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安排论

2016-12-23 17:22向佩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摘 要:小说《傲慢与偏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安排入手,就人物分类型的用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探讨该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人物塑造;人物安排;人物类型

作者简介:向佩佩,女,汉族,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2

一、引言

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作家。美国文艺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曾这样评价她:“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而她的《傲慢与偏见》更是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耐人寻味的人物安排,给了读者极大的揣摩与想象的空间。E.W福斯特将小说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在故事发展中性格变化不大,往往是作者讽刺的对象,而圆形人物则是作者施以浓墨重彩描写的主人公。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而将人物形象细化归类,找出不同类型人物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挖掘简·奥斯汀的写作技巧的独到之处。

二、扁平人物的安排

小说中塑造了两类个性鲜明的扁平人物。一类是以班纳特太太、柯林斯为首的滑稽可笑的“小丑”,另一类则是以班纳特先生为代表的机智聪明的小角色。而作者在这些人物的安排上可谓独具匠心。在扁平人物内部进行了巧妙的对比,从而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艺术效果。

《傲慢与偏见》中最明显的反差莫过于班纳特夫妇了。在小说的一开篇,作者便这样评价他们:“班纳特先生真是个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欢插科打诨,爱挖苦人,同时又不苟言笑,变幻莫测,真使他那位太太积二十三年之经验,还摸不透他的性格。太太的脑子是很容易加以分析的。她是个智力贫乏、不学无术、喜怒无常的女人,只要碰到不称心的事,她就自以为神经衰弱。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儿;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访友拜客和打听新闻。”无论在对待女儿的婚姻还是自家的财产上,两人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态度。当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后,班纳特太太的第一反应是让丈夫劝说女儿一定要和柯林斯结婚,而班纳特先生的态度却是“请你允许我自由运用我自己的思想来处理这件事”,而这样的反差在文中比比皆是。一个目光短浅,一个颇有见识,作者通过这样的两相对比,显示出两人完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滑稽的审美效果。此外,正是这样的巨大差距和分歧,造成了班纳特家族对子女教育的缺失,使这个家庭成为女儿们的屈辱,从而为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交代了背景。

与班纳特夫妇不同,柯林斯,咖苔琳夫人这两个喜剧人物在小说中可以说是丑丑相衬,极尽丑态,是作者简·奥斯汀极力挖苦和讽刺的对象。他们有着近乎相同的性格特点:狂妄自大。在小说中,奥斯汀并未直接描写这两个人的出场,而是通过一封极为冗长而且正经的信来向读者介绍他们。由此,这一对近似“主仆”关系的人物出场了。首先是柯林斯,这位“既谦卑又自大”的牧师,他的性格特点在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显露无遗。“我的社会地位,我同德·包尔府上的关系,以及跟你府上的亲戚关系,都是我非常优越的条件……你这一次并不是一本正经的拒绝我,而是仿效一般高贵女性的通例,欲擒故纵,想要更加博得我的喜爱。”在遭到伊丽莎白斩钉截铁地拒绝后,他却一而再而三地自我安慰,试图以言语的满不在乎掩饰自己的狼狈不堪。与此同时,他极尽谄媚与曲意逢迎的特点又不禁让人啼笑皆非。“多蒙故刘威斯·德·包尔公爵的孀妻咖苔琳·德·包尔夫人宠礼有加,恩惠并施,提拔我担任该教区的教士,此后可以勉尽厥诚,恭侍夫人左右,奉行英国教会所规定的一切仪节,这真是三生有幸。”这与他的女事主咖苔琳夫人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又形成了鲜明对比。咖苔琳夫人自以为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威与地位,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目中无人。甚至以自己的优越感威吓伊丽莎白:“既然上这儿来了,就非达到目的不可,谁也阻不住我,任何人玩什么花巧,我都不会屈服,我从来不肯让我自己失望……你这样一个小妮子,无论家世、亲戚、财产,都谈不上,难道光凭你的痴心妄想,就可以把他们拆散吗?”读到这里,柯林斯与咖苔琳夫人的小丑形象跃然纸上,让人忍俊不禁。而当面对这两人无理取闹的逼迫时,主人公伊丽莎白表现出来的绝决与勇敢,便被衬托得更加光彩夺目。

三、圆形人物的安排

作为仅次于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圆形人物,吉英和彬格莱在小说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可以说,他们是为伊丽莎白和达西牵线搭桥的主要人物。吉英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彬格莱是达西最好的朋友。在小说一开头的舞会上,吉英与彬格莱一见钟情,这无形中为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深入接触制造了机会。例如小说中颇为精彩的吉英生病这一部分:“真正急的倒是伊丽莎白,她才不管有车无车,决定非去一趟不可。她既然不会骑马,唯一的办法便只有步行。”伊丽莎白顶着大雨,踩着泥泞赶到了彬格莱家中,再次与达西相遇,而这一次相遇时伊丽莎白所表现出来的对姐姐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疑让达西对她的好感倍增:“她跑过这趟路以后,那双眼睛更加明亮了”。而此后伊丽莎白对达西产生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达西误以为吉英利用彬格莱,因而故意将他们拆散。可见,吉英和彬格莱这一对人物在促进情节的发展上意义重大。

此外,性格的对比也是圆形人物安排的一大特色。吉英善良中带有些许懦弱和妥协,彬格莱温和中缺乏对爱情的自信与决心,一直对吉英的爱犹疑不决,以至于他们的婚姻受到诸如彬格莱小姐等多方面的阻碍,这与达西、伊丽莎白两人对待爱情时的勇敢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此之外,透过这两对人物,作者简·奥斯汀也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理解:婚姻只有在真爱的浇灌下才能开出幸福的花。

四、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对比

整部小说最精彩最巧妙的地方莫过于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之间的对比,它们就像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作为小说男女主角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他们的个性正是在一些次要人物的烘托下得以很好地彰显出来,从而博得了作者和读者的一致青睐。

面对同样的追求者柯林斯,夏绿蒂与伊丽莎白表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夏绿蒂本是伊丽莎白非常要好的朋友,然而两人在爱情与生活道路的选择上截然不同。对世俗的夏绿蒂来说,爱情远不及物质来得重要。面对柯林斯的求婚,夏绿蒂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小说中这样写道:“她想了一下,大致满意。柯林斯先生固然既不通情达理,又不讨人喜爱,同他相处实在是件讨厌的事,他对他的爱也一定是空中楼阁,不过她还是要他做丈夫……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夏绿蒂不是不知道柯林斯的浅薄与无耻,但当金钱与物质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心动了。在这一点上,她与自己的丈夫不谋而合。也正是这样的物欲,造就了他们在浮华掩盖下的无爱的苍白的婚姻,而这样的婚姻,无疑是悲剧的。而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的场景下伊丽莎白的态度:“我的谢绝完全是严肃的。你不能使我幸福,而且我相信,我也绝对不能使你幸福。”一个是建立在物质之下,一个是建立在幸福之上,作者对这两种婚姻观念的褒贬态度自是不用解释。在夏绿蒂的功利和平庸的反衬下,伊丽莎白勇敢自尊的个性和追求理想爱情的婚姻观便显得更加鲜明。

另一个次要人物彬格莱小姐对伊丽莎白的烘托作用也不容小觑。在达西先生面前,彬格莱小姐滔滔不绝的献媚与伊丽莎白的从容自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伊丽莎白的“情敌”,彬格莱小姐多次在达西面前贬低伊丽莎白,故意让她出丑,并且在达西面前百般讨好,怎不料以这种办法来博得达西的喜欢实在太不高明,反而激起了达西对伊丽莎白的保护欲。“她逼着他说出了这几句话,本以为可以借此得以一番,结果只落得自讨没趣。”她的自作聪明,谄媚阿谀反倒弄巧成拙地进一步促成了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欣赏和喜爱。

在小说中,扁平人物韦翰可谓是起着弥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韦翰的出现,圆形人物的形象才得以凸显,而男女主人公双方感情的两次大的转折也正是始于韦翰。对于韦翰的出场,小说这样描写到:“他的容貌举止确实讨人喜欢。他没有一处长得不漂亮,眉清目秀,身材魁梧,谈吐又十分动人。一番介绍后,他就高高兴兴、恳恳切切地谈起话来―既恳切,又显得非常正派,而且又有分寸。”可以说,就是这样的第一眼导致了伊丽莎白对韦翰的痴迷。而此后舞会上韦翰的风度翩翩,彬彬有礼更是将一贯傲慢无礼的达西比了下去,从而造成伊丽莎白对韦翰的爱慕越来越深,以至于相信了他对达西的恶意中伤之词。正是因为这样,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产生了极大的误会,她对达西的偏见也随之加深,致使两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隔膜。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吉英、舅母一在警告伊丽莎白不要受韦翰的片面之辞蒙蔽,她却丝毫不为所动,“你只要看看韦翰那副神气,就知道他没有说假话”。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更加饱满的伊丽莎白。作为主人公,她的形象,不再像那些传统小说的人物那样完美无瑕,她也会被外表和花言巧语蒙蔽,也会主观臆断,失去判断力。

而韦翰的再次出场无疑是促成男女主人公圆满爱情的催化剂。在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一封长信中,韦翰的伪君子形象被彻底揭穿:他不仅在众人面前惺惺作态,花言巧语,而且沉迷赌博,贪婪爱财,甚至试图骗达西的妹妹与自己私奔以得到她的财产。这一系列的真相,使伊丽莎白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并在逐步的推理和思考中意识到自己的“盲目,对人存偏见,而且不近情理”。而此后韦翰拐骗走莉迪亚一事,更是让伊丽莎白彻底醒悟。在这个满口谎话、假情假意的韦翰暴露的同时,一个待人真诚、慷慨大度的达西正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正是在对韦翰的一步步认识和揭穿中,达西的真实品行渐渐为伊丽莎白所了解。也正是韦翰的原形毕露,让伊丽莎白消除对达西的偏见,从而为两人的爱情之路奠定基础。

五、结论

小说对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巧妙安排凸显出作者简·奥斯汀高超的写作手法。正如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所说,只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巧妙结合才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从而为小说的成功做好铺垫。正是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物塑造手法,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得以鲜明而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而造就了一部堪称经典的《傲慢与偏见》。

参考文献:

[1]刘敏.简·奥斯汀的人物对比手法[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第6期).

[2]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3]江琴,《傲慢与偏见》中扁平人物的塑造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第12期).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傲慢与偏见奥斯汀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