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2021-12-12 10:07邵攀科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应用型学前教育

邵攀科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满足新时代对师范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文章首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基于问题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途径、实践教学保障等多方面对学前教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逐步构建“一二三多”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应用型;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052-03

21世纪早期,伴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始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1]。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和优势,学前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教育类专业,是一个技能性、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专业分层分类管理,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重要的培养目标,也是实现学生教育公平的一个途径。因此,新背景下创新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不明确

大多数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课内实践轻课外实践,重校内课程实践轻校外专业实习,重科研学术、艺术素养的提升,轻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缺少对行业发展需求与对专业发展需求的准确判断,大部分院校存在专业发展滞后的现象。因此,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不明确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实践教学实现路径单一

传统师范类专业院校往往认为实践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幼儿园实践、科研等路径即可实现,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园实践流于形式、科研缺少专业指导等现象,忽视第二课堂、技能训练与竞赛以及大创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少对实践教学从教学理念、实现平台、实施时间、实践内容等方面的整合,无法实现实践教学与实践途径的多样化。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不健全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观化,大多数学校学生的实践效果由校内指导老师单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少企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仅注重终结性评价,不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实践平台建设不到位,校内的实训平台建设力度与学生的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学院缺少针对本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以提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达标,无法实现见习实习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践型师资匮乏,校内师资存在自身行业实践能力和一线经验不足的问题,校外不注重一线实践骨干师资的储备,整体上实践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西安翻译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自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以来不断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索。基于OEB理念制订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从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实习等多途径,全方位促进实践教学运行,健全管理、评价、平台、师资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紧扣职业能力,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按照职业能力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標的要求,以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综合能力为目标,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分为基础技能和核心素养,基础技能包括讲故事、简笔画、即兴伴奏、儿童舞蹈创编、儿歌及双语教学六个基本方面,核心素养主要为保教能力、管理能力、反思与发展三个方面。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步入岗位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养成专业精神,形成专业能力,缔造专业品格[2]。

(二)多措并举,促进实践教学全方位运行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不仅仅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还能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奠定基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学生能够将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学的专业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通过课程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实习等多途径促进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平台。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课程渗透”教学理念[3],即在开设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纵横两条线结合,优化和调整课程实践内容,课程实践项目的设置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出发,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能力、毕业生岗位迁移能力培养相结合,整体统筹实践教学课程。纵向上,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由三个阶段组成。一是基础技能认知阶段,主要开设声乐、舞蹈、钢琴、美术等技能课程和专业见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项目的基本方法;二是核心素养与能力形成阶段,通过五大领域课程实践、第二课堂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三是综合能力培养阶段,通过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教育实习,培养学生的保教能力和管理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学生从师范生向合格幼儿教师的转变。横向上,以模块教学为纲,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劳动教育模块、课程教学模块、见习模块、校内实践模块、校外教育实习模块、学科竞赛模块、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模块。通过整合统筹,实现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目标化、系统化,提高课程中实践课时的比例,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

2. 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样的校园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展演展示活动、学科竞赛、科研、大创等活动,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

学院成立“博鸽艺术团”和“教育学院口语尖兵队”等特色社团,设立优秀实践作品展示专柜,每年定期举办“博鸽艺术团汇报表演”“美术手工优秀作品展”和“教育学院口语尖兵队成果汇报”等多样化的展演和展示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的双语能力和艺术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

技能训练与竞赛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学院结合书院导师制、名实践竞赛等平台,组织教师通过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的方式,对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进行常规指导和赛前集中训练指导,实现以赛促训练的目的。“学前教育教师从业技能大赛”“非专业外语演讲辩论赛”“讲儿童故事大赛”“儿童剧表演”等一系列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和双语特色的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凝练与构建,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自信,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了学生特色专业技能能力发展。

科研及大创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形式,学院结合书院导师制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从技术规范、选题、撰写大纲、写作等进行具体指导。结合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自身专业与创新相结合,以创新促实践,以实践做创新项目。

特色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要锻炼学组织、策划、设计、沟通等能力,使他们的专业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意能力得到提升。

3.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关键途径。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安排,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通过集中、分散、穿插等方式,组织学生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强化实习流程和实习双导师管理,实现实习实践全程化。校外实习实践以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教育实习活动,通过签约合作,幼教机构既是实习基地,也是就业单位,学生顶岗实习后可直接转正签署就业协议。学生通过实习实现对职业岗位的直观了解和认识,通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岗前经验。

(三)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验式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和双师型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建设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1. 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价

建立多元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即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4]。多方位指在评价过程中将学生的技能表现能力、保教能力、反思能力、沟通能力等多个因素作为评价的指标;多主体指在评价过程中由幼儿园导师、校内导师、学生本身、同班或同组学生等多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形成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多维度指在整个教学实践评价过程中,将主客观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相结合,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的科学化、合理化、公平化。

2. 体验式实践教学平台

平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现实基础,学校通过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习基地、校外教育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各类实践教学培养途径和内容提供扎实而宽广的实践教学平台。

校内教育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集“教育教学、科研教研、实验实践、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体验式”教学实训环境,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实训场所。学校附属幼儿园——西译幼儿园为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提供了场所保证,使学生实践内容與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性。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校外平台,在深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变单一的见习实习合作为实践、教学、科研、就业的全方位合作。邀请企业方参与完成《教育见习实习指导方案》《实训活动指导方案》和《毕业设计指导方案》,使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更科学、更实用。有助于学校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不断深化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教科研的改革创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输出上不断尝试和创新,最终使校企合作实现多元化。

3. 双师型实践师资队伍

双师型师资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因此学校可通过“送”和“请”的方式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将校内教师送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挂职实践,选送骨干教师继续深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幼教机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师资的有力补充,承担课程教学、实践实习指导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最终组建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为“全方位”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经过探索,西安翻译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逐步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多元考核、充分保障”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指校内实训教学平台和校外见习实习基地两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把实践过程形成基础技能认知阶段、核心素养与能力形成阶段、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三个层次的渐进,从多方位、多主体、多维度对实践教学进行多元化考核,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和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保障实践教学的有序化、高效性[5]。

参考文献:

[1] 李小文,夏建国.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1):107-110.

[2] 高闰青. 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大学(学术版),2012(06):61-64+56.

[3] 程利,李岩,张象林.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J]. 世纪桥,2010(19):92-93.

[4] 聂延庆,卢萌. 职业教育办学多元评价体系构建[J]. 职教论坛,2014(07):64-67.

[5] 王鑫.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5):54-58.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应用型学前教育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