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
摘要: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之间相互脱节,教学过于传统和古板,训练的方式比较枯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过于注重学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忽视了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过于片面。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计算是数学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小学生应夯实自身的计算基础能力,为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计算问题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渗透,也是确保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保证,尤其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更应注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分层教学,讲解计算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生活环境、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程度等的影响,在学习数学计算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单纯以程式化、统一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计算教学引导,不利于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可以体系化、完善化的接受计算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引导,以便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在自身层面提高数学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计算问题而言,涉及乘除法的问题会产生一定的计算难度,尤其是在涉及小数点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将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组建成A组,将计算能力中等的学生组建成B组,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组建成C组。教师可以对A组学生进行计算题目自行设定并计算的测试,可以规定计算题的数量,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设计的计算题目最具难度,且在规定时间内最先完全回答正确的学生即被评定为获胜者;对B组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为B组学生出示若干道口算问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此为学生创设竞争氛围,并以此让B组学生之间通过比赛提高计算能力;而对于C组学生的计算考查,则可以先让其理解计算的定量、概念,然后由教师为学生出示相对简单的计算考查问题,以此帮助C组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针对每个组别存在的计算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以此确保三个组别学生都可以在自身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计算知识学习能力。
二、引入学具教学,降低学生的计算难度
小学数学计算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给处于数学素养启蒙时期的学生带来不小的思维压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直接将算式出示给学生后,就让学生开展计算练习,这种教学模式非常不合理,不仅无法达成满意的教学效果,也加大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阻力。学具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新時期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有益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基于此,教师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数学计算课程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学具教学,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计算知识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降低学生的计算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在实物中抽离出计算定理,从而培植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加减混合”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苹果教具卡片作为学具展开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化的学具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带领学生认识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混合试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流畅地开展加减混合运算,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计算等数学技能,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创设实际情境,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
因为课堂情境脱离现实,无法及时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影响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知识的理解情况。面对这一现实问题,小学数学教师便要积极调整创设情境的方式方法,以合理情境展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便由此启发学生,优化学生的计算思维。借助情境,我们则可将算理与算法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既可让学生理解运算道理,也能让学生自主推导运算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情境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运算法则,让学生积极迁移自己的运算经验,使其客观分析运算规律、运算法则,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运算水平。如此,则可从根本上改善运算教学质量,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多位数成一位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以下问题创设了实际情境。问题一:学校为了奖励进步突出的学生,准备在各个班级内选择学习成绩优异、素质水平较高、乐于助人、进步突出的三名学生,而本校各个班级数量加起来大约有30个班级,请问学校需要购买多少份奖品?问题二:小安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商场,看重了单价都是200元的鞋子、外套与裤子,妈妈也为小安购买了这三件物品,请问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两个问题比较贴合现实,有利于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回忆数学计算经验。根据自己的理解,本班学生也列出了“30×3”“200×3”这两个算式,能够以竖式计算方式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了“30×3”“200×3”这两个算式的特点,数一数被乘数末尾的0与乘积末尾0的数量关系,据此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技巧。由于学生正确计算了“30×3”“200×3”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所以在笔者的提醒下,学生也发现了具体的计算规律,产生了数学猜想。接着,笔者就展示了一组整十、整百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题,让学生分别以口算、笔算的方式计算算式结果,验证学生的猜想。如此,小学生就能自主建构运算知识,切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小学数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顺势而为,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在计算教学中积极引入创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更生动的数学课堂,多角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孟海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46.
[2]邬东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9.
[3]孙锦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思考[J].江西教育,2018(3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