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荷
摘要:胶州秧歌的明显特征是农民艺术。是劳动人民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觉投入、自娱自乐、自行流变的农民艺术。它的一字一腔、一招一式都表现了最底层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舞蹈作品《女人的盘山道》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背景和塑造展演舞蹈中女人的人物形象,从艰辛的舞蹈步伐和困苦的人物造型塑造以及人物悲伤的表情三方面理解此作品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关键词:胶州秧歌;人物塑造;三道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国家重点抢救和保护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多年来,胶州秧歌一直深得百姓喜爱,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艺术特征在中国秧歌群体中堪称独树一帜。独舞《女人的盘山道》,用胶州秧歌特有的舞蹈动作,通过一举一动,一招一式的舞蹈形态以及表情的控制力来表现出盘山路上女人的艰难困阻,在,展现舞蹈的同时,运用胶州秧歌特有的风格特点,以明快,舒展,富有韧劲的舞姿与细腻的情感,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让观众在欣赏展演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胶州秧歌特有的艺术风格体现以及人物内心的情感流露。
一、舞蹈《女人的盘山道》概述
(一)胶州秧歌舞的风格特色
胶州秧歌同其它民间舞蹈一样,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它是以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以及流动中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欣赏。胶州秧歌的要领主要突出一个“扭”字上民间表演者踩着锣鼓点,扭的袅袅娜娜、三弯九曲,当地人称为“扭断腰”或“三道弯”。
(二)作品中的风格特色
独舞《女人的盘山道》选材于山东胶州秧歌舞种,胶州秧歌以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以及特有的“三道弯”体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欣赏。《女人的盘山道》塑造出了一个身体瘦削,却坚韧执着的在曲折的盘山道上,细细品味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的女人形象。通过将胶州秧歌的舞蹈素材融入到一段具有戏剧性情节中来,以一种轻柔却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的舞蹈动作所表现,使作品更具有舞蹈展现力以及舞蹈的情感表现。
二、《女人的盘山道》的人物塑造
(一)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的设置不同于一般秧歌的耕、读、渔、樵的扮相。演员的人物扮相,重点是以演出秧歌剧本为符合小戏中角色所设置的,注重形体传情,着力刻画人物内在心态,明显的区别于其他广场秧歌塑造人物的方法,其舞蹈韵律也是为了塑造人物动态的需要而产生的。胶州秧歌最显著的特征为“三弯九动十八态”,简称“三道弯”。
(二)人物情感塑造
情感表达是舞者舞蹈表演的本质,舞蹈在以人体自身为载体的这一特征之下,直接将内在的情感冲动外化于肢体动作中,这种情感的宣泄与释放,通过身体语言的形式传达至外部,在表达自身思想情感的同时令观者产生共鸣。
戏剧艺术家梅兰芳曾经说过:“要使台下的观众被我们吸引,为我们喝彩,就要从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唱词,每一个眼神着手,让人家都感到很美,而且美得有内容。”舞蹈与戏剧还有所不同,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只能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来展现舞蹈的魅力,表达内心的情感,但是舞蹈与戏剧共同的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艺术的美,这种美是有情感孕育其中,并不是空洞的美。
三、人物塑造的作用与意义
(一)人物塑造的过程
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要根据情节的限定,注意身形、步伐与动作节奏,体现年龄感,舞蹈动作要相对迟缓而无力,步伐要蹒跚。
(二)人物塑造的意义
人物性格特点决定人物的动作特点,而人物的性格要基于人物的背景、人物的职业特征以及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我们都知道不同职业的人有着不同的动作习惯,在运用舞蹈动作来定位人物性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比如一位退伍的老军人,肢体上要干练,背部要弯而不驼,步伐要慢而稳,每一个动作细节都要散发出一个老军人特有的气质。
(三)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舞蹈主题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在遇到同一件事情时的内心活动也是不同的,舞蹈动作在体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用舞蹈来表达人物的外在是再形象具体不过了,但舞蹈动作对人物内在的塑造确是要通过更细致更具象的舞蹈动作来表达。这时的舞蹈动作在人物性格与形象的限制下,通过舞蹈动作的力度、节奏与具体内容来表达,愤怒时的舞蹈动作,悲哀时的舞蹈动作等都要具体化,让观众明白人物此时的心情,通过内心来控制舞蹈动作,再通过这些动作来表达此时的内心情感,感动自己,然后感动观众。《女人的盘山道》中,先是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动作舒展柔软,展现了动人优美的身体线条,中间加入了大量的跳跃动作,再步伐上也很明显的看出无法控制的外在形态,这充分的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舞蹈的中间部分,用迟疑的步伐把手搭在盘山道上,通过身体的多次旋转再次表演动人的舞蹈,但舞蹈从肢体的力度上确显得更加伸展而充满力量,表明强硬心态及强烈的渴望;到了舞蹈的后半段,情形变为转身准备离去,用急促的奔跑动作进行了高难度的旋转,用腿部拉伸的线条及高潮的柔软度摆出了多个舞蹈动作造型。
结论:胶州秧歌作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结晶,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胶州秧歌就是人民经过千锤百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将胶州秧歌进行发扬。胶州秧歌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是在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我们国家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增长,却忽视民间了那些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原生态文化艺术。同时,我们对胶州秧歌的认识和学习还尚不完整。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存在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希望由政府作为引导者,让人民大众更多的去参与到胶州秧歌等民間文化艺术中,去挖掘、去保护、去学习、去发扬,用文化艺术的力量为 “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大舞台,2014年11期
[2]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音乐时空,2013年12期
[3]雷鸣,《中国民族民间舞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6期
[4]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