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持续深化,我国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转变了的劳动教育观与价值观等均使得新时期对劳动教育实践的要求发生了大大的改变。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对现代教育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解决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价值观念错误与实践体系漏洞。本研究以3D专业为例,着重分析探讨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共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途径,以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3D专业;中小学;劳动;职业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149-03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使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在制度、内容、方式方法、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在此背景下,教育方式丞待变革。
21世纪更是一个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时代,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培养更为专业全面的一流人才,我国教育走上素质教育的大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创新实践教育的开展不仅能有效培养全面人才,还能促进素质教育改革。
为了适应现下我国教育飞速发展的趋势,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必须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并且符合教育与就业的大环境,推动我国职业启蒙教育的发展,提高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质量,必须促进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教育的融合,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加快中小学职业教育和劳动启蒙教育基地的建设、课程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共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
(一)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可以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期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我国中小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也必须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力与体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德。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唯一的手段。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有益智力发展。劳动要求手脑并用,需要四肢的配合协调,开发学生的左右脑,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院校具有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的便利条件
职业院校具有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的便利条件:首先是实操和劳动性的教学内容,职业院校有进行职业劳动教育的场地与设施;其次是职业院校中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有着优质的教育人员,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帮助中小学生了解职业的性质与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教学场景,促进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三)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思维
在过去的十年间,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创客等课程在前沿科学技术应用、设计创新领域存在一些不足,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是通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有益尝试和补充,课程的设置更多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前沿科学方法、综合多学科知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研究性、探究性的创新打下基础,让学生提前体验未来职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鼓励他们对职业梦想的追求[1]。
(四)教育效应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职业教育必须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中小学教育中也必须融入该类教育,完成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当然,在启蒙教育中也可以设计劳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劳作,将自然存在的物资转化成为可以利用的对象,使其感受到自我需求被满足的快乐,实现自我价值的肯定;帮助学生学习创造社会价值,使其能够更加了解劳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体验社会价值实现的快乐;学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可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生產效率,体验创造性价值;学生可以了解合作的意义与作用,体验交往价值;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普及客观世界中的美好意义,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职业兴趣,明确职业倾向,规划职业生涯,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2]。
二、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共同开展的指导方针
为了实现全面推进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资源向中小学校开放,完善条件优良的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基地网络,构建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的格局,形成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具有吉林特色的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体系,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共同开展将以“四个一体化”的方式展开。
(一)模块化
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基地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素养,通过设计与制造、智能与互联、手工处理三个相辅相成的模块,充分培养学生的手脑协作能力,运用现代化的数字科技完成想象力的具体呈现。
(二)系统化
在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中,应有效串联从思维创意到物体现实转化的全流程。同时,确保每一个环节有序、稳定地向前推进离不开系统化的管控体系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的辅导,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上都配有相应的辅导,才能确保创新项目的稳定落地。
(三)特色化
根据职业院校具体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行业属性和专项主题的特色,从应用场景和教学目标上差异化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基地,在有效凸显特色的同时,培育突显自身特色的职业启蒙文化。
(四)课程化
“好马配好鞍”,通过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基地都配有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满足初学者的科普需要,也能有效支撑职业启蒙项目的延展与孵化,不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验上,都能让学生有所依靠。
三、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共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劳动价值观念
为了转变传统观念中对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偏见,在中小学中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对素质教育来讲非常重要,职业启蒙教育并不是直接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职业兴趣、情感和理想,培养学生的就业倾向、职业意识以及初步了解职业技能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职业教育的大门。职业启蒙教育不应局限在高中或者大学这种即将面临就业的阶段,在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开展,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会帮助人们了解未来的职业世界,认识职业的性质,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激发职业兴趣,为其未来的就业和职业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内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基地建设
吉林省职业院校3D专业与中小学共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必须加强校内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制订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基地建设标准,推进体验基地建设网络的形成,争取在每个区县都建设一个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体验基地。另外,基地的建设必须要秉承“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围绕中小学生3D专业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需求,与地方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对接,融合传统文化、职业文化与产业文化,在中小学生教育中除了基本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传统课程外,还必须定期开展职业活动周、职业扮演等活动[3]。
职业院校中劳动资源丰富,通过职业院校与中小学教育的联合,能使中小学生受到职业启蒙教育,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向中小学开放实训室,使中小学生在实践观摩和体验中感受劳动的美好与劳动者的伟大光荣,从而开启他们的职业梦想。
(三)职业启蒙课程建设
职业院校3D专业和中小学共同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启蒙课程建设必须按照“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首先融合中小学传统学科和职业实训课程,例如通过各个小实验或者实践,帮助学生产生职业兴趣,重视实验和实训教育,通过真实的实践操作帮助中小学生更为真实地体验该项劳动,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体会职业教育的愉快。
吉林职业院校基于基地建设所依托的专业特色,由专业的课程教师联合中小学教师致力于劳动教育启蒙,结合职业院校中的设施条件与专业特色,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性格特点,开发梯度螺旋式的职业体验课程,由专业的职业启蒙教育老师引导中小学生在实训室中完成整个劳动过程的训练和劳动产品的制造,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到整个劳动管理之中。
职业院校可以在寒暑假、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时间段向中小学生开放劳动教育资源,在开放期间,可以通过优秀校友、业内知名人士的宣传,让学生更为切实地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伟大,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训室或工作中通过短暂的劳动激发其对劳动的热爱和兴趣,使其萌生职业憧憬。
(四)职业启蒙师资建设及场地
相关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职业院校的教师兼任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积极地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实践体验中,还可以聘任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职业实践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鼓励省内各类师范类职业院校开设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相关专业,加强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专职教师的岗前培训。
(五)构建多位一体的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教育是多方面合作促成的,并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或者家长的职责,培养一个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校、家庭都需要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保障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学生未来就业打好基础,企业则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场所,因此校企联合培养也有助于中小学生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学校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必须联手企业,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4]。例如在职业院校中的专业训练基地中进行职业扮演活动也可以变为直接去某个相关企业中进行体验参观,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請企业中专业的人员或者优秀的工匠介绍解说企业文化、岗位职责与职业要求,使得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职业工作氛围,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帮助学生创造职业幻想,立下职业志向,完成职业启蒙教育。
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开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积极鼓励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职业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扶持相关课程建设开发,购置相应教育设备。政府还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多方参与教育,构建多位一体的中小学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体系,帮助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完成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5],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汉江,刘冰. 中职学校开展中小学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问题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19(34):60-61.
[2] 陆恒,张健. 职业院校面向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以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2019(Z6):77-81.
[3] 高山艳. 中职学校面向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研究——基于北京市11个区19所中职学校的调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49-57.
[4] 沈有禄. 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天时、地利、人和[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112-113.
[5] 葛慧. 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2):82-83.
(责任编辑:淳洁)