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文瑞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的变化,教育不断地发展,我国社会各界对于教育提出了更為严苛的要求,而作为储备人才的高中学生也必须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满足社会以及国家对人才的急切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高中教育的主要内容,数学课程亦是如此。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有效的授课方式和良好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打造多元化高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核心素养;多元化;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高中时期,数学的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抽象思维、推理分析、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多个内容。总的来讲,高中时期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归纳、表达等多种能力,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上,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新课程不断改革以来,高中时期的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且获取了优良成绩。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并不顺利,充满坎坷与艰辛,还需要教师共同探索、完善、改进教学方式,打造新颖、高效的数学课堂,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讲,需要承担过大的学习压力[1]。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之间没有机会交流和沟通,这会让学生集体的团队意识变得更加涣散。因此,作为高中时期的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沟通、探究、分享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结果,以此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良好基石。
例如,在教学与“函数”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合理的小组,并让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进行任务划分,要求小组学生画出某一函数在某一区间的图像。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中可以由一名学生负责表格陈列,另一名学生负责描点和连线,其他学生负责找出这个过程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最后,通过小组的共同合作完成图像绘制。通过实践表明,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做到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缺陷,同时也能做到融会贯通,将每一个知识联合在一起,进而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提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授课期间,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优化[2]。同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通过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逻辑思维锻炼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函数与方程”的相关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将这节课程的知识理解得更加通透,掌握得更加稳固,教师可以提出一下问题:“同学们,你们学习过哪些与函数相关的知识?”、“你们都学过哪些方程呢?”、“方程与函数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请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体验如何运用函数与方程相互转化的思维模式解决现实问题。”通过递增式的问题引导,能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会唤醒学生内心的好奇,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结合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具有紧密联系[3]。而数学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思想和能力。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材的编创者在编撰教材的过程中更重视理念与实际的融合,并在保留经典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知识内容,以此强化教材的实践性。通过生活课堂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教学“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身与山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推断自身垂直上升的距离。又如,在教学“集合”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班级中男女生人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学与“以计算机绘制函数图像”相关的部分知识点,教师可以融合生活中计算机的用途进行问题设计。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同时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布置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课后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保证课后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同时,要积极响应我国所提出的“双减”政策,引导学生将被动化为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教学“幂函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调查类型作业:利用不同的方式,如互联网平台、报纸、学术杂志等方式了解幂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并将所调查的内容进行有效记录,制作成相关的数据报告。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数据报告制作成动画ppt,然后在课堂中以“老师”的身份将自己的制作成果,搜集的资源等分享给其他同学,并详细讲解报告内容。通过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在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同时打造多元化的高中数学课堂,就应响应教育界的号召,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利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高中数学课堂的探索将数学知识学得更加通透,掌握得更加扎实,并逐渐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谢明明. 新课改理念下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J]. 高考,2019,(26):67.
[2]张潇月. 新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线上线下实践路径[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87-88+91.
[3]康楚意,严鑫,刘香菱.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