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里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教学媒体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思考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当前部分高中的课堂教学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讲授式,学生的学习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对知识的问题解决、应用分析、创新能力等浅层学习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低头族”现象较为普遍,同学之间彼此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混合式学习改变以上这些现象,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微课 混合式教学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前阶段,教师诊断学情,学生自主建构
(一)教师任务
第一,确定微课主题。教师需要通过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研究和提炼,明确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根据对学习者的先期了解以及课前测试完成对学习者的评估;可以将课堂中的“讲授—接受”过程前置,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观看在线资源,自主完成部分基础知识的自学。学生根据老师下发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知识进行理解,并和原有知识整合,完成课前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发布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教学任务、上传教学资源,查看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在线交流。教师根据平台数据显示的学生试题完成情况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答疑情况,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诊断学情,及时调整课中的教学设计与活动;
(二)学生任务
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观看学习相应的学习资源,并完成教师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布置的课前作业测试。在任务的要求下,完成对知识的课前学习与自身知识的建构,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内容无法理解、存在疑问,可先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解决,若仍无法解决,可通过在线答疑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课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阶段,教师开展任务驱动,学生进行知识内化
教师首先在旧知的基础上引入新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设计基于问题、协作、合作等任务来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应用,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沟通能力;教师通过对合作探究任务采取分层的方式,考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发展情况,为学习者制定差异化的学习方案,进行个性化指导;对探究成果总结点拨、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对知识进行批判反思。
(一)基于旧知,讲授新知
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带着学生把之前学习的内容回顾一遍,并且要求学生利用前边学习到的知识在回顾进行创作并上传到云班课和大家分享。课上教师首先讲解基础新知,根据对课前学生产生的新知的问题重点讲解,促进学生的吸收。
(二)创设情境,协作学习
根据教师提前设置好的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学生在课前的资源学习以及教师课上对重点进行讲解之后,通过协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云班课的头脑风暴进行探讨,完成协作学习,并对学生不同的协作成果进行交流,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刺激学习知识理解与转化,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沟通能力。
(三)合作探究,个性指导
经过协作学习及教师对协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教师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协作学习对本节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通过合作探究刺激学生的知识内化。教师通过云班课发布合作探究的任务,将合作探究的任务分层,分为三个等级低——中——高,采取同质分组的方式进行探究。这样对每个水平的学生设计相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任务,避免拉下低水平的学生和忽略高水平的学生。在他们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流动性询问、对小组个性化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自身的问题解决、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四)成果展示,分享交流
成果展示是让小组解释作品的设计流程、工具的使用。通过云班课的轻直播进行成果展示,鼓励学生表达如何使用工具制作的,将小组合作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示出自己对于知识的运用,期间,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有对知识不理解的学生,可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理解的知识进行批判和反思,促进知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递和碰撞,使知识深层次的内化。
(五)评价反思
展示完毕后,其他组成员根据作品通过云班课进行线上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作品进行总结点拨,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通过以上作品,教师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情况,以及课后活动的设计情况。
三、课后阶段,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分析学情和数据
课后是对课中学习的巩固阶段,对课中的学习过程进行二次迭代升级。课后教师通过布置拓展任务、线上答疑来促使学生完成对课上知识的拓展和提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师生、生生互评。
(一)抛出主题,项目探究
在课后的学习中,教师为学习者设计巩固拓展的课后任务,以便学生对自己课上的学习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自己本节课内容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课前、课中的学习之后已经掌握和运用简单的基础知识,在课中的合作探究良构性任务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对知识内化,但是,在此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劣构性任务的能力。所以,除却巩固课上知识,教师根据课前异质分组以及课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为学生布置开放性、劣构性项目探究。
(二) 项目展示,多维度评价
通过云班课平台展示小组作品,小组成员可解释作品的设计形式、理念和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设计的作品,将小组探究的成果与如何分工的过程与大家分享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讲解自己是如何将知识迁移应用到具体作品中,对自身以及同学们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使用和巩固,促进彼此思想的碰撞和深层次的提升。此外,展示完毕后,进行组内、组间、教师多维度评价,对其他作品中知识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三)线上学习数据统计分析
利用云班课,对每个学习阶段产生的线上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学生在在这三阶段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用来指导课中教学活动的分层设计;结合课前、课中的学习数据来指导课后活动的设计。在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督促。最后对三阶段产生的总数据进行总体分析,更直观的了解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赵万慧.基于 91 速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6):72-73.
[2]李爽.基于深度學习的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应用研究[D]. 2019.
[3]胡丹,李娟,叶滢.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自然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29-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天水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深度学习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20]GH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