不会引起胸肋骨骨折等并发症,针对合并胸部外伤、胸廓畸形的患者有明显优势,可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同时通过改变肺压力改善通气,较STD-CPR通气量更大,腹部提拉装置在抢救过程中能很好控制按压频率及深度,能保证高质量完成CRP过程[4]。本次研究显示,CPR后30 min,两组患者SaO2、PaO2、pH值较CPR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观察组患者ROSC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ROSC率、24 h存活率及存活出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ALC-CPR对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具有良好救治效果,提示ALC-CPR能够提高心搏骤停患者ROSC率和存活率。探究其原因认为,ALC-CPR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氧代谢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患者存活率。

综上所述,ALC-CPR能有效提高胸部外伤致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有利于确保患者预后生命质量恢复。

猜你喜欢
心搏动脉血存活率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围术期非心脏手术呼吸心搏骤停相关麻醉因素回顾性分析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海南石斑鱼明年或减产40%!鱼苗存活率低,成鱼卖不起价,石斑鱼怎么了?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图心博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